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回顾与展望

2019-04-04 00:55于秀黎
科学与财富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摘 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负面影响,其中一个较为严重的弊端就是水土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干扰。水土流失是生态平衡被打破的重要表现,较多的小流域地区都存在这一现象,不仅使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滞后,还进一步造成区域经济的损失。综合治理是小流域水土改善的基本手段,从大局与整体进行考虑,多方面分析引发水土流失的原因,从而从源头落实解决措施,提高治理的效率与效果,这是我国生态建设需要长期规划与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展望

前言:根据位置、气候条件等地域特点的不同,我国不同小流域在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对以往治理过程的回顾,可以发现一些地区的治理已经呈现出一定效果,但与预期相比还存在较大落差。改善生态环境尤其是治理水土流失这一方面已经刻不容缓,土地资源面积十分有限,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前提与保障。

1.引发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1自然影响因素

水土流失已成为生态恶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我国不同地区都面临着这一重要问题,想要对其进行有效治理,首要的任务就是探究引发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自然影响因素涵盖的内容方面较广,土壤结构及地势特点、气候条件以及植被覆盖情况都将对水土流失状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小流域地区的地面坡度较大,在夏季雨水充足时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尤其在一些农耕面积较大的山区附近,这种水土流失状况更为突出。近些年来常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夏季的暴雨就是其中一种,暴雨会使土地表面的土壤层随雨水流失,同时还会带走土壤中的各种营养物质,这对于小流域农业发展来说十分不利。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小流域地区的植被覆盖率逐年下降,植被对于土壤来说具有重要的固定作用,其根部的生长能够使土壤更加牢固,避免随雨水的流动而发生流失。

1.2人为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对小流域地区的水土影响状况也较为突出,促使水土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化[1]。由于生产与发展的需要,人类在进行农耕以及生活过程中需要将大片的树木进行砍伐,并将原有的土地类型进行人为改变,大多变成能够耕种的耕地。但是耕地面积扩大化对于固土能力的加强十分不利,林地等植被丰富的土地类型才能有效的维持土壤固着能力以及肥力。同时一部分土地也被扩大的建筑面积所利用,从而进一步导致水土流失。人为影响因素的干扰是可控的,所以在未来的治理过程中应着力于这一方面,政府与相关部门协同作用,出臺有效的防治与管理政策,从而降低人为影响因素对小流域地区水土生态的不良干扰。

2.重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2.1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环境基础

我国小流域地区面积较为广阔,其中较大一部分是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所以只有在水土流失的治理方面取得成效,才能保证这些农业生产地区取得更好的农作物产量。土壤为农耕提供了必要的平台与基础,肥沃的土壤可以保证粮食的良好长势与可喜的产量,进而为该地区的经济效益作出推动与提高的贡献。但是与此相反,水土流失严重则会造成土壤质量严重降低,不仅土质层变薄,同时土壤中的大多营养元素与物质都会随降水等流失,从而不能为粮食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基础,进一步影响粮食的产量与质量。所以加强小流域水土的综合治理十分关键,是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环境基础的前提。

2.2促进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

小流域经济建设主要依靠与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能力对于经济效益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2]。重视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的土地基础,使小流域的农作物更加高产与稳产,这样可以进一步带动农作物进行再加工,得到具有更好经济收益的其他农产品,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水土流失得到改善还能降低小流域地区治理生态环境需要投入的资金,将这些资金用于其他经济建设的方面可以更好的推动该地区发展和进步,这是一种意义重大的良性循环,也是小流域地区水土治理的重要依据。

2.3降低灾害发生的概率

由于一些小流域地区的水土流失化十分严重,在夏季雨水充沛的季节,靠近山区的区域十分容易发生山体滑坡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损失不容忽视,每年都有较多居民因其而丧失生命,同时房屋等建筑的毁坏也不计其数。加强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可以有效降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土壤的固着力强在水流冲刷时就能较好的保持在原处,从而避免与雨水混合而形成破坏力极大的泥石流。

3.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展望

3.1提高植被覆盖率

以现有小流域水土综合治理状况为基础,对未来的治理方向与主要内容进行展望,其中最关键有效的措施就是提高该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与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绿色植被,进行合理的退耕还林。耕地重新转变为林地可以有效的增加植物种类与数量,植物的根系相互连接使周围的土壤得到固着,从而在雨水冲刷时能够得到较好的依附作用,不能轻易随水流失。

3.2应用生态修复技术

现阶段小流域地区使用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是指以自然修复为主,人为修复为辅的治理手段。这种生态修复能够更好的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利用自然平衡的规律使受到破坏的水土在非人为干预下进行自我调整。但是这种修复技术一般应用于水土流失的早期阶段,同时在自然修复的一定程度后,也要进行人为的规划与引导,从而保证小流域的生态状况更快的恢复到原有标准。

3.3重视综合治理的统筹规划

在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不能急于一时的成效,需要进行长期的规划与调整,统筹规划使效果达到最佳。在不同的治理时期,根据小流域地区水土状况的改变要及时对治理方法与内容进行更改,使其更适合该阶段的实际治理状况。在进行综合治理时还要注意不能引发与其他发展项目的矛盾,避免造成其他发展不平很问题的出现。

3.4改进农耕方式

根据农民以往的耕作习惯与农作物种类的不同,小流域地区的农耕方式也有较大差异。不同农耕方式也会导致水土流失情况发生改变,一般情况下,高垄耕作有利于排水蓄肥,垄沟的存在就是为了排除耕地中储存的水分,在雨水充足的情况下也能短时间内将多余的水排出。同时农耕中的套种也有利于增强土壤固着能力,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种类的增加,更有利于地下根系的旺盛生长。

3.5强化水土保持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蓄水用水、山坡防护以及山沟治理等工程,这些工程的开展可以调整小流域水土结构,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土流失。小型的蓄水池能够将带走土壤的泥水进行收集,经过一定的处理将其归还到耕地中。山坡防护就是修建相应的拦水设施,预防泥石流的发生。山沟治理能够将改变山体排水结构,使积水能够更加安全合理的排出。

4.结语

我国小流域水土综合治理措施还应进一步探索,利用目前出现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改善排水状况,降低水土流失等状况的发生。经过对小流域水土的治理不仅可以提高生态环境水平,同时还能促进这一区域经济活力的加强与其他发展项目的开展,从而为民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江中,杨红梅,戴贵爽.荆门市竹皮河城区段治理工程措施建议[J].水利技术监督,2018(01):139-141.

[2]薛万功,刘开清.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01):1-3.

作者简介:

于秀黎:辽宁省瓦房店市人,(1976.03-),汉族,男,本科,工程师。

猜你喜欢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建昌县兴隆沟小流域治理项目效益分析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