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依托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2019-04-04 00:55唐琪
科学与财富 2019年4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长效机制人才培养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日益强盛,国家越来越需要培养高精尖技术人才为推进人文科技的进步做贡献。而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完善教育体系并推进各高校实践研究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丰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帮助同学从实践中摸索研究方向。本文将深入阐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发展模式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做法。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引言: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根基,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如今中国高校普遍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投入较少,没能真正响应国家号召努力践行培养创新人才的国家发展战略。事实上,在大学学习阶段国家、教育部、学校院系常常举办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型竞赛,目的就是将创新思维融入学生思考体系中,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能将这种思维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创造出利于全人类的科技发明。

一、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现状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形式繁多

现今在全国各地高校中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种类各色各样,包括“创青春”科技竞赛、“小挑战杯”、“大挑战杯”、企业模拟创新竞赛等创新竞赛项目团队,还有由导师带领的大学生科研训练(SSRT)项目。在参加竞赛过程中,大学生需要自行组队,针对团队共同构想的创业项目进行团队成员的合理分工,设计公司组织构架、盈利模式、战略目标等[1]。创业项目不仅局限于盈利的公司也可以是非盈利的公益组织,可以是制造业、房地产业、零售业等主流公司也可以是农业、手工业等小众公司。正是创业项目没有类型、盈利模式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或者从创业人士得来的经验,对团队成立的公司进行资源的高效分配、人员的合理分工。

(二)大学生普遍乐于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由于高效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所受局限性小,加上未完全接触社会的大学生对于创业拥有一腔热情,总体而言多数大学生愿意报名参加竞赛,将团队的创意实化为创业计划书。这其中不乏有人的创业项目获得投资人青睐,通过天使投资等形式将理想化为现实。很多怀揣梦想的大学生想通过参加竞赛拿到投资人手中的通关卡,即使知道一路上可能会面对各种艰难险阻,但对于具有创业情怀的他们而言都不足为惧。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体系的现状

高校的课程体系大多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方式,注重理论知

识的学习而忽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2]。比如建筑行业中,高校着重强调老师教授的钢筋结构、人体功能学、设计施工组织方案等书本化知识,而当建筑人才进入到工地现场,可能连常用的施工工具都无法叫出名字。不否认部分课程的特殊性侧重于理论研究比如C语言、人工智能等。但多数的学科仍然存在课本知识脱离实际应用的问题。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体系未来发展

紧跟时代發展的脚步,大学生科技创新课程体系未来必定走理论联系实际道

路,并更注重实践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让学生在走出社会时能适应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同时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创新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本上再多的刻板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将二者结合,日后定会被社会所抛弃。

三、培养富有创新精神人才的方法

(一)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

当高校开始有意侧重于实践教学,培养实践性的科技创新人才,一定会采

取各种方式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确保大学生尽可能随时随地融入创新实践氛围[3]。比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经历过的实际经历为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遇到未知情况时如何妥善处理,或者邀请当地成功的创业企业家分享创业历程和对大学生创业的建议。甚至于学校可以出面帮助优秀的创业项目引进资金,将能够落地实现的项目引荐给投资人。

(二)建立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

虽然科技创新活动无论是种类还是形式都足够丰富,但活动的深度层面还存

在欠缺。一次竞赛中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项目寥寥无几,多数项目石沉大海,但不能确切的说其他创新项目一文不值,其中仍然存在具有挑战性和适宜长远发展的项目。但千里马需要有伯乐的赏识才能熠熠生辉受到更多人的瞩目,因此学校应该采取措施避免项目的浅尝辄止,可以分配老师对潜力型项目进行密切跟随,在适当的时候提供能力范围内的帮助,这会对学生带来莫大的帮助。

(三)对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大学生进行培训

高校中不乏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他们即使了解创业的艰苦和不易,仍然愿意在年轻之时将自己脑海中构建的理想蓝图实体化[4]。学校领导和老师当然不能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在了解同学的需求和想法后,能够开设创新创业相关的培训课程。课程的教学不是老师一对多的传统教学,也不是一人分享式教学,而是老师同学平等的沟通交流,也可以邀请正在创业或已经创业成功的校友加盟,以座谈会的形式探讨、交流。

(四)增加创新前沿技术方法指导的课程

在当下的发展中,高校不能故步自封,从老师到学生都应该主动吸收世界上前沿的技术指导方法。传统上的模型构建、分析决策、项目运营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创新领域的发展,一些先进的技术方法比如算法运算、结构设计、仿真模拟等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主流[5]。老师和同学们应该与时俱进,通过互联网的渠道实时了解自己所研究领域的最前沿的科技方法。

(五)高校完善科技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

高等院校中科技创新课程应以实践为主,学校能够同当地相关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计划,定时将优秀的大学生送去公司进行培训。让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够以局外人的角度参观企业、了解企业运营模式,和企业管理层人员进行直接对话。这样做能够减少学校课程和企业需求之间的不对接,将创新课程扩展到校外更广阔的领域。

(六)搭建导师—学生科研平台

一般而言大学老师无论是书本上的知识亦或是实践应用都相当有经验,一部分老师也在做自己的项目。学校可以为老师和同学之间建立科研平台,使得有意向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团队中,哪怕在其中仅仅是处理分析报告也会收益颇丰。老师将量化的工作内容分配到课题小组的每个成员,并设置相对较少的局限,提供给他们开放自由的空间,供学生自行思考探索。日常老师对学生在思维角度和科研方法论方面的指导,从长远来看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探索精神。学校应鼓励老师开展项目课题,老师的创新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带来积极影响。

五、结束语

当代社会,大学生所受高等教育的课程规划中,富有创新性的课程已成为主流并深受同学们喜爱,这说明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愿意并且能够主动学习创新型知识,有意识培养自我的创新思维。国家应从宏观大局角度推行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在高校中培养公司对口人才,推进教育部对创新教育课程的改革,完善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从社会的各个方面为培养创新人才铺设道路。

参考文献:

[1]杨尊昊,陈来荣,钱桦.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依托的创新人才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6(34):155-156.

[2]李飒.创新发展理念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 2018(5).

[3]王伦刚.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8(2).

作者简介:

唐琪(1998-)女,汉族,甘肃永靖人,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长效机制人才培养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