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策略探究

2019-04-08 07:22黄丽君崔越男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美术游戏幼儿

黄丽君 崔越男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自主而快乐的活动,幼儿对自己的认知、对周围环境的体验等都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通过对游戏理论的解读与实践,把游戏精神渗透在美术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以游戏化的方式开展美术课程活动,引导幼兒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大胆艺术创造,把游戏的流程变成学习的过程,让创造无处不在,使愉悦无时无刻。本文从观念、环创、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六个方面提出了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策略探究,旨在推进幼儿园美术领域课程游戏化进程,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游戏化环境中创造发展。

课程游戏化理念指出,幼儿园课程应充满自由、自主、创造和愉悦的游戏精神,保证幼儿的自由游戏时间,实现教学活动游戏化。“江苏省于2014年开展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推进幼儿园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当前的幼儿园美术领域的教育活动,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已被广泛实施,怎样将游戏与美术领域课程活动有机融合,探索符合幼儿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美术教学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游戏在美术活动中的价值与作用,使幼儿在自由、宽松的艺术创作氛围中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创造美,是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一、重观念——解读游戏化理念,关注游戏的价值

首先,以“幼儿快乐学习”为本质。玩耍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是在与游戏材料的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直接感知的过程中发展艺术欣赏、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因此,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的自主表达表现的环境,充足而适宜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接受艺术的熏陶。其次,以“最近发展区”为依据。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幼儿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避免“拔苗助长”式的填鸭教育,正确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是促进幼儿掌握内化美术知识技能的关键。另外,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效迁移指的是,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学习、生活情境中,从而解决问题。而循序渐进是进行有效迁移的条件,只有将学习的目标、方向、任务还给幼儿,遵循幼儿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才能促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愿望与兴趣。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游戏精神渗透到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中,创设游戏化的创意环境,逐步内化到教师的实际行为中。尊重幼儿“快乐学习”的本质,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关注课程文本、知识技能到注重幼儿探索、经验体验转变,在对幼儿进行持续有效的观察基础上,深化课程反思,关注幼儿成长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

二、创环境——撷取材料的精髓,挖掘空间的有效性

1.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

创设兼具科学性、适宜性和艺术性的物质环境。首先,“空间是游戏的前提,他提供了足够的内容背景和意义,适宜的空间不会束缚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关注空间的开放性和拓展性以及适宜的空间密度。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收集日常生活中适宜的自然、社会资源成为课程环境的物质资源。其次,科学地投放游戏材料。关注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与发展规律,保证游戏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小班多提供一些相同的且结构性较高的游戏材料,而大班则适合投放一些低结构材料,给予幼儿充足的游戏空间及材料选择,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主动有效的学习。

2.创设适宜的人文环境

“孩子会敏感地反映着成人的感受,他们怕弄脏、怕弄湿、怕困难、怕麻烦,相反地,全身心地投入、淋漓尽致地玩游戏的场景逐渐减少。”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幼儿在童年阶段所呈现出的渴求成人的肯定与爱抚的情绪情感称之为“我向性阶段”。成人的情感态度时刻影响着幼儿的活动兴趣,也成了幼儿发展的参照系。此时成人要用平等的态度,积极友好地与幼儿进行肢体、目光、语言的交流,用自身热情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与愿望。只有当幼儿沉浸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师幼有着与活动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情感体验,才能发挥出艺术创造的潜能,从而积极地进行艺术表达表现。

富于变化的班级环境可以刺激幼儿创作愿望,激发他们想象表达的兴趣。除了美术活动中常见的画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根据幼儿发展和探索的需要,不断丰富和调整美术活动的原材料是幼儿创造表现的关键。如在美术活动《蔬菜拓印:多变的早餐》中,我们用心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和喜好,与幼儿一起收集了黄瓜、西红柿、鸡蛋等美味的食材和鞋盒、棉签等创作工具,布置了一个小厨房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切菜、翻炒、按压的游戏过程中体验当厨师的快乐,在营养搭配、色彩调和、借形添画的过程中感知分享的美好。

