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给侧改革 八字方针指明航向

2019-04-06 21:25王英楠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改革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过去几年,我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促进供求关系和供给结构优化,激发经济新动能,推动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道路。人们普遍关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具有怎样的深刻内涵、提出哪些新要求?未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如何贯彻好这八字方针?

关键词:主线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

现在我国经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表象上是速度问题,根子则是结构问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本出路是通过改革促进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翻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绩单,一系列数据很抢眼: 2018年前7月,压减粗钢产能2470万吨,完成全年任务80%以上。截至2018年11月末,市场化债转股项目签约总金额达到18928亿元,资金到位5050亿元。2018年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和费用合计为92.59元,同比降低0.25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年来,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有所提升,经济循环得到恢复,金融风险得到局部缓解,宏观风险相对稳定,债务率相对稳定,新动能持续发展,新旧动能转换速度有所加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关键词:巩固

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动更多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自实施以来取得了积极进展。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使得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专家表示,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就要在“破”“立”“降”上进一步发力。

另外,餐饮企业除了采购饮食类的原材料之外,涉及的其他采购如固定资产采购也应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根据财税〔2018〕54号文:企业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新购进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中小餐饮企业的固定资产基本适用500万元以下的情况。如需近两年购置固定资产的,建议在迎合政策的有利时机下,企业加大固定资产的投入,税负将可能继续下降,享受的政策红利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继续处置“僵尸企业”,加快出清过剩产能。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存在体制不完备、机制不健全、政策不连续等问题,形成了“僵尸企业”。要勇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铲除“僵尸企业”生存的土壤。

——加速壮大新动能,从“铺摊子”到“上台阶”。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15年至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依次为123.5、156.7、210.1,分别比上年增长23.5%、26.9%和34.1%,呈逐年加速之势。从“铺摊子”到“上台阶”,实现增长的动力转换是关键。培育新动能,就是要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引导生产要素从效率低的地方流向效率高的地方。

——加速降低营商成本,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未来降成本可以先从3方面着手:通过加大减税力度,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通过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

关键词:增强

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发展更多优质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截至2018年9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1.06亿户。2018年前9个月平均每天新设企业1.84万户。

宏观经济不能缺乏微观基础,正是企业这样的微观主体把资本、人才组织起来,才能提供产品和服务。

——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过去我国企业快速发展主要依靠人口红利,现在要依靠制度红利,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家活力,改善市场环境,让企业家努力付出有所回报。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公平,就是要对各类所有制的企业一视同仁。透明,主要是指政府对企业的补贴、扶持要公开透明,补贴多少、绩效如何,应当定期披露,扶持政策实施效果的好坏,也须定期评估、调整,绩效不好就适时退出。

——破除各类要素流动壁垒,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破除要素流动壁垒,首先要打破地区保护。其次,加大市场标准一体化建设,真正形成大市场。此外,要加大社会保障、社会服务一体化建设。以劳动力为例,我国人口区域间流动仍存在人为的成本扭曲,比如农民工进城无法享受同等的城市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出彩人生的机会。

关键词:提升

提升产业链水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

我国的产业链正处于从低端转向高端的发展阶段,与一些高端产业还有一段距离,而且低成本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将越来越少,这就必须产业升级,提升产业链水平。

按照工业体系完整度来算,我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当前我们最明显的优势就是产业体系完整而发达,这是其他国家短时间内难以比拟的,要保持并巩固这一优势,发挥产业体系的集约效应。

关键词:畅通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经济的循环由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主要环节组成,我国在这些主要环节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梗阻。畅通经济循环,有利于生产要素和商品的自由流动,有利于产品质量提升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目前,国内企业的供给能力一定程度上难以充分满足居民对优质商品和服务型消费的新需求。消费者日益追求品质化和品牌化,品牌附加值越来越重要,企业需要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诉求,提升自身供给高品质商品的能力和品牌形象。

当前,金融和实体经济循环不畅、部分金融机构热衷于“自娱自乐”导致资金“脱实向虚”等问题, 是供求失衡的表现。

服务实体经济,是中央为金融业指出的重要方向。现阶段要综合运用包括定向降准在内的各类工具,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民企放贷,使金融机构自身获得资金的成本降低,也有充足的流动性进行贷款投放。■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改革
改革之路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改革备忘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创新(二)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