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稳预期 全力保增长

2019-04-08 01:09赵云平
北方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六稳预期

赵云平

摘  要: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从“六稳”之间的内在联系看,稳预期既是当务之急,更是治本之策。对于我区来说,当下做好稳预期工作必须坚持“心病当需心药医”的方针,加强舆论引导,释放积极信号以稳定市场预期,做好社会民生保障工作以稳定消费预期,落实好企业家保护政策以稳定投资预期。

关键词:稳中求进  “六稳”  预期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2019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并指明重点是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这一“稳”字当头的经济工作方针,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增长持续下行的态势和不确定性空前的内外部环境,做出的稳定经济增长、防控各类经济风险的明智之举。从抓具体工作的角度看,这“六稳”都应该是各相关部门201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但如果从“六稳”之间的内在联系看,稳定预期则既是当务之急,更是治本之策,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重点抓好。

一、稳定预期是“六稳”的核心

预期是指人们对未来形势走向的研判,预期的重要性在于其是人们行为决策的导引。如果人们对未来预期积极向好,行为决策就会主动作为;如果对未来的预期趋于悲观,行为决策就会收缩避险。西方经济学派之一的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各个经济主体在做出行动决策时,除考虑到当前有关经济变量(如物价、工资率、利息率等)的情况以外,还要对这些变量将来会有的情况做出“预期”。因此,无论是投资者投资、生产者生产,还是消费者消费,预期都是重要的决策参考变量之一,这是理性经济人行为决策的本能反应。相应地,政府调控经济运行,也必须把引导预期作为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方面。

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看,似乎结构问题、市场问题、发展方式问题、质量效益问题等各类问题千头万绪,投资、就业、金融、债务等各种风险隐患叠加,但核心问题则是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决定了经济增长必然呈现速度效益型特征,无论是增值税还是营业税都与经济流量高度相关。不同于所得税制具有经济增长“自动稳定器”的逆向调节作用,流转税制下经济增速与税收之间呈现正向的“马太放大”效应,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作保证,财政增收和社会就业都会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财政支付、居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因而对于我国来说,经济增长对于社会就像现金流对于企业一样重要,只有在经济能够稳定增长,现金流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其它问题的解决才具备先决条件。这就是中央经济工作强调“稳中求进”总基调的立论依据,从“稳”和“进”的辩证关系看,“进”是追求,“稳”为前提,“六稳”目标最终统一于服务“稳增长”。

从稳预期与其他“五稳”的相关性看,稳就业取决于企业基于未来市场预期好坏的业务扩张或收缩选择,稳投资取决于企业对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多还是看空,稳外资取决于国外投资者对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变好还是变坏的研判,稳外贸取决于出口企业对世界经济形势、国际贸易政策及环境、中美贸易战等事件走势趋缓还是趋糟的预测,稳消费决定消费者基于对未来教育、医疗、养老等不确定性支出保障程度而对即期消费的理性抉择。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稳预期是“六稳”的关键,更是我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持续下行问题的治本之策。

二、稳定预期关键是重塑经济主体信心

预期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活动,那么稳定预期也就必须遵循“心病当需心药医”的规律,这正是中央多次强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根本原因。根据我国和内蒙古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稳定预期需要长远兼顾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舆论引导释放积极信号以稳定市场预期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减速,大宗商品市场量价齐跌,尤其2012年到2016年经历了持续54个月的工业品通缩,对企业家的投资信心产生重大影响。在这轮经济下行中,内蒙古GDP增速更是出现了断崖式下滑,2017年增长率只有4%,2018年虽然恢复到5.2%,但仍未摆脱低位运行格局,内蒙古企业家信心遭受的打击更为深重,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善企业家市场预期,恢复企业家投资信心。但是,自我国出现经济下行现象以来,许多主流经济学家对经济趋势的研判从“V”型反转到“L”型持续再到短期难以见底,随着经济下行时间的延长而观点越来越悲觀,政府层面也逐步认同,进而做出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新常态判断,这对于恢复企业市场预期十分不利。因此,必须加强舆论引导,化危为机,重塑企业家的市场信心。一是看到向好苗头。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力去产能,加上国家严格的产业及环保政策限制,近两年我国许多过剩和落后产能已经实现市场出清。自2016底开始大宗产品出现市场回暖和价格回升,2017年出现了一轮较大幅度的价格上涨行情,2018年初以来价格虽有所起伏,但一直维持高位运行。伴随着市场回暖和价格回升,许多优势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大幅度提升,盈利状况迅速改善,许多企业家重拾了投资信心和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愿望,新一轮经济扩张周期已现苗头。二是看到远景潜力。据有关专家研究,支撑我国上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目前城市已经形成的近四亿中产阶层,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口进入中产阶层,将带来巨大的新的消费动能,支撑我国进入新的一轮经济增长阶段。三是看到变中机遇。在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大外部环境下,我们既需要做好面对困难的充分准备,更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变中之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深刻阐释了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机遇,李纪恒书记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也结合区情阐明了内蒙古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内蒙古必须从政府到经济理论界尽快走出经济下行的心理阴霾,通过正向引导重塑市场信心。