三、明目标——传递游戏精神,重“过程”而非“结果”

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传递的是游戏精神,是一种积极的品质。游戏充满着游戏主体对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平等对话”精神,是游戏主体不断发现自我、挑战困难、感知成长的过程,这种手段与目的、形式与精神、乐趣与发展相统一的“游戏愉悦”的结果,称之为“成长快乐”,因此幼儿美术活动应关注的是幼儿游戏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作品结果。幼儿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是幼儿的人格、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教育观,通过游戏化的手段激发幼儿对艺术表现活动的兴趣与爱好,启发幼儿对艺术作品进行真实的感知、欣赏、理解及创造,在实际创作和表达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增强整体意识,把幼儿看作独立、完整的个体,意识到幼儿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并将美术领域的课程与其他领域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

在中班美工区里,孩子们感受着不同材质的纸张的区别,发现了报纸的柔软和锡纸的塑形这对有趣的组合,通过制订计划,画出自己准备塑形的对象。一次次地改进组合方式,先用报纸搓揉出大致造型,再用锡纸分段包裹,最后用胶带固定。孩子们总结着组合的注意事项,创想出了许多有意思的造型。在这样的探索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努力追随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时提供丰富适宜的探索材料,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经验提升与审美发展,随时记录下他们的童言趣语,支持与呈现幼儿自主生成的探索轨迹。我们关注幼儿通过不同创意手段表达表现的方式,看到了幼儿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艺术灵性,感受到了幼儿心灵和经验的多维生长。

四、择内容——内容选择丰富有趣,关注幼儿的参与性

1.找准教学活动与游戏活动的契合点

幼儿园美术领域的活动选择应具有多样性与趣味性。“幼儿园教师就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可以在充分分析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对各类型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保證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程游戏活动。”教师首先根据美术活动的需要,对教材内容与课程计划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剖析教材与游戏活动的契合点,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探索教材与游戏活动相结合的措施,使美术活动更具情境化、趣味化,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美术探索活动。

2.拓展教与学的渠道,选择适宜的内容

活动内容的适宜选择是课程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内容首先要能调动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并伴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需要幼儿付出一定的努力。当然难度的选择要在幼儿的能力范围内,因此教师正确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就显得尤为关键,幼儿通过自主实践与探索获得的快乐与满足,提升了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3.师幼共选活动内容,丰富游戏经验

相信幼儿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予幼儿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的机会,并在实施过程中,共同生成游戏环节,形成探索轨迹。针对幼儿对美术欣赏探究活动中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及游戏经验的缺乏,通过不断拓展幼儿的生活认知范围,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引导幼儿通过亲身参与深入感知体验,积累游戏经验,从而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

同样是创意美术活动《花瓶》,小、中、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不尽相同,根据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提供不同的艺术材料,采用丰富多样的游戏形式,幼儿会发挥出不同的创意。对于还处于涂鸦期的小班幼儿来说,撕贴活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大胆地跨出第一步,创设一个蜜蜂沿路线采花蜜插入花瓶的情境,幼儿在自由撕贴、涂涂画画花瓶的过程中,感受着自主创造的乐趣。到了中班,幼儿的肌肉群逐渐发展起来,精细动作渐渐增多,幼儿的线描素材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孩子们先用勾线笔自行勾勒花瓶的轮廓,用喜欢的线描增添花纹,甚至用上了水彩、水粉、棉签等多样的工具来装饰背景,使画面更丰富和美观。大班幼儿的控制能力更强了,他们对点、线、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具备创意表达的能力,投入多样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创作出各具特色的艺术效果。不同年龄段及发展水平的幼儿在创设的美术情境中运用游戏的方式,丰富了经验,拓宽了视野,发展了审美。

五、趣实施——合理运用支持手段,深入观察有效指导

1.把握幼儿注意的特点,合理组织活动

注意对幼儿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思考问题,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活动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经验有密切关系并受强化方式的影响。因此准确把握幼儿注意的特征,在适宜的阶段合理安排活动时间,集中幼儿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2.注重幼儿直接创造力的培养

