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胶州湾

2019-04-08 07:00麦岚
齐鲁周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胶州湾湾区青岛

麦岚

百年青岛发展史,便是一部围绕胶州湾不断推进开发建设史。

在“大湾区”概念逐步清晰和落实的过程中,古老的胶州湾正在经历一场新的“被发现”,这一次,它将孕育出和重建出怎样的历史?

胶州湾发现史

在遥远的中生代,新华夏背斜隆起带上启动了地壳的断裂凹陷,上升区形成山脉,而相对下沉者则构建出开阔平缓的骨架,形成胶州湾的雏形。

此后时间漫长,地壳继续凹陷,海水持续上涨,被草原植被覆盖的陆相盆地成为诸河入口,及至距今一万一千年前,气候变迁、潮流的水动力塑造,深水航道形成,胶州湾最终演变为现在的胶州湾。

那时胶州湾水域广阔,是现在面积的三倍,海平面也比现在高出3到5米。如果恢复到当时的样子,现在繁华的青岛市区,很大面积都在水面以下,上空应该还有成群的鱼儿,游来游去。

因天然优势,胶州湾的海面上很早就出现了人、船和商业。鱼盐之利、铜冶之精、纺织之强逐渐凸显。有唐一代,胶州湾畔板桥镇即久为海运通道。入宋后,胶州湾是距离国都最近的港口,往来的日本、朝鲜商船舳舻千里、鳞次栉比。清朝时期,胶州湾上船来船往的热闹景象成了胶州八景之一:“每秋冬之交,估客骈集,千樯林立,与潮波上下,时而风正帆悬,中流萧鼓,转瞬在隐约间;又令人想蜃楼海市,咫尺云烟矣”,古时胶州湾之繁盛,可见一斑。

120年前,近代德国的地理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带着学术和政治目的走遍山东,并出版《山东及其门户胶州湾》。李希霍芬以地理学家的视野,在书中第一次标注了链接山东腹地资源地的三条铁路线,并从区域角度全面分析了胶州湾与腹地山东、华北的关系,廓清了胶州湾的区位价值。

胶州湾作为山东的出海口,第一次以近代科学精确测绘的方式,走出中国、走入西方世界。1898年3月6日,一纸《胶澳租借条约》把这一切都固化下来:地质学家的研究导致了一座城的一段屈辱史。

近百年来,胶州湾的价值更得凸显,它孕育出的青岛市发展迅猛,在民国时即已成为与广州并列的特别市,而直到今天,青岛都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如果我们梳理百年青岛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围绕胶州湾不断推进开发建设的历史脉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规模、居住人口、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与百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快速从理论设想进入实际规划和布局阶段,“湾区”概念被重新审视。而在经历了孕育、相守、遗忘之后,人们终于再一次将目光集中在胶州湾。

天堑变通途:交通改变湾区格局

与许多城市相比,依托胶州湾发展起来的青岛在湾区建设方面起步较早。

2001年,青岛提出“挺进西海岸”,2004年青岛确立“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思路,这种规划思路将更多精力集中在青岛一城的发展升级。

城市升级离不开血脉“交通”的打造和布局。

过去,由于胶州湾的阻隔,青岛东西两岸隔海相望,仅靠环胶州湾高速和轮渡连接,通行时间近两个小时,制约了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发展。早在1993年,青岛市提出“北桥南隧,先桥后隧”的建设方案,由于缺乏系统研究,跨海通道建设将近10年没有实质性进展。

在“拥湾保护、环湾发展”时代,青岛逐步建立起环湾干线公路网。及至2006年12月,青岛胶州湾大桥和海底隧道经过长期论证、科学决策和国家发改委核准后正式启动建设。2011年6月,胶州湾大桥和海底隧道同日建成开通,成为当时世界第一长跨海大桥和第三长海底隧道。

东起于崂山区海尔路,西止于西海岸新区红石崖,全长36.48公里的胶州湾大桥扩展了岛城城市框架,将青岛市区、西海岸新区与红岛连成一体。通车七年多,它以壮美恢宏的姿态屹立海上,承载无数车辆穿梭往返,日均通行流量从2011年的1.45万辆增长到2018年的3.45万辆,已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一桥一隧”开启了东西两岸同城化时代,拉开了青岛市拥湾发展、构建“大青岛”的大幕。2012年,青岛首次提出了“三城联动,拥湾发展”的城市空间战略设想;2014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青岛西海岸跃升为第9个国家级新区。

2017年的春寒料峭中,胶州湾大桥胶州连接线正式开建。在不久的将来,胶州湾大桥将串联起青岛、黄岛、胶州、红岛四地,届时市民从胶州到青岛,开车只需要不到20分钟。

年底,青岛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顺利贯通。这是国内最深、最长、地质最复杂的海底隧道,开通运营后,市民乘坐地铁通过胶州湾仅需6分钟。

