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建伟
【摘 要】中职微课程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即时学习、泛在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中职生学习成绩。本文旨在如何通过微课制作和应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网络平台。
【关键词】药理学;微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118-01
药理学是中职医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由于枯燥乏味、难理解且授课学时少等原因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我根据中职医学学生的学情制作和精选了一系列的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通过QQ群、微信公众平台与学生互动交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2015届高职护理(中职阶段)4个班发放调查问卷,参与调查共计220人,回收有效问卷220份。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用SPSS18.0统计。
2.研究方法。
两组高职护理生使用的教材、总学时数、授课教师均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和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与微课辅助教学法,即在授课前、后嵌入微课资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调查结果。微课嵌入式教学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验组的期中、期末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期中考试后,授课教师除了把微课直接放在微信公众平台、班级QQ群上以外,课前还布置了预习任务及讨论题,课后与学生交流、答疑解惑,并组织学生进行拓展练习等,使学生学习成绩有了进一步提高。因为对某一知识的学习,除了兴趣以外,还须有目的性,尤其对学习主动性差的中职生来说后者更为重要。
2.通过分析,发现微课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我学习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并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微课供学习需要。2015年下半年4个班级全部嵌入微课教学,总人数220人。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各种微课都得到85%以上的学生观看,说明学生已经认可微课这种学习方式。在各种类型的微课中比较受欢迎的是实训实验类、答疑类和活动类的微课,可见微课形式的多样性非常必要。
三、讨论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中职学生对所学课程缺乏主动性的主要原因是受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完全理解、记住教师课堂上所讲的重要知识点,而课下又无从查找,日积月累,遗留的问题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微课的细化、形象化、透彻化以及可移动性的特点,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这一缺点,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
2.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实训实验类、答疑类和活动类微课的应用打破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明确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通过“学中做、做中学”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使教师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
3.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问题的导入、课中案例分析及课后知识拓展练习、小结等,均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为医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医学科学已成为科技领域发展进步最迅速的学科之一。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知识老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校医学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医学生终生学习成为必然。微课程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即时学习、泛在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医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情,不断地思考在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再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6.促进同行教师的交流。
微课教学交流平台的建立,可突破地域、时空的限制,可以和本国甚至国外相关专业的人员进行自由交流,加速自身的成长速度、提高教学能力。
四、教学反思
1.微课程的质量和数量有待提高。
要制作一系列优秀的微课,除了认真分析学情外,其核心是创意。目前中职微课特别是医学基础类微课非常少,单靠某一个人或某一学校制作能力和经费很难实现,需要同行共同努力制作一系列的優质微课。如果国家投资通过制作公司制作某一课程的系列,专供中职生学习,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近根据山东省精品课程“碎片化资源、系统化设计、结构化课程”的要求,有望建立微课程资源库,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系统、完整的教学资源保障。
2.需加大学校网络、学习平台等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
微课程是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多种教学资源构成,并在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不断“生长”而成的一种微型网络学习课程。只有完善了学校的网络平台,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移动学习。
综上所述,嵌入微课资源的医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它促使了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对教师而言,促使其不断地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效地使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杨光复.《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10月第2版.
[2]杨华书.《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3]王秀清.《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10月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