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度游”趋势下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特色品牌发展导向

2019-04-06 05:56解晓帆
求知导刊 2019年1期

摘 要:文章以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为导向,探讨深度旅游发展趋势下的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品牌定位和发展方向,并提出在深度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好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突出文化特色,提高游客心灵满足感,刺激消费行为等问题,强调深度旅游要有深度的旅游工艺品品牌发展目标、突出民俗特色、增强设计定位的针对性、实施品牌战略。进而利用好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出一批有深度的旅游工艺产品,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品牌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关键词:“深度游”;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品牌;发展导向

中图分类号:J505;F59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1-0141-02

一、少数民族特色深度游发展迅猛

近年来,随着国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市场的规范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浮光掠影”式的旅游方式;杜绝那种“上车睡觉,下车看庙,对着镜头笑一笑”的初级观光模式;杜绝那种“匆匆到此一游,大量进店购物”的一般旅游程序。而能体现个性、文化内涵的“深度游”备受宠爱。2018年中秋、国庆间只相差3天,各色“拼假攻略”将两节和公休相连,可以连休16天。受益于可“拼假”形成的超长假期,“十一”期间的境内长线游和特色少数民族深度游最为受宠。旅游者需要寻找对特色文化和民俗渊源的深刻感受,追求对自然美景和少数民族艺术风格的全新探索和生活方式的切身体验。

特色的深度旅游是对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深度细化,其目标人群具有较强的指向性,营销方式更具针对性,与观光旅游相比较,深度旅游更强调深度、真实的体验。相对于观光游浮光掠影的记忆,深度旅游者有充裕的时间浸润在少数民族的特色生活里。深入、专注、富有意义的个性化体验,令旅游者有强烈的代入感与获得感。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态度有了很大改变。“如何留住游客”成为旅游发展思考的主线。显然,单一的观光游对挖掘游客的消费潜力是有限的,而少数民族深度旅游为吸引多元化的、中高端客源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拓宽了旅游消费领域,从基本的交通、食宿、观光等,拓展到购物、休闲娱乐等,同时带动周边的设计、制造等行业发展与就业,其提升旅游效益和扶贫攻坚的意义不言而喻。

二、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品牌发展现状与影响

1.少數民族旅游工艺品在传统观光旅游中的现状

纵览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工艺品设计,无特色、民族地域性混乱,雷同式、山寨式旅游工艺品铺天盖地。且多停留于观光游览型旅游等低阶段的旅游工艺品基础上,忽视少数民族独特性、历史人文内涵。而无法吸引更多游客购买,更谈不上吸引游客通过美丽、独创的少数民族工艺品参与和体验民族地区景区旅游活动。这种旅游工艺品无法满足游客们对旅游活动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无法吸引更多优质的中高端购买力游客,经营者目光狭隘的停滞与低端薄利无形中更会降低少数民族旅游景区在游客心中的增值收益与可持续提升的能力。品牌意识淡薄也是传统观光旅游设计运营在旅游工艺品方面被忽视的部分。传统观光旅游景区运营缺乏消费调研,难以把握游客消费需求,从而导致旅游工艺品不能契合游客需求,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主题不鲜明且缺乏特色感,目标市场定位模糊。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降低了少数民族特色的附加值,浪费民族资源。民族地区旅游产品设计理念陈旧,未能与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保持协同性,从而降低了游客购买欲和满意度。

2.深度旅游对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品牌的影响

深度旅游的发展趋势促使人们深入、体验、融入性地了解少数民族的人文特色,在认知和感知觉上全面理解少数民族的人情民俗。这样深度、探究性的旅游方式不再只是形式上的记录“到此一游”的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品牌承载的内容因为深度游的需求导向而变得丰富、多面,“情感浸润”对商业增值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情感浸润”是我为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品牌核心竞争力提炼的一个词语。人们几乎都有外出旅游的经验,传统观光游地点转换频繁,游览时间短,造成旅游收获的记忆点模糊。而深度游则是主打游览区域集中,特色鲜明并且是体验式、融入式游览。这就像“日久生情”一般对旅游地、人文特色,民俗生活等产生情感依恋,旅游消费者更愿意并自觉地将具有浓烈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带回家,产生第一次消费行为。见到或用到产品就会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生成再次故地重游或介绍周围人来深度体验,这便是二次或扩展式消费。这种深度旅游带来的商业增值是连锁性的、多方位而显著的,对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的品牌建设与发展就提出更多更具体的要求。

