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雯 汪佩文
【摘 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宏伟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化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我国地方高校也积极加入这一大潮。然而,由于地方高校发展国际化时间较短,我国地方高校赴海外留学生经验不足、国际化意识较弱等原因,在推进过程中我国留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文化适应方面存在各种问题。本研究以上饶师范学院赴泰国武里南皇家大学留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培养我国地方高校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举措进行探究。
【关键词】地方高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
自我国“一带一路”宏伟构想提出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联合办学成为实现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地方高校也紧跟步伐加入这一潮流,不断推进与各国高校的联合办学发展。然而,由于地域、经济发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限制,我国地方高校学生在外出留学期间不适应情况层出不穷。贾宁兰对地方高校学生特点做出了较全面的总结:自立与自主性相对较差,容易束缚个性与潜能发挥,吃苦耐劳品质和受挫折能力较弱。王利君指出,地方高校由于受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及自身的办学条件、地域特征等因素制约,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国际理解能力相对低弱、校园文化单一等问题。本文以上饶师范学院40名中国留学生赴泰国武里南皇家大学学习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辅之以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考察我国学子留学期间跨文化不适应问题,从跨文化这一角度提出促进留学生适应性的培养方法,旨在为提高中国留学生的海外异文化适应能力提供帮助。
1.研究中国地方高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1学术价值
国外学者针对不同留学群体运用跨文化心理学及文化适应理论探讨其海外求学适应能力的培养问题。大卫·思达(David Starr)以捷克共和国的移民学生到美国高校求学经验为案例,探讨拥有较少民族文化经验的移民学生面临跨文化环境如何更快适应的问题。巴尼尔和莫斯可( )以医学领域中的相关人员为主要研究群体,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医疗卫生保健中提高文化敏感度对跨文化精神病学、心理学和护理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学者对我国留学生海外求学过程中所遭遇的现状做了具体分析并列举相关表现形式。如若将中国留学生海外求学适应过程分为新奇乐观、挫折沮丧和适应、重获自信三阶段,有利于清晰观察。李哲淼指出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求学过程中遭遇了涉及生活、学习、心理和安全等诸多方面的問题,应从这几方面应对其不适应性;谢冀蓉提出中国留学生应拓展人际交往能力和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克服其跨文化不适应性。除自主留学外,我国部分学者亦关注到高校合作项目留学生,杨军红考察了接受留学生人数较多的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留学生合作项目,并通过分析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发掘出可为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和管理提供借鉴之处,从而改善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模式。
综上,海外学者关注到了难民、移民或医疗领域的留学群体,从交流沟通、语言、缺乏共感等方面切入,探究了造成海外留学生不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但文献主要基于自主留学的国际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对于国际合作项目,尤其是地方高校合作办学背景下的留学生群体关注甚少。而国内研究均基于留学生自主留学或美国、加拿大等热门留学国家的重点高校与中国“985”“211”等重点大学合作办学为例,对于来自地方院校的合作办学下的留学生适应能力的调查研究鲜少涉及。因此,探讨并研究针对我国地方高校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可适当补充该领域的研究空缺。
1.2实践意义
本文以笔者任教的上饶师范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实践案例探讨我国地方高校留学生异文化适应能力培养问题,有助于推进地方高校国际合作同类项目的顺利达成;本研究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应重点发展国际化”思想,上饶师范学院与泰国武里南皇家大学的合作作为我校有史以来首次正式的国际合作交换学生项目,为本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对新时代国际合作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合作项目的推进具有实践意义。
2.地方高校合作项目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
2.1研究对象
本调查研究对象均来自中泰合作办学项目中的上饶师范学院,共40名来自六个不同专业(数学与计算机、英语、文学与传播、美术与设计、化学、生物)的学生。受调查的40名同学分别于2017、2018年(每年各20人)参与了上饶师范学院与武里南皇家大学的短期合作办学项目,多数人在出国留学前未有过留学经历。受调查者男性占40%,女性占60%,性别较均匀;年龄主要集中在18-22岁之间。
2.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问卷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例如受调查学生的年龄、性别、专业、外语水平等。第二部分则从学习、生活、文化适应三方面着手。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9份,回收率97.5%。问卷信度为0.815,表示调查结果可信。
此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调查法。针对地方高校学生在留学过程中遭遇的不适应情况,每一选题有“非常困难”“比较困难”“一般”“不太困难”“没有任何困难”五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以此反映我国赴泰留学生对学习、生活及文化的适应情况。
2.3研究方法——访谈调查
