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2019-04-09 03:24许爱民
关键词:新课标素质教育初中语文

许爱民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当前的初中学生特别聪明、懂事、也特别调皮好动,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该如何抓住机遇、锐意改革,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瓶颈,让素质教育再上台阶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历,谈一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25-01

语文课本该是最生动最富感情最吸引人的学科之一,而初中学生求知欲强、情感丰富,理应酷爱语文课才对,可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某些初中语文教师爱将活生生的课文当作死尸,非细细解剖并将五脏六腑掏出来展览不可,这实在令人反感。其实,课堂课堂,上课的天堂,绝非打坐的禅房。初中语文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实践,学校的设备,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

一、面向全体学生,促成共同提高

任何一个班的学生的语文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要使整体得到提高,就得人人都有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热爱尊重每一位学生,不歧视、不排斥任何一名后进生,以“为了一切学生”为纲,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教学技艺为网来组织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纳教材于胸中,更要纳学生于胸中。特别是对初中学生心理个性的了解研究要深要透,然后根据教材和学生选择适当的教法。早在两千年前,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理论,即是面向全体的一个有力佐证。现在,我们依然可以根据这种思想采用“分项分层推进”的方法,使集体中的个体也都得到发展。

一般根据学生现有的实际语文水平,分听说读写等方面将学生分成A、B、C三层(各层人数不限,只要达到相应层次的水平即为该层成员),建立一个分层推进的评价系统,依据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和效果,随时调整层次人数,定期进行量化。这样,及时激励了后进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促进中等生,使他们感到压力;鞭策优等生,令其精益求精,树立远大理想,大大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表明,只要教师真正去爱每一位学生,并鼓励帮助他们(每一位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那么在校园就决没有不可雕的朽木了。

二、注重培养听说读写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所提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而语文中的全面发展,人们认为是听读说写能力的综合发展。笔者认为语文素质中也包括演(指围绕课文内容组织的表演)。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素质教育所提的全面发展究竟有何关联呢?只要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梁启超先生说:“欲新一国之国民,必新国民之精神,欲新国民之精神,必新國民之语言。”可见,语文在国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这是由语文所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

具体地说,语文首先是智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语文在德育、美育中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通过文学作品和文字形体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教育,阅读能力强也为学习劳动技术提供了条件等。这就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具体体现。

三、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大语文”真正“大”起来

当前,一些教师还停留在释词、析句、分段、归纳大意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色等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上,以为中考考的就是这些,就得这样教,只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只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将语文越教越死,以至走向一个死胡同。

创新其实并非很难和高不可攀。我国教育界老前辈刘佛年说:“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设计、新做法、新方法就称得上创新。”在教学中,应明确告诉同学们:“语文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更好或各有千秋,没有唯一不可变更的答案,只有不好,没有错误”(主要针对主观题而言)。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科学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多提出质疑,发表不同看法,最终找出最好、最有创意的答案。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可进行相同的训练,如学过《愚公移山》后可问:“愚公真的很愚吗?”“愚公难道不愚吗?”“一搬家就可以解决'出入之迂'的困境了吗?”等等,或者就某处敏感问题或焦点问题举行答记者问、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上就自然有热烈的讨论,论文中观点新颖,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四、改教本为学本,变讲堂为练堂

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知识的激活与内化,离不开主体的实践。因此,语文素质教育在教材建设上,必须改“教本”为“学本”;在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上,必须变“讲堂”为“练堂”。

1.让“讲读课”名不符实。

这是教材处理的一种策略,许多同行认为“讲读课”就应当大讲特讲,就要慢咽细嚼,其实没有必要讲得太多。因为教材中大部分文章的新信息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中没有)不超过20%,一般均在10%左右。既然如此,就应当充分利用学生旧有信息量,设计适量的新颖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操作,在实践中“温故而知新”,实现知识的顺利迁移,然后稍加点拨和讲解,学生会学得活泼,学得有效。必要时,教师才帮助做些归纳和总结之类的工作。

2.让“自读课”名符其实。

许多同行出于良好的愿望,把自读课也作讲读课处理,有的甚至每一课用2课时去精讲多练,笔者认为此法不当。新信息量大大低于讲读课,所以笔者的做法是结合学生语文实际,根据单元要求,或组一套思考题,让学生当堂作答,或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读读议议,一堂课解决问题。这种处理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还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让“自读课”名符其实,是语文素质教育处理教材的又一种策略。

总之,语文教师要能将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苦练基本功,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为他们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提供舞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猜你喜欢
新课标素质教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