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建设及有效路径探析

2019-04-04 00:54卞璐
科学与财富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政课建设教育

卞璐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思政课改革建设势在必行。针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的特点,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思政课,成为高校思政课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发展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教育;思政课;建设;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中心环节,只有大力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为完成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创造条件。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必须要正视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在其认识世界、接受正确世界观洗礼的过程中加以思想辅导,使每一个青年学生完善人格、净化心灵、砥砺品行、提高处事能力。

1 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在日益更新、不断与时俱进,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主题也在不断充实和变幻。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理论的产物,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路标,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带有不同的发展要求。在当前现代化的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发展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对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要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抓住机遇、超前布局,在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的基础之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使教育同人民的利益期望相吻合、扎根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教育强国,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在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中,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动摇,又要尊重社会发展,更要在教育的过程中,把握教育主客体的发展规律,坚持做人的思想工作在与时俱进中把握时代特征与方向,制定与时代和人民相契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的主体特征

1、情感活动丰富且易变

青年时期是人的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不少学者称青年期为“狂风暴雨时期”,因此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充分注意青年的心理特征。在挑战和选择中,青年学生容易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在迷茫的选择中,情绪变化起伏较大。在遇到问题时,情绪化处理导致的片面夸大不足和优势都会对青年学生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即自我意识的偏差。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在处理相关生活、学习及相关人际关系时,性格表现更加独立,对于自己的未来把握也更有主见和方向把握,但也更易产生情绪化行为,使得青年学生面临着闭锁性和开放性、独立性与依赖性、情感与理智、理想与现实等诸多矛盾与冲突,容易走入盲目、偏执、幻想的误区,因此需要加以积极的心理关怀和辅导。

2. 2 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强

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得青年的求知欲旺盛,认知能力增强,青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都大为增强。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使得“00 后”的学生优先体验了独特的生活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前形成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基于此促使他们形成了更具独立性和批判性的思维,具备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初步的处事能力,在审视和分析自我的基础上,想要极具个性,追求“本来”的、本质的自我,并将注意力的重心向发现自我和关心自我上倾斜。

2. 3 网络依赖性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年对于网络的需求边界不断扩展。网络的丰富性拓宽人们对于信息和知识索取欲望的同时,更以其便捷、快速、可操作的优点成为人们在众多渠道中的终南捷径。网络成为青年得以连接世界的重要方式。如何在青年人主要摄取信息的渠道做好意识形态的引领,情感态度的渲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既是一个创新又是一个挑战。

三、新时期思政课建设的有效路径

1、加强灌输力度,培育价值育人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收到各种价值观的冲击,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大灌输力度就是要不断增强思政课在青少年学生在成长中的影响力。但这种价值观的灌输决不能盲目进行,应当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灌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时候都决不能放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现代化教育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以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其中主要内容是: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灌输;二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灌输。在进行思想灌输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时刻牢记理论联系实际,深深扎根中国大地,结合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引导群众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运用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辨别灌输的误区,在教学过程中讲求教授艺术,注意形式和方法,否则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只能沦为苍白无力的说教。

2、深入社会实践,创造情境育人

深化教育改革,就要从现有的办学体制和管理制度入手,不断挖掘教育本身的生机与活力。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单向传输,也不是纯理论讲授和课本复述,是一个在教学过程中有回应、有交流的双向沟通的交互过程,是一个注重实践、在实践中体会真知、在交流对话中注重体验感受的开放性系统。在制定教学规划时,社会实践应当被当做至关重要的一环被纳入,更好的将实践与学习进行,创新产学结合的管理机制,为每一个学生实践提供相应的物质实践保证,在一定范围内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同时丰富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保障社会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开展社会实践有助于受教育者在时间的过程中充分地了解党情、国情,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中增长才干、培养品格、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来说,思政教育不仅仅是在精神世界让青年学生从内心认同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更是让年轻一代在现实实践活动中增长本领、锻炼才干,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接棒人。

3、以网络平台为依托打造载体育人

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应加大现代载体的利用,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渗透力和活力。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来实现其教育目的,各个载体的不同组合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模式。通过运用网络载体,将思想信息传递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更乐于接受正确的、生动的、实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帮助青年学生形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理念和道德规范。思想政治教育以网络作为其阵地,能够更加有力地打造传输的平台,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方面,以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載体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渠道,改变了施教者与受教育者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可借助拟报网络空间通信方式进行交流,使受教育者不会产生被迫接受的抵触感,从接受感上减轻了被迫的不适感;另一方面,教学中使用网络作为中介提高了受众的自主性,在选择体验上更加的自由化,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依照自身道德观、价值观获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周杰,韩喜平.把“终身受益”作为思政课建设的核心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 2017( 8)

[2]周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个转向及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12)

[3]路宽.十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总结与反思: 北京大学第四届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暨“05方案”实施十周年研讨会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9)

猜你喜欢
思政课建设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