三、特色品牌的发展导向

1.传承与习得的品牌发展力

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的形象和“抓住消费者”的有力之手,应该在品牌的文化建设上致力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挖掘独特的民族情感元素。我们要学习和研究少数民族历史源流,找出可以和现代人探密消费心理相契合的交流形式,并将之作为品牌厚重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传承少数民族艺术应该怀着敬仰少数民族劳动文化的创作精神,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为初衷,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背景的基础上适当地创新与表达。过分地直接“拿来”,不研究、不传承、不保护的滥用民族文化,这样的少数民族工艺品品牌也是无法可持续地走下去的。

2.消费者本位思维与调研

对于深度旅游形式的快速发展而言,消费者的认知层次与个性化需求更是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品牌化思维的关键点。对于深度旅游的旅游消费者来说,优秀的旅游工艺品品牌是他们的美好回忆,能带给他们故地重游,身临其境的体验,品牌成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代码。要做好一个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品牌,不论是产品还是理念,都应该是消费者本位思维。只有明确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使品牌有生存与发展的方向。而对于少数民族深度旅游的消费群体,用以往传统观光旅游的旅游工艺品市场的套路显然行不通,深度旅游消费者给旅游工艺品市场提出了问题:“在哪里?看什么?念什么?”“在哪里”是指针对深度游的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在题材、视觉元素、地域特色等方面,品牌的识别性强烈。“看什么”是指要了解深度游消费人群对少数民族的兴趣点,即想在较长时间的体验式深入游览中,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特点。“念什么”是指要理解分析深度游消费人群的旅游情感记忆,促进其产生二次消费行为的动机,旅游纪念品不仅仅是纪念,而是“睹物思人”“用物思景”。

3.个性化设计理念

上述一点分析了建设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品牌首要是以消费者为本,消费者的需求是品牌发展的核心内容。现在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是十分丰富的,个性化的需求也是值得重视的方向。深度游这一旅游形式目前大多吸引的是中高端消费观念的旅游者,他们的旅游相对个性,参与性要求高,内容具体明确,对旅游工艺品也希望有个性、针对性、参与互动性。如因为深度旅游在游览时间上有优势,所以旅游者可以参与体验传统少数民族手工艺产品的生产加工或参与某一制作的重要环节,然后加上自己的姓名、图案设计等。即使旅游者无法全部完成手工艺品的全部工序,工作人员也可以在游客回程后为其加工完成,将成品寄回游客住地。这只是其中一种个性订制方式,旅游工艺品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而使品牌真正地获得消费者认同。

4.新媒介的推广模式

這是一个随时都在发生变革的信息时代,新的传播媒介在互联网时代的沃土中百花齐放。微信、微博等使人与人的距离更加接近。目前,中国的网民有6.68亿人,手机网民有5.94亿人,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强大的市场。人们对信息的获取80%是通过新媒介。新媒介将会给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品牌带来许多新的理念和推广模式。这也是新时代带给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品牌的机遇与挑战。

深度游的游览模式越来越受大众追捧,在这种新旅游发展趋势下的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品牌定位和发展应紧跟这个发展潮流,以消费群体的旅游消费需求变化为导向,并在深度旅游过程中解决好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突出文化特色,提高游客心灵满足感,刺激消费行为等问题,要结合深度旅游,要有深度的旅游工艺品品牌发展目标、突出民俗特色、增强设计定位的针对性、实施品牌战略。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品牌建设与规划的构建意识对旅游资源的充分挖掘与传播至关重要,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决定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只有建立成熟的品牌和品牌化销售模式,才能在市场优势整合中不被吞没。深度游的特色旅游模式,将是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品牌的发展东风,利用好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出一批有深度的旅游工艺产品,可以大幅度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品牌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解晓帆.新媒介催化下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工艺品设计开发的创新理念初探[J].艺海,2018(1).

[2]李丹华.旅游工艺品的创新开发[J].大众文艺,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