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方力,万崇华,杨 铮,潘海燕,刘付贞,武 革
(1.广东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2.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生命质量与应用心理研究中心,广东 东莞 523808;3.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遗传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内分泌性疾病[1],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20~50岁为高发年龄,欧美国家患病率为0.8%~1.3%[2],我国甲亢患病率为1.3%[3],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近几年有增加的趋势。由于甲亢患者病程长,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及病情易反复[4],患者在忍受躯体损伤的同时还容易产生心理、社会负担,不同程度的降低患者生命质量[5]。测定甲亢患者生命质量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健康管理的重视、较为全面的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并且促进卫生决策的制定[6]。目前测量甲亢患者生命质量的量表大多是SF-36、SCL-90等普适性量表[7,8],而普适性量表未能涵盖甲亢疾病的特殊性部分,对患者生命质量随时间推移的变化不能良好的体现。而且这些普适性量表大多都是由外文翻译成中文后使用的,存在文化、生活背景和适应性等差异,而国内也未见甲亢患者生命质量特异性量表研制的报道。本研究基于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s for Chronic Diseases,QLICD)[9],研制甲亢患者生命质量特异性模块。该体系将量表分成共性模块和特异性模块两个部分,共性模块可用于比较不同疾病之间患者生命质量的差异,特异性模块可反映不同疾病患者的特异性部分。本文报道其中特异模块研制中的条目筛选部分。
选取2017年5月-2017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并确诊为甲亢的患者[10,11],入选标准为:(1)血清激素:FT3、FT4升高,同时伴TSH下降;(2)临床高代谢症状和体征;(3)甲状腺体征: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结节。排除标准:文盲、精神障碍及不配合的患者。医护人员为在内分泌科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医生和护士。
1.2.1 条目池的提出
根据程序化决策方法开发量表,由统计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在生命质量测量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组成议题小组和核心小组,针对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的甲亢特异模块提出条目并形成问卷。条目池由核心小组查阅文献、书籍,参照现有甲亢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提出26条不重复备选条目,包括甲亢特征性症状、治疗副作用、特殊心理等。经两个小组讨论后对条目进行删减,合并共性模块中出现的条目,最终形成含有21个条目的预调查表。
1.2.2 预调查
将含有21个条目的预调查表分别对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访谈,其中医护人员问卷由指导语、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职业等)、对21个条目是否理解、表述是否合适、重要性评分、意见或修改意见和你认为还应加入哪些条目及其原因组成;患者问卷由指导语、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职业等)、对21个条目重要性评分、不必要的问题、表述不清楚的问题和需要增加的问题及其原因组成。选定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作为调查点。
1.2.3 条目再筛选
对预调查的问卷进行数据录入后,采用以下方法[12]进行筛选:①重要性评分:删除医生重要性评分<80、患者重要性评分<70者;②相关系数法:计算各条目与其所属领域得分的相关系数,删除相关系数小于0.40的条目;③变异度法:计算各条目得分的标准差,删除标准差小于0.9的条目;④克朗巴赫系数:计算条目素在领域克朗巴赫系数,删除该条目后再次计算领域克朗巴赫系数,若大于或等于,则删除该条目。
访谈20名甲亢患者,男性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31.15±10.56)岁;20名医护人员中,医生12例,护士8例。
应用上述方法分别筛选条目,5种统计学方法至少满足3种的入选,结果见表1。结合临床、心理、社会、统计专家小组讨论,提出以下建议:“第3条手抖、眼皮抖”中删除“眼皮抖”;将条目“第6条心慌、心跳过快”改成“心慌、心悸”;将条目“第9条体重变轻”改成“体重增加”;将第15条中的“痉挛”改成“抽筋”;建议第21条添加男性阳痿;增加条目“下肢水肿”;另外,删除第17、18、19条甲亢患者非特异性的体征。最终保留14个条目,包含症状、治疗副作用、病情恢复等(见表2)。因子分析法提取8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7.242%。
表1 甲亢特异模块条目初筛选结果(n=20)
注:*为单种方法入选条目,√表示条目被选入量表(5种方法至少满足3种)。
表2 结合统计分析和专家意见确定的甲亢特异性模块条目(简述)
本次研究的是特异性模块,在之后的调查研究中将与共性模块结合使用,考虑到患者的依从性,主要保留疾病特异性的相关条目。结合统计学结果和专家意见,本次条目筛选过程中,条目出现的以下几个问题:(1)表达不全面,第6条中的“心动过速”改为“心悸”,心悸通常表现为心动过速,并常伴有胸闷气促,较为全面的概括症状的表现;第16条“喉咙疼痛”,甲亢患者在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喉咙疼痛、异物感等不适[11],“喉咙不适”更为全面;建议第21条添加男性阳痿,则条目更改为“(女)月经周期不规则/(男)阳痿”[13];(2)表达不恰当,甲亢患者早期容易出现体重下降,通过治疗可使患者的体重保持不变或有所增加,也可通过患者体重是否有变化来判断患者病情进展或恢复情况[14],建议将第9条改成“体重增加”;使用语言更改为通俗的“抽筋”代替第15条“痉挛”,患者更易理解;由于甲亢为高代谢性疾病,患者消化道功能亢进,伴随排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改变,将第20条中“厌食腹胀”改成“腹泻”[15];(3)非特异性体征,条目“第17条口腔溃疡”“第18条咳嗽咳痰”“第19条关节疼痛”并非甲亢患者特有,建议删除;甲亢患者易出现手抖现象,但眼皮颤抖出现较少[16],删除条目“第3条手抖、眼皮抖”中的“眼皮抖”;(4)统计学结果,有些条目经统计学分析未纳入,但根据专家意见,认为该条目对甲亢患者意义较大,则仍被纳入。“第14条发热”,发热为甲亢患者使用抗甲状腺激素药物治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副作用[2],建议保留。
重要性评分结果中,我们发现医生重要性评分分数高于患者重要性评分,由于医护人员对于甲亢疾病的认识较为系统、全面,而大多数患者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对甲亢的认识程度不足,从而该评分偏低。
本次研究在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普适性量表和我国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基础上,结合调查数据的统计学结果和临床专家意见,对条目池进行多次修改和筛选,形成具有14个条目的甲亢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的特异性模块。在后续正式调查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对特异性模块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等测量学特征进行评价,并对量表进行修改与完善,从多角度对甲亢患者的健康进行评价,为临床医务人员及相关研究者对于患者诊疗方案、护理干预和卫生决策提供依据,从而较为全面地提高甲亢患者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