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域下经典文化自信传播

2019-04-07 03:36朱志强
丝路视野 2019年6期
关键词:阅读推广文化自信新时代

朱志强

摘 要:阅读推广、经典诵读是图书馆长久关注,并竭尽做好的重点工作。进入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已融合,图书馆与其他许多行业因阅读而互通、交融;中国在“一带一路”“全球共享”的理念下,文化的交流互鉴更是精彩纷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以经典文化为媒介,更加自信地推进新时代视域下的文化传播,图书馆界跨国融合发展,除了阅读服务,还有理念传播。

关键词:新时代 文化自信 阅读推广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悠久文化,已为世人共知。因为国人的正规化的全日制的系统教育学习,已让我们自己对历史文化的名录有很多记忆和储备,并代代传颂;也因教育的博彩与包容,我们的翻译家、教育家也汲取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优秀的名著、经典到中国,从而为国内广大民众所熟知、热爱,由此而让中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今天的中国进入日趋繁荣的新时代,今天的中国在文化自信中找到了站立世界舞台中央的方向,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以经典文化为媒介,更加自信地推进新时代视域下的文化传播,图书馆人除了阅读阵地服务,还有理念传播。

一、经典文化是最易传播的选项

(一)历史的经典已通过时间的淘漉

凡是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或过去仅上过私塾的启蒙学生,甚至再往前大字不识的市井小民、车夫、农民等社会普通民众,或听过说书,或通过民间戏剧传唱,多少知道《诗经》《论语》等经典佳作,以及《岳飞传》《包公断案》等戏剧中的名句、名段,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一段一段的、一批一批的优秀的历史文化,通过读、写、说、学、逗、唱等形式广泛传播,像“岳母刺字”一样牢记于人们的心中,如法语版的《论语导读》,成为中法友谊的国礼。不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化,但在不同时期,社会普遍认同或追求真、善、美,鞭策或鄙视假、丑、恶,形成了共同的正义的社会价值观,这是历史文化经典的存在价值和人类贡献。

(二)现代的经典正引领时代前行

对于历史的经典,经久的时间检验是试金石,它已留印在历史的文化长河中;对于现代的经典,可用大众接收的受众面和网络传播的认知度来统计,一本好书、一部电影、一段名句、一篇美文,可以“一夜走红”,争相传阅、共同分享,这是数字网络时代的“经典传唱”。我们在传播先进文化、经典文化、自信文化中,这是最容易忽视的、最难认定的,一旦成功,也是最容易与世界产生同频共振的经典文化组成,这是新时代文化传播中内容与载体的显著特征。

二、经典文化自信传播中的成效分析

首先,我们将文化、科技交流的两种形态作一区分,文化交流更多的是追求多元形态,或者说各自独有的不可替代的形象,它会因交流借鉴而日益生辉,有其文化的共享性;而科学技术的交流则多是为了追求同一研究目标或专业技能的发展水平,它的共享会涉及各自的核心利益和经济价值,有其商业的秘密性。由此,文化的交流可在更宽、更广的范围开展,而且受众面越大、越多越好,这是由于文化除了有其文明的代表性、艺术的审美性,还有思想价值观的隐性传播性。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主观接受外国文化传播基本上有这样几个时期,一是清朝末年,八国联军拿着火炮、枪杆子进行战争侵略,签下《辛丑条约》造成庚子赔款,然后又通过庚子赔款充当对华教育文化基金,洋务运动的许多干将便是接受国外教育,之后回来作维新思想的开拓者。二是家境殷实、主动出国留学,如梁思成、林徽因等,将国外先进的建筑、美学理念带回中国。三是国家发展的战略,为了优秀人才的培养而公派优秀留学生深造,学成归国,如南通的张謇先生,为后来的“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营造打下思想之基、广识之闻。中国图书馆界有“泰斗”之称的胡述兆先生、钱存训先生等便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其余历史上零星的文化交流不成系统,不再赘述。通过以上罗列,基本可以形成这样几个观点:文化的传播教化有主客观之分、侵略与反抗之别、无声与有声之举,但只要有碰撞交流,文化便可永久地留下烙印,不管是喜是忧、是成是败、是融合还是撕裂,文化的传播者总是信心满满地来的,哪怕最后落下一地鸡毛,不可否认,也有经典篇章。

三、传播经典、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

(一)基于经典有历史与现代之分,必须做好甄别选择

五洲传播出版社的副社长荆孝敏2018年8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深有感触地说:“1995年我们出国参加书展,把书送给外国人他都不要。现在不同了,希望了解中国的老外越来越多,都愿意花钱来买中国的图书了。”这其中有营销传输渠道不畅的问题,但中国图书在海外影响力不大、看不懂、无刚性需求、交流不多、经济缺乏支撑则是主要原因。总之一句话:一个落后的民族是没有经典文化的国际地位的。其实与海外文化出版传播公司而言,与国际间图书馆交流而言,在新时代更加开放的中国道路上,当下责任则在要甄别选择什么是真正的代表中国声音、中国形象的经典文化、经典艺术、经典思想,再加上精心“釀造”、设计包装,给海外的读者呈上真正的经典之作,否则会出现劳而无功,或不入国际视野、不登国际主流。

(二)实现中国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

文化的传播方式可以有声有色,文化接受的路径可以润物无声。我们有哪些可以选择的呢?

1.中外文化交流是块“试金石”

现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多以传统节日、旅游胜地作为文化交流、互相展示的平台,有中国的“文化年”,也有外国的“圣诞夜”,也有多媒体的“网播客”,中国文化首先要融入其中,增加中国元素的分量,让国外友人觉得中国的“文化大餐”“文化套餐”有滋有味。

2.经贸交往是第一块直接互补的“基坑石”

曾经有一句玩笑话:“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可见温州人有聪明的经营智慧和吃苦的精神,文化传播也是如此,如果在有人的地方都可见中国的文化符号,既能被当地民众接受,又有中国的特定保存,如用中国的典故讲经营的诚信,用中国的精品讲历史的传奇,用中国的热情讲传统的道义等,这是在互利互惠经贸合作中广泛的近距离的传播,是最鲜活的身边事例,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传播中国文化的“金种子”

这里有一个语言的障碍,在文化认同的前提下必须解决语言的通道。(1)中国加大培训汉语在世界的使用范围,在中国的教育中,有近80%的学生都学习世界通用语言“英语”,现在随着中国的强大,也应加大“孔子学院”等基地建立,特别是海外公司在国外的投资增加,招工时必加一条,需掌握“中国汉语”四级,那也是一道求职就业的“门槛儿”。(2)专卖店有简单英语,但更多地使用汉语时,就会增加更多国外民众自觉地学习汉语、使用汉语,辅之以“网易有道”,辅之以图书馆界跨国联盟的“中国书架”,这全民行动,比较政府的推动要节约很多成本。(3)政府政策的引导,社会组织的推动。在制定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时,中国的文化政策要有前瞻性、宽紧有度,更要考虑先期融入的战略布局;社会组织、民间交流则是走在政府政策的台前,既可投石问路,又可起润滑调节,还可化解政见风险。(4)加强出国人员和旅游团队的经典文化培训,与外交礼仪同步培训不仅是出访国的风土人情、旅游事项,还要进行必要的经典文化的补课,让国人带着中华民族的经典周游世界。

新时代视域下的中国文化传播,经典是基础之石,自信是精神支柱,每个公民都应自觉担起,自信行动,一个强大的中国才能更加自豪地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梦想成真。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J].天津社会科学,2005(03):86—88.

[2]王家莲.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国学经典阅读推广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9(2):54—58.

猜你喜欢
阅读推广文化自信新时代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