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地方特色英语语篇阅读课程资源以培育文化自信心

2019-04-07 23:31:23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毕节彝族语篇

本文将从“挖掘地方文化,开发阅读语篇”“分析语篇,假设文化理解”“课堂实践,增强文化自信心”四个方面进行了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中提到新课改的目标应实现重大转变:一是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二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被动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改的主要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尤其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与革命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笔者认为学生具有的价值观应该是“大我”的家国情怀,应对民族文化生命力坚定信心,并身体力行,积极践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二、拥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

对本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传播本土文化。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基础源于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具有土地特色的本土文化滋养了一方人民,丰富的毕节本土文化养育了祖祖辈辈毕节人,“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拥有文化自觉,即自发地去了解本土文化,在体验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心。

三、挖掘地方文化,开发语篇阅读

走近校园红色历史文化,是开发语篇阅读简答题的第一步。笔者的工作单位——毕节一中——是一所有厚实的红色文化教育的省级示范性高中,作为毕节一中的前身,毕节县立中学和私立弘毅中学有一段光辉的红色历史。莘莘学子身处毕节一中,了解校史是对历史的再认识,编入英语校本教材,深入分析相关语篇阅读材料,会在阅读材料中认识具有民主进步思想的民主人士,校长葛天回、教师刘近谦、学生任叔轩等英烈。

走近民族节日文化和饮食文化是开发语篇阅读的第二步。毕节是黔西北重镇,在这里聚居着苗、彝和被人们称为第57个民族的穿青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赋予地方少数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笔者借助英语学科优势,进行语篇阅读,根据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特点,重点放在彝族文化的语篇阅读,由于彝族人文化历史较远,内容丰富,有独具特色的节目、饮食文化,语篇阅读取材较广。作为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彝族文化取材较广,语篇阅读开发内容可能会出现多、杂、乱的情况,所以笔者认为要在选材上分话题,比如:节日及饮食篇,其中按照不同节日话题,介绍相应的饮食文化,可按照节日出现的时间顺序,配以插图,直观形象地进行语篇阅读,同时针对每个节日和饮食编写阅读理解题。正如人教版教材中TABLE MANNERS一文中介绍西方的餐桌礼仪,地方文化语篇阅读中彝族人的用餐礼仪的对比分析阅读,既丰富学生知识面,也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挖掘地方文化包括挖掘历史文化重要人物,是开发语篇阅读的第三步。在挖掘地方人物故事中,笔者认为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1358年-1396年)是语篇阅读中的首选阅读材料,结合人教版教材中的Women of Achievement,加入有本土人物的语篇阅读。对比学习中,学生会对人物身上的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奢香夫人是有人格魅力和榜样作用的民族头人,她改良民族文化,学习汉文化的举措促进了彝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培育文化自信心,源于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挖掘本土文化,开发英语语篇阅读可以牢固树立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分析语篇阅读,加深文化理解,实现文化认同感

语篇阅读素材的选取可分为“节日篇”“饮食篇”“人物篇”等。针对不同话题,设计有深层次意义的问题,对语篇的结构分析,语言学习加以考查,语篇分析不能随机,要研读阅读材料后有深入思考和小组深入讨论及个人小组总结环节。

语篇分析旨在说明一则语篇如何表达意义(任绍曾2010)语篇分析是对语篇的意义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

开发本土文化,借助英语语篇的表达形式得以呈现,同时学生对英语学科的语篇也要进行语言类的深入理解,所以学生阅读的不仅仅是本土文化,而且还有知识技能策略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学习如何用英语语言的词、句、段、篇来呈现人物、事件等。席晓青(2011)认为:语篇分析的研究有助于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语篇分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语言,而且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生活和人类世界)语篇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理解语篇为英语教育服务、为交流服务,从而加深文化认同感,培育文化自信心。

五、课堂实践,增强文化自信心

课堂是灵动的,学生学习的地方课程是他们一切认识的可视化教育资源,开发本土文化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地方课程资源,将其用于具有社会效应的课堂实践,自然会产生具有社会意义的教育资源价值。除了理论上的语言本质和生成机制的分析,更在于它的实用性和社会性。英语课程内容组成要素的语篇策略,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的基础,通过书面语阅读,呈现出的文本、图片是发展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途径。课堂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部分,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地进行课堂探究活动以及展开合作学习,以便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开发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语篇阅读,能帮助学生建构新概念,体验身边的社会生活,丰富人生阅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有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和民族文化自信心,从而实现知行合一。

猜你喜欢
毕节彝族语篇
彝族海菜腔
心声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36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四川蚕业(2020年3期)2020-07-16 08:09:42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民族学刊(2019年2期)2019-05-15 10:39:02
寻味贵州——毕节
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 06:51:08
游洞——毕节织金洞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3:54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
当代贵州(2015年5期)2015-12-07 09:09:57
我骄傲,我是毕节幼师人
北方音乐(2015年21期)2015-04-29 17:05:07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