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敏
(贵港市群众艺术馆,广西 贵港 537100)
走精品战略能够创设出优秀的群众文艺作品,从而提高社会大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搞好群众文艺精品创作,需要密切结合时代要求,肩负起时代予以的使命担当,意识到群众文艺创作的重要意义,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积极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1.缺乏与时俱进的动力。当前,群众文艺作品的类型较多,但是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内容并不多,在群众文艺创作上,缺乏与时俱进的动力,没有主动关注基层群众的需求,相当一部分作品是迎合流行趣味,质量不高。
2.缺乏审美内涵。群众文艺作品是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载体,需要尽可能做到通俗化,并兼顾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但是当前的群众文艺作品大多忽视了这一内容,仅仅关注趣味性,对审美性关注不足,甚至为了博得受众眼球融入一些下流、低俗的内容,违背了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初衷。
3.与群众需求存在差距。在人民生活和收入水平的提升下,对文艺作品也提出了新要求,从以往单一的兴趣追求转化至求美、求乐、求知上,更加关注作品的艺术美,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而现阶段的群众文艺作品创作还未能跟上群众的需求。
1.做好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人才是群众文艺事业发展的首要资源,什么样的人力资源,决定群众文艺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为此,要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积极进取、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需要为人才构建成长平台,为他们提供发展、学习的条件,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组织业务干部到各地体验生活、观摩采风,到各个院校学习、进修,拓展他们的理念、提高其综合素质,为群众文艺精品路线的实现夯实基础。在实际工作上,要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提供成长机会,让优秀人才可以脱颖而出,并公开招聘水平高、能力强、素质好的专业人才,为群众文艺队伍补充新鲜人才支持,为群众文艺精品战略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持。
2.遵循三贴近的创作原则。在群众文艺精品的创作上,要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大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要求,以此作为群众文艺精品创作的指导路线和方针。在具体创作上,要获取到一手素材,挖掘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作品、声音,这样方可让群众文艺作品焕发出活力。文艺创作骨干与群众文化干部要创新自身的理念,主动深入基层,在生活中找到群众文艺创作的灵感,挖掘出贴近群众的素材,创设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3.提高创作者的艺术修养。群众文艺创作者的艺术修养、文化素养,对于群众文艺作品的质量和档次有直接影响。作为群众文艺创作者,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职业道德以及文化情怀,加强学习,主动汲取新知识、新理念,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将优秀作品的创作与高尚人格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精神境界。同时,结合新形势的要求来汲取前人艺术精髓,为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提供坚持的知识支持,多向前辈取经、学习,掌握文艺创作的常识和要领,多思考、多问,以此提高创作水平。
4.彰显群众文艺的本土特色。在群众文艺的创作上,也要凸显出本土特色,创设具有地域风貌、民间文化、个性鲜明的作品,越是优秀的作品,就越是具有影响力,在群众文艺作品的创设上,要勇于创新,打破陈旧的思想观念,追求亮点、突出风格。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都有悠久的历史,其背后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在群众文艺作品的创设上,要积极挖掘出其与特色文化、本体产业之间的联系,整合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弘扬本土特色,突出地方文化,创设群众文艺品牌。
5.树立群众文艺创作的精品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群文作者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对于新鲜的事物有更好的接受能力与判断能力。群众文艺事业的发展,要以大量精品的出现作为标志,因此,群众文艺创作者必须要树立起精品意识,抱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坚持做到精益求精、反复磨练自我,打造出能够传递永久的文艺作品。
文化是促进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构建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础,群众文艺属于群众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走精品创作道路是一个必然趋势。为了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需要从管理、形式、题材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加强学习,汲取新的经验,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