为了更深入了解我国地方高校学生出国留学适应情况,本研究还分别对其中2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问题包括:你认为在赴泰留学过程中,在学习上遇到哪些困难的地方?学业中遇到困难时,通常如何解决和克服问题?在生活中最不适应的是哪方面?当遭遇自己无法独自克服的难题时,通常向谁或哪个部门寻求帮助?认为中泰文化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在留学期间是否遇到来自其他非地方高校的留学生?认为自己与其他非地方高校留学生在国外留学期间有哪些差别?你认为自己所在地方高校国际交流处和相关管理部门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2.4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对受调查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文化适应情况方面作出如下分析:
(1)学习适应情况
在对课程安排的调查中,结果显示我国留学生55%以上认为较困难,25%认为完全不适应。与中国地方高校上课模式不同,泰国教师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因此让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的模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氛围宽松自由。而这一与中国地方高校“填鸭式”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模式使中方学生感到“极其焦虑”和“缺乏自信”。其次,泰方课堂上课时间较自由,没有准确的铃声提示上下课,全权由教师安排。部分学生反映“有时教师连续上课一个半小时使他们难以集中注意力”。另,60%以上的学生反映教师偏向小组合作发表和展示形式的测验模式使他们“压力过大”。
(2)生活适应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方面,最让我国学生无法适应的是泰国的气候和饮食。由于泰国是典型的热带国家,85%以上的学生表示完全无法适应其闷热的天气,即使是泰国的冬天也十分炎热,部分学生甚至中暑而无法上课,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从饮食方面来说,泰国人喜好酸甜口味和凉拌菜,尤其喜欢在食物中添加带有特殊味道的鱼露,受访学生70%以上反映在适应其饮食方面非常困难。由于武里南大学也属地方高校,国际留学生较少,学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国际食堂,我国学生反应难以适应泰方食堂所提供的食物。在交通方面,泰国学生几乎靠摩托出行,而我国部分学生表示极不适应。究其原因,除质疑其安全性之外,由于地方高校学生普遍经济能力较弱,我校部分学生认为购买摩托价格过高,无法承担。
(3)文化适应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赴泰学生对泰国传统文化适应情况较理想,85%以上学生表示在适应节日风俗方面没有任何困难。受访谈学生普遍提出泰国舞蹈课、泰拳课和制作泰式料理课程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拓展和增强异文化知识水平。在交际方面,我国学生普遍认为泰国老师和同学都很热情友好,泰国当地人也十分礼貌。但由于地方高校学生出国留学经验少以及国际化意识较弱等原因,50%以上受访学生表示因其交际和社会文化环境适应能力欠缺,在留学期间都产生过孤独、焦慮及迷茫情绪。
3.我国地方高校留学生跨文化不适应性的解决对策
3.1提前灌输新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我国地方高校留学生在外留学期间无法适应国外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我国地方高校教师教辅人员可通过借助网络媒体了解东道国上课模式、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考核规则,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和安排,对即将出国留学生进行预科式授教,目的是提前培养我国地方高校学生的互动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探知考证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次,针对我国留学生反映的授课时间过长等问题,可由我国地方高校预先与合作院校提前沟通教程安排,以便讨论和调整。
3.2提高我国地方高校赴海外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水平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多数地方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国际化知识储备较贫乏,对异文化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弱的情况。地方高校管理部门可通过开设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对我校预留学交换生进行异文化知识的普及。例如,邀请本校外教或有海外留学经验的教师为即将出国学习的地方高校学生开设专门的跨文化培训课程,向学生明确中外文化差异,如国外宗教信仰、禁忌、礼仪风俗等。地方高校管理人员还可提前与合作东道国高校联系,通过安排交流会、播放东道国文化及校园介绍的PPT和视频,帮助本国地方高校留学生提高其跨文化知识水平,较早适应留学国的异文化。
3.3重视对地方高校留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访谈发现,由于出国经验较少、异文化适应能力较弱,心理影响是造成地方高校学生无法良好适应跨文化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地方高校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可提供中国留学生心理辅导课程及咨询服务。通过对学生进行出国前心理建设,学生出国后利用网络工具开设专门针对地方高校中国学生在外求学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及紧急联络点,使学生无论在生活、学习及心理层面遭遇无法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可通过网络向本国相关教师和联络点寻求帮助;遇到心情低落、沮丧时可多与周围的本国同学或东道国朋友进行交流。
4.结语
随着新世纪国际交流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因素。地方高校由于地域、经济等原因,国际化进程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而对地方高校合作项目中,我国学生海外求学适应能力培养的研究,有助于为地方高校在推进同类型联合办学等项目中遇到的不适应性问题提供参考。若能通过此研究,系统性地为我国地方高校出国留学生制定差异化制度和培养模式,定能寻求出帮助异文化背景下成长的高校学子在东道国消除文化偏见与隔膜的有效方法,提高我国地方高校留学生的异文化适应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地方高校的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贾宁兰.地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9.28(04):20-21
[2]王利君.地方高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庄若冰.浅议中国留学生海外跨文化适应状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9):149
[4]李哲淼.简析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求学所遇到的问题[J].理论界,2010(06):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