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关于兴化市非遗进校园活动实践与思考

2019-04-08 04:03刘俊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兴化市进校园遗传

刘俊平

(兴化市文化馆,江苏 兴化 225700)

一、前言

2011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有关“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规定,现代化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具有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与义务。

二、学校开展非遗传承工作的必要性

(一)利用学校教育传承是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内在要求

在之前较长一段时期内,大多数人都认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仅仅是政府的事,而地方政府则更多的把工作重心落在了非遗对经济开发的促进方面,“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发挥政府职责,构建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等口号的提出也从一个方面表现出非遗正逐渐成为利益链上的支点,却渐渐远离了传承与保护的真正目的的局面。在此种形势下,非遗传承与保护亟待寻求更为有效的途径,学校教育应当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另一方面,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都肩负着传播文化的责任和传授知识的道义,学校教育既是文化知识传承的主要渠道,也是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内在要求。

(二)非遗传承工作引入学校教育是未来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必由之路

在国家关于非遗保护的各类文件中,都反复强调非遗保护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因此在进行了大量的非遗申报、保护工作后,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合理利用并传承发展,这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非遗保护及传承需要得到教育学术力量的带动,将非遗文化正式纳入教育体系是未来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必由之路。

(三)非遗进校园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非遗进校园,培养非遗“传习人”,使非遗保护后继有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一旦接触这些凝结着各民族生存智慧结晶和生命精神积淀的文化遗产时,会被它们丰富的形式、杰出的成就及意义非凡的内在价值所撼动,增强他们的探索和学习欲望,增强民族自豪感,做一个真正的“懂”传统文化、“学”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人。

三、兴化市非遗传承进校园的现状

1.兴化作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其传统文化悠久而灿烂,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兴化已拥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8项省级非遗项目,121项市级非遗项目,在全国县级市处于前列。面对众多可供开展校园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重视选择最具典型、最富有地方特色、最能居于主导地位的非遗项目,重点选择已经入选国家级、省级或市级的优秀非遗项目,这不仅符合体现地域性的特点,还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和认同感,这是非遗校园传承今后能否持续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也是非遗进校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之一。

2.非遗进校园大多停留于直观展示和舆论宣传的阶段,较少进入理论研究的层面,开发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传承教材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阶段性保护成果的呈现,还是优化和完善非遗进校园的重要载体。由兴化市文广新局和兴化市教育局主办,联合聘请了多位民歌专家和资深音乐教师一起编撰的《兴化市民歌校园传习本》于2009年出版,并免费义务地向师生发放。本书紧紧围绕传承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这一原则,坚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为出发点,重视传承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让孩子们了解兴化民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引导学生“知家乡、爱故土、懂非遗、传文化”的兴趣培养。

3.与活动同台,让孩子成为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者。积极开展特色活动,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文化传承。一年一度的新春舞龙大赛、龙舟大赛、非遗博览会等大小民俗活动十多场,都会见到我们的学生参与非遗项目展示的身影。这是非遗保护与美育教育结合的结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孩子们的成长基因,成为真正的文化传承者。

四、兴化市学校教育传承非遗文化存在的不足

(一)非遗教育人才匮乏,师资力量短缺

当前的学校非遗传承主要还是以传承人主动进入学校进行授课,而随着教育系统对非遗文化的日益重视,现有的非遗教育人才将无法满足大量的学校教育的需求,如何将非遗教育的内容及形式转化为适于培训相关普通教师,实现固定的课堂教学成为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努力的工作方向。

(二)教育时间投入不够

尽管近年来教育部一再提出要为中小学生减负,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局面在短期内还是难以得到根本改变,学校需要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学习时间已经安排得比较满了,较难安排出额外的时间来进行非遗传承教育。目前的非遗课程在学校里也是以自主参加的拓展课形式存在。

(三)部分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不高

虽然有不少学生和家长非常热爱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学校的非遗课程,但也有部分学生或家长对于非遗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家长也表示,虽然对于非遗教育能让孩子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表示肯定,但还是担心过多的非遗教育活动会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课业成绩。

五、兴化市学校教育传承非遗的可行性策略探讨

(一)解决师资问题

在积极联络本市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的同时,从本校教师中选取部分适合从事非遗传承教育的老师,送到相关的学校、单位或部门进行培训和学习,以保证在无法增加非遗传承教育教师编制的情况下,使学校非遗传承教育能够顺利开展。

(二)开展多样化教育传承形式

学校非遗教育应当包括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等多个方面,其教育内容应充分与现有课程结合,例如在音乐课中融入兴化民歌的传唱教学;在美术课中融入垛田农民画的绘画技巧的介绍与绘画等,在学校图书馆内增加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实物展示等,进一步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采取多媒体传播手段,争取社会关注和支持

非遗项目来自社会,校园传承必然也离不开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因此,非遗在校园传承过程中要重视社会宣传。其中包括争取新闻媒体的关注和宣传;利用公众文化服务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发布活动近况等。借助各种媒体手段,使更多的人来了解、关心和支持传承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

(四)重视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扶持。

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扶持,是影响非遗校园传承的主要外部力量之一。

兴化市“非遗进校园”活动拥有大量实践经验,现在随着各方面条件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学校教育与非遗传承的结合将会越来越顺畅,文以化人,教以育人,非遗文化将在菁菁校园中绽放异彩,焕发出更加精彩的生命力,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绵延不断。

猜你喜欢
兴化市进校园遗传
摆放布娃娃
非遗传承
兴化市旌凖泡沫灭火剂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做月饼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