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要强,蒲小龙,袁海龙,刘 平,蔡正旺
(1.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 镇坪 725600;2. 安康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兰科(orchidaceace)是被子植物中的第二大科,为多年生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极少攀援藤本,全世界有800属25 000多种,我国有兰科植物194属1 388种[1]。陕西省有兰科植物95种,绝大多数都很稀有,一半处于濒危状态[2]。化龙山保护区地处陕西最南端,由于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湿润,环境条件较好,生境原始,是陕西省兰科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笔者对化龙山保护区的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进行为期2 a的专项调查,旨在摸清保护区内兰科植物种类、种群数量、分布现状,制定保护措施,加强兰科植物资源保护。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最南部的平利和镇坪两县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9 °16′41″~109°30′29″,北纬31°54′39″~32°8′13″,总面积28 103 hm2,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保护区于2001年12月建立,2007年4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典型的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为主的保护区,集生态与物种保护、水源涵养、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和持续利用等多种功能[3]。保护区位于大巴山的北坡,是北亚热带的北缘,是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地气候的典型代表,气候湿润多雨,植被良好,森林茂密。最高峰化龙山是大巴山的第二主峰,海拔2 917 m,最低海拔763 m,海拔落差大。湿润的气候,复杂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气候单元等因素保存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区内共有种子植物2 100多种、蕨类植物114 种、大型真菌169种。化龙山保护区是陕西省兰科植物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分布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但是这些兰科植物的种类、种群数量、分布区域等还不是十分清楚,一些存疑种和尚未发现的种,也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
(1)兰科植物调查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调查线路覆盖保护区全境及保护区周边地区。根据样线调查的情况,在兰科植物分布比较集中、种类较多的区域设置调查样方,开展样方调查。调查线路20多条,覆盖保护区的试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总面积28 103 hm2,涉及镇坪县的上竹镇、曾家镇、牛头店镇、城关镇和平利县的八仙镇,覆盖高、中、低海拔。
(2)时间安排。 根据本地区兰科生长特点,调查选择在3-10月份进行,特别集中在4-6月份,尽量选择兰科植物花期进行。
(3)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含兰科植物种类、分布、数量、海拔、生境、地被类型、生长状况、受胁迫因素等。
(4)物种鉴定。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以确定兰科种类。
(5)调查时间。从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历时2 a。
化龙山共有兰科植物37属66种,1变种,分别占陕西省兰科植物属种的80.4%和64.4%,比2013年的名录增加了17种[2~5]。本次调查发现陕西省新纪录5种,化龙山新纪录4种。
表1 化龙山保护区兰科植物名录
续表1 化龙山保护区兰科植物名录(1)
续表1 化龙山保护区兰科植物名录(2)
化龙山保护区37属兰科植物中,种数较多的属分别是虾脊兰属、斑叶兰属、羊耳蒜属和杓兰属。虾脊兰属有6种,斑叶兰属有5种,羊耳蒜属4种,勺兰属4种,4属种数占兰科总数的34.3%。单种属兰科植物23种,占总数的34.3%。
根据调查结果看,蕙兰、春兰、三棱虾脊兰、斑叶兰分布数量较多,资源量较大;其余种类普遍较少,特别是戟唇叠鞘兰、日本虎舌兰、全唇兰、裂唇舌喙兰、吉氏羊耳蒜等特别稀少,根据以前记录和本次调查,化龙山只有一两处可以见到,而且数量非常稀少。肾唇虾脊兰、药山虾脊兰、金兰、吉氏羊耳蒜、独花兰、花叶对叶兰、裂唇舌喙兰、短距风兰、象鼻兰等陕西省内只有化龙山保护区有分部。
从分布区域来看,银兰、三棱虾脊兰、春兰、蕙兰、流苏虾脊兰、羊耳蒜分布区域较广,保护区内普遍可以看到;对叶兰、全唇兰、吉氏羊耳蒜、肾唇虾脊兰、裂唇舌喙兰等分布范围狭小,生境独特,要特别加强保护。
保护区海拔落差较大,植被垂直分布较为明显,兰科植物多数分布于原生植被保存较好的区域,呈现显著的垂直分布差异,同一种类分布的海拔范围区别很大,不同种类分布海拔范围有很大交叉。海拔1 000 m以下区域人们活动频繁,荒地、人工林较多,分布兰科植物种类数量都较少,有16种,多数是常见种,如春兰、蕙兰、银兰等;海拔1 000~1 900 m人为活动较少,自然环境原始,气候适宜,兰科植物分布比较集中,分布有兰科植物54种;海拔1 900 m以上区域分布有兰科植物25种,其中分布着一些高山兰,比如对叶兰、手参、二叶兜被兰、广布小红门兰等。
兰科植物普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文化价值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迅速提高,使得对兰花的需求不断提高,野外采挖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提高,从原来只采挖春兰、蕙兰等,逐渐扩大到杓兰和虾脊兰等。许多兰科植物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保护区周边居民很早就有上山采药的习惯。由于过量采挖,使得白及属、杜鹃兰属、天麻属和石斛属等许多兰科资源受到极大的破坏。兰科植物高度进化,形态特征特化,生存环境独特,生长条件要求非常苛刻,随着人为活动和生态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兰科植物面临灭绝风险。
为加强兰科植物资源的研究和保护,并在项目支持下开展兰科植物专项调查,摸清兰科植物资源分布清理,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开展保护。逐步建立兰科植物繁育基地,进行兰科植物繁育研究,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1)建立保护制度,提高兰科珍惜物种的保护力度。建立兰科专门的保护制度,制定保护措施,加强兰科资源管理和保护;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采乱挖等破坏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的行为。提高兰科植物保护级别,把珍惜濒危兰科植物纳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加强保护。
(2)加强兰科植物野生生境的保护。由于兰科植物生境比较独特,自然环境要求苛刻,生境一旦破坏,这种兰科植物在本地区必将走向灭绝。保护森林、草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维持自然地理原貌,保持自然生态的自然进化,确保兰科植物自然更新和发展。
(3)加大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兰科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到兰科植物和自然环境保护中来,保护好化龙山珍惜的自然资源。
(4)建立兰科种质资源库。加强兰科植物研究,开展兰科植物人工繁育,建立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基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珍惜、濒危兰科植物繁育和人工栽培。兰科植物种子细小,数量庞大,不含胚乳和子叶 ,储存在胚中的营养成分不足以提供种子萌发所必需的有机养分,通常要依靠细菌提供营养才能萌发,自然状态下萌发率非常低[6]。加强兰科植物种子繁育研究,找到兰科植物种子繁育繁育方法,开展种子人工繁育,繁育大量种苗,是开展兰科保护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