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

2019-04-08 01:17曾人杰赵海贵廖永孝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治疗

曾人杰 赵海贵 廖永孝

【摘 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104例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骨科创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和研究组(发生),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别采取机械辅助药物与综合手术两种方式治疗研究组患者,比较两组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高血压、糖尿病与血栓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制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行综合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行机械辅助药物治疗(89.29%vs66.67%)(P<0.05)。结论: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和手术操作等因素有关,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关键词】骨科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1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3-03-215-0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患者行骨科创伤手术之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本案选取了104例于我院行骨科创伤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案研究对象104例,均为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骨科创伤手术患者,依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为术后未发生患者,研究组为术后发生患者,患者例数均为52例。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48-73岁,平均(62.3±2.1)岁;行股骨骨折手术者22例,行人工髋关节转换术者11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者19例。研究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49-75岁,平均(62.1±2.2)岁;行股骨骨折手术者23例,行人工髋关节转换术者12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者17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将研究组患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行机械辅助药物治疗,即让患者取仰卧位,抬高下肢与心脏呈30°角,利用医用绷带固定下肢,弯曲膝关节15°,协助患者行肌肉收缩训练;血栓形成时间未超72h者可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初期需行抗凝治疗;实施皮下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利用低分子右旋糖与复方丹参降低患者血液粘度。另一部分患者行综合手术治疗,即于机械辅助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施手术出栓治疗,切开患者下肢静脉,于下肢静脉中植入生物过滤器,再利用超声行血栓消融,若有必要,还可实施静脉生物支架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史、吸烟酗酒等内在以及手术时间、制动时间等外在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各因素比例。

比较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患者患肢肿胀消失,恢复正常劳动力,膝下15cm,双下肢周径差未超1cm为显效;患者患肢肿胀明显缓解,但存在沉重感,周径差处1-2.5cm,行下肢静脉造影显示多数深静脉已通为有效;患者患肢症状与体征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计数资料表示为例数百分比[n(%)],并进行t和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自身因素分析 研究组患者中存在高血压、糖尿病与血栓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吸烟酗酒的比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外在因素分析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制动时间分别为(4.02±0.43)h、(8.31±1.26)h,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制动时间分别为(2.29±0.38)h、(4.56±0.81)h,研究组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t=8.024,P<0.05;t=10.685,P<0.05)。

2.3 两种方式的临床疗效比较 行综合手术治疗者28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29%;行机械辅助药物治疗者24例,显效4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6.67%,综合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机械辅助药物治疗,两种方式比较存在显著差异(x2=16.027,P<0.05)。

3 讨论

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是否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方面在于手術治疗时间与制动时间,据相关研究表明,患者手术与制动时间越长,患者术后就越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另一方面,患者本身存在的一些慢性疾病也会加大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2]。本案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术后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血栓史的比例明显更高,同时其手术与制定时间也明显更长,表明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受患者内在下外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以往临床在确定患者药物过敏情况严重之后,针对病情较轻者,通常行机械辅助药物治疗,以加快血栓消融;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会行手术出栓治疗[3]。本案比较了机械辅助药物治疗与综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机械辅助药物治疗(89.29%vs66.67%),表明综合手术治疗的疗效更优。

综上所述,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与患者自身病史与外在手术因素有关,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姜绍帅.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J].双足与保健,2017,26(21):149-150.

[2]汪雅东,王闯,王大福.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A3):71+77.

[3]王政.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6):5-6.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治疗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