在美术领域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运用情境法为幼儿创设一个生动自由的创意氛围,在新异刺激的不断出现下,提供一些艺术作品供幼儿欣赏感知,在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法后,引导幼儿通过用耳倾听、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心体验,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处理,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加德纳提出“良好的示范会为幼儿艺术创造提供参考,不会使示范成为机械的榜样” 。好模仿是幼儿的天性,教师灵活运用适宜的示范法,前期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积累,中期注重幼儿的主动吸收,加工表象,后期帮助幼儿对作品进行拓展提升。提供幼儿相互间示范学习的机会,激发幼儿主动吸收与自主创新。

3.持续细致地观察,灵活适时地指导

教学始于观察儿童的学习,尽力去分析和理解幼儿言行背后反映的深层意义,利用所识别到的信息来帮助幼儿与环境发生深层次的对话,推进、鼓励孩子们依据兴趣去克服困难学习,有效地计划和支持儿童的进一步学习。这需要教师不断储备理论知识,根据幼儿的性别、年龄、气质等差异,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持续敏锐的观察和准确全面的分析,灵活适时地介入指导。

在有关“蜗牛”的泥塑活动中,第一次探索,孩子们尝试用揉、搓、抠、刻、雕琢等艺术手法在陶泥的世界里大胆创意,表现出独特的自主性。我们观察到,孩子们在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法的基础上,在蜗牛的故事中加入了家的情境,于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来了树枝、树叶等可以用来构造蜗牛家的材料。在第二次探索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围合、封顶等技能,给小蜗牛打造了一个温暖的家,最关键的是遇到泥塑开裂的问题,教师顺势引导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兴趣与愿望,孩子们尝试借助胶水等工具进行修补,这个探索经验难能可贵。

六、乐评价——回顾探究轨迹,构建评价体系

1.采用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从教师评价、幼幼互评和幼儿自评多维度对幼儿进行多元细致的评价。另外可运用增设展示平台、幼儿作品栏等多样的评价形式,增强幼儿艺术表达表现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在互相欣赏的过程中发展感受、发现、理解、创造美的能力。

2.构建幼儿发展性评价体系

对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不能仅从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取情况或活动内容及形式的丰富程度入手,而要以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目标来考虑评价的标准,以美术活动效果的价值为核心,来判断是否做到了以游戏化为手段,是否促进幼儿以审美为核心的,智力、审美、创造性、社会性等全面的发展,构建幼儿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师要统筹集体与个体的发展,既要在集体中挑选评价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要关注个别看似特立独行、有独特想法的作品,带着一颗童心去解读幼儿的心理状态,感受幼儿对生活的理解。评价的过程要抓关键,流程精简。评价的环节不但是幼儿体验创作乐趣的过程,更是教师把握幼儿发展现状与能力差异,以及反思、提高自我教学能力的契机。

在美术活动《水精灵》的评价环节,首先倾听孩子们自评介绍水精灵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通过同伴互评交流最吸引你的作品和故事,最后教师总结提升并激发孩子们后续讨论的兴趣。在猜测联想的过程中,不仅孩子们欣赏了同伴的创意成果,丰富了语言表达,教师也掌握了不同幼儿艺术表达水平与差异,从而反思总结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美术活动。倾听孩子对自己作品含义的表达并帮其记录下来,展示时将作品和作品记录一起呈现。当幼儿讲述作品含义时,教师要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这样的倾听态度能够给孩子以无形的激励,使他们不仅看到自己作品的价值,同时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兴趣和独特感受的尊重,以后会进一步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表现、创造美。

幼儿美术活动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回归幼儿本位,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氛围中探索发现,在妙趣横生的情境中想象创造,在鼓励与肯定中体验成功与满足,让课程追随幼儿的脚步,让儿童成为课程的主人。

【此研究为江苏省教学研究重点立项课题《拙趣理念下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7JK12-ZB10、常州市十三五重点课题《“拙趣”幼儿美术课程开发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常州市刘海粟美术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美术游戏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