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凡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转型,曾经以重工业、汽车制造业等第二产业崛起的城市,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衰退现象,作为对城市衰败的治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再生(urban regeneration)成为西方国家城市政策的关键词之一。
伦敦规划顾问委员会的利歇菲尔德在《1990年代的城市再生》一文中将“城市再生”一词定义为:用全面及融汇的观点与行动为导向来解决城市问题,以寻求一个地区可以获得在经济、物质环境、社会及自然环境条件上的持续改善。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城市的更新速度已经明显滞后于城市的发展速度。北京、上海等城市还存在大量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建造的建筑物、社区、城中村,因此对社区进行改造,是实现城市再发展和城市再生的重要渠道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建设,“拆迁”成为一个热词,一方面由于土地建设面积有限,拆迁是对土地资源的优化与再分配;另一方面是大量棚户区、城中村的存在,既影响了市容市貌,又存在大量安全隐患。拆迁安置社区的建设目前也在向智慧化发展,例如,泰州高新区野徐镇拆迁安置小区——幸福小区,建成了一个集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智慧物业系统、公安管控系统等多位一体的“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
拆迁安置小区智慧化建设,满足了社区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社区居民生活更安全、更便捷,充分享受到了智慧社会、数字中国的建设、发展红利。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中高产阶级用户入住,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城市质量提升,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提升过程。
众所周知,一张白纸好画图,拆迁就是将纸涂白了重画的过程。可是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对一些老社区、城中村“涂白”的过程十分艰难、耗资巨大,还有部分社区、街道、胡同等存在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
因此利用信息化、技术化手段对社区进行智慧化改造是有效的实现社区再生的途径。北京市海淀区区长戴彬彬介绍,今年海淀将在40个社区开展智慧化建设试点,智慧井盖、智能电梯、水质监测等至少18个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将会走进市民生活。他以刚刚开始试点的北坞嘉园社区举例,比如小区大门将有人脸识别系统和车辆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电梯将能及时提醒一些市民的不文明行为;供水系统将能够实时监测饮用水管网节点水质情况,防止中水及其他污染;环境系统将可以实时掌握社区内空气质量、噪音污染等情况。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发布的《既有社区绿色化改造技术标准》行业标准,为既有社区的绿色化改造提供了标准支撑。对于既有社区的绿色化、智慧化改造,让旧社区焕新颜,让传统的老旧社区更新换代为贴合时代发展与城市需要的绿色智慧社区。
由于城市的交通拥堵、停车难、土地资源有限等问题,打开社区围栏的呼声不断,与国际接轨、建设开放型社区的相关政策与举措也在相继出台。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是没有小区的,比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住宅楼都是直接朝着大街或小巷,只有极少数豪宅才会有围墙。
例如,广州基盛万科中央公园就是以“居民共创造”的方式,构筑一个“宜居、宜业、宜行、宜游”的公园式社区为目标。但是开放式社区在实际建设与运维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开放式小区的物业管理难度和运营成本普遍会增加,社区居民对于安防、安全问题存在疑虑,既有小区开放后外部车辆、人员流动占据社区资源等。
在新时代,智慧化、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解决部分问题,居民与白领之间的错峰停车,以智慧化手段进行引导和收费,还有智能安防系统的布控,以智能门锁等设备加强单元楼的安全防护,社区绿化与公园绿化的有机结合统一,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绿化环境。
在城市更新、城市再生的过程中,智慧社区的建设着眼于城市的基础单位,以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目标导向,在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各地方特色形成绿色的、智慧的、以人为本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