交通提速直接带动了城市升级。那一年,青岛市经济总量跨入万亿俱乐部。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初的无序开发之后,青岛愈加重视胶州湾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成立胶州湾保护委员会、制定出台相关法规,并率先推行湾长制,在不同地区开展海洋生態环境监测。

为优化海洋生态环境,青岛组织实施了“蓝色海湾”“南红北柳”“生态岛礁”等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对胶州湾海域养殖网箱、筏架等养殖设施进行全面清理,共清理、退还海域面积约25平方公里,恢复了近海滩涂的原始风貌。同时,市里对灵山、竹岔、斋堂等海岛也进行了修复和保护,西海岸、胶州湾国家级海洋公园先后获国家海洋局批复,全市海洋保护区有6处,总面积达800多平方公里。

如今的胶州湾,天蓝海碧,绿植成荫,秀美风光,一览无余。去年夏季,上合峰会在青岛举行。在“后峰会”效应中,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勾勒出“山、海、城、湾”的浪漫与华丽。

“三湾三城”:环湾城市群的国际化畅想

刚刚结束的山东省“两会”,青岛提出了新目标,欲建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实际上,青岛城市规划一直都比较先进。而在2017年举行的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青岛提出了深化“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构建覆盖全域、面向未来的城市群主体形态。

“三湾三城”,即构筑“中心湾区、西部湾区、东部湾区”海湾型城市新格局。在规划中,中心湾区,以青岛胶州湾群为依托打造中心城区,优化城市功能,集聚高端要素,延续历史文脉,彰显“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城市风貌。西部湾区则依托灵山湾群,建设董家口港城和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东部湾区以青岛鳌山湾群为依托,建设世界知名、以海洋教育科技为特色的“中国蓝谷”。

青岛的湾区构想,不禁让人联想到全球最著名的四大湾区和湾区城市:旧金山湾区孕育出美国硅谷,是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纽约湾区打造出华尔街,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东京湾区的临港经济带贡献了日本1/3的经济总量……由世界各大湾区织就的“湾区经济”,成为当今国际经济版图中的耀眼明珠。

参照国外同等尺度湾区的空间发展规律,日本东京湾区临近海岸线的环湾交通走廊长度约98公里,美国旧金山湾约108公里,与青岛胶州湾100公里的空间尺度相似。旧金山湾采用多中心发展模式,而东京湾与胶州湾采用单中心发展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长期将环胶州湾作为一个中心城区来看待,青岛单中心的服务效率仅为平原城市的1/6,各区市的分散发展,造成了外围新城向中心城区“聚大饼”式的无序堆积。总的来看,“青岛仍在以不可能再长大的心脏,来支撑一个不断发展的巨型身躯”。

因此,增加环湾人口规模,提高湾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是青岛建设国际湾区城市的必经之路。目前,青岛东岸城区土地开发殆尽,城市空间趋于饱和,而西岸城区和北岸城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三湾三城”的提出,恰是对此的积极探索。

同时,青岛提出了“三带一轴”,即辐射山东、服务海洋强国的滨海海洋特色发展带,面向东北亚、融入“一带一路”的烟威青协同发展带,联通欧亚、辐射沿黄流域的济潍青协同发展带,贯穿青岛南北、带动城乡一体化的大沽河生态中轴。

2018年底,济青高速铁路、青盐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与原有的胶济客专、胶济线、青荣城际铁路交会。同时,青岛开行了中亚班列、中欧班列、中韩快线、中蒙班列等4条国际货运班列线。2019年,班列密度还将不断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山东省沿海城镇带规划(2018-2035年)》被原则性通过。虽然规划要待省政府批准后方能正式发布,但这透露了胶州湾乃至山东各大湾區发展的方向。

规划提出优化沿海城镇带空间格局,构建人海和谐、陆海和谐、人地和谐的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

优化沿海城镇带空间格局,山东沿海城镇带将构筑“一主两副、三湾三区,陆海统筹、网络发展”的城镇空间格局。

其中,“一主”为青岛,“两副”为烟台、潍坊;三湾三区为泛胶州湾、泛芝罘湾、泛莱州湾及相应湾区。规划提出,将泛胶州湾区、泛芝罘湾区努力建成世界一流湾区;将泛莱州湾打造成国内一流湾区。

猜你喜欢
胶州湾湾区青岛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平流雾罩,海上蓬莱胶州湾
青岛明月申牌?
胶州湾夏季盐度长期输运机制分析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
德国侵占胶州湾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