(二)做好社会民生保障工作以稳定消费预期

随着近几年我国投资下滑、外贸出口受阻,经济调控政策更加倾向于激活国内消费需求上,虽然对缓解经济下行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并未能扭转经济下行颓势。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得不到有效释放,主要原因就在于人们对未来的收入预期看空和支出预期看涨。为此,稳定消费预期的对策:一是全力做好城乡居民增收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许多家庭拥有了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和储蓄存款。但年度收入增长率作为反映家庭现金流的重要变量,仍然是家庭消费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几年来,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GDP保持同步,但大部分社会阶层都感觉到钱更难赚,收入在减少,生活水平在下降,这是影响城乡居民即期消费的主要原因。二是尽快破解住房、教育、医疗“三座大山”。房价高企且居高不下吸附了太多的社会资源,淘空了三代人的“六个钱包”,提高了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率,虽然家庭名义资产在扩大,但巨大的还贷压力却严重挤压了许多家庭的即期消费。教育费用高企导致抚养成本过高,不仅使许多年轻夫妻“望儿却步”,也导致二胎放开效果大打折扣,而且降低了最具消费活力的年轻家庭的消费能力。中老年人虽然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但医疗费用过高导致其不得不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疾病风险而进行大量的储蓄,从而限制了中老年人的消费潜力。激活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必须进一步围绕提高政府保障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而进行制度安排,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减负水平并改善未来支出预期,才能够促进城乡居民敢消费、能消费。三是审慎推动养老产业化。养老是影响未来预期的重要方面,但近年来许多地区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把发展养老产业、“银发经济”作为重要的主导产业加以推动,国家层面也在推动养老产业化。但我国教育产业化的经验证明,公共服务的过度产业化和市场化导致的高成本可能会导致巨大的负外部性。养老是比教育更为突出的民生问题,必须强化政府在社会养老体系中的责任担当。否则,短期看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增长点,但长远看必然会对即期消费产生巨大的“挤出效应”。可以说,发达国家那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居民储蓄率较低且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三)落实好企业家保护政策以稳定投资预期

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构成看,近年来政府投资比重一直降低,居民个体直接投资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投资主体主要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因此稳定投资,关键是稳定企业投资。又因为企业投资决策是企业家做出的,所以稳定企业投资关键是稳定住企业家预期。一是必须在意识形态和法律层面切实肯定民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应该说,自从党的十五大正式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来,全党上下对民营经济的地位是形成共识的,对民营经济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且在宪法修订中进行了法律明确,但社会上仍然不时传出一些不同杂音。2018年“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对民营企业家的心理预期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以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面重新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引导并建立明晰明确的法律框架,让民营企业家吃上“定心丸”,是目前稳定企业家预期的当务之急。二是必须把企业家看作十分珍贵的社会资源而予以尊重和保护。根據人群大数定理,一般社会群体中只有不超过5%的人具有领袖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绝对是“小众”行为,95%以上的人需要别人提供就业机会。企业家就是这不超过5%拥有创新创业能力人群中的一份子,市场规则引导其在主观为自己创造利润的同时,客观上为百姓提供了就业、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政府创造了税收,从而成为社会运行中的中坚力量。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中,企业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下一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企业家仍然是创新链与产业链和对接点、资本与技术的粘合剂、集聚人才的梧桐树,能否调动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事关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成败。三是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精神的相关政策。近期,围绕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保护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从中央到内蒙古自治区级及各盟市都出台了若干政策文件,但以往许多政策出台后的落实差、落地难等问题宜尽快解决,以逐步恢复和建立企业家的安全信心,通过“安心”促进企业家“安业”。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总经济师)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六稳预期
促“六稳”关键是练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