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困境与路径探究

2019-04-04 00:55潘晨璐
科学与财富 2019年4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业

潘晨璐

摘 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农业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我国在2015年提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策略,提出要以供给引领需求。中国现行农业的供给侧面临着发展水平落后、劳动力流失、与生态文明的理念颇有背离等困境,解决这些困境的改革之路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优化供给侧的分工与合作机制,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实施农旅结合战略,使农业得以引领消费者的娱乐性消费需求,同时,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力。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

一、引言

1978年改革开放实行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数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但不可否认,农民依然是中国最贫穷的阶层。三农问题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在当今的世界竞争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短板。中国的农业发展主要面临着两方面的压力。其一,站在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趋势的角度看,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二、三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可提供给劳动力的收入远高于农业,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留给农业的劳动力渐渐只剩下“老弱病残”,农业产业面临着被国内农民抛弃的风险;其二,就国际贸易的发展而言,随着国与国之间联系的日益紧密,贸易壁垒逐渐降低,国内农业面临着越南、泰国等国家的农业产品凭借“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抢占国内市场的威胁。农业改革迫在眉睫。

就农业本身的问题而言,农产品需求量取决于人口总数和人们的食品消费结构,因此,受到人口规模的变动和人们收入水品的变动影响过大,很难在短时间内对需求量进行有效管理。只能在供给侧方面寻找突破口,进行改革,以引领和适应需求。2015年,农业供给侧改革被首次提出,此后,这一议题被高度重视,至今,农业供给侧改革依然是国家发展日程上的重要一项。供给侧改革要想取得成效,必须要准确把握改革的具体问题,清晰认识当前国内农业供给侧的困境并针对困境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农业供给侧困境分析

就目前中国的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农业供给侧存在的可改革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耕种行业的成本收益失衡,造成越来越少的人甘为农民。农业成本主要包括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三项,由于农业要素的扭曲搭配等原因,这三项主要成本出现一起升高的趋势。农户销售粮食大多以低廉的农产品原料的价格销售,再加上单户家庭的耕种规模较小,靠粮食售卖所得收入十分微薄。

成本与收益的对比之下,更多的人选择投身到工业与服务业以谋取更大的利益,造成农村有才能的劳动力的流失,些新型农业的经营主体已经出现,但大多仍采取以家庭生产为主的生产模式,而农业发展水平尚不能给有较高才能的年轻劳动力相关的前景期待,农村劳动力迁徙问题依然严峻。因此,在家庭生产中,多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主要劳动力,但两类人群均不能较好地理解与灵活运用农业的发展创新技术与模式,无法实现更高效的经营。

其次,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明显失衡。虽然面临着劳动力日渐短缺的问题,但我国的粮食生产今年里已持续增长且处于历史高位,但与此同时,我国粮食的进口量也在大量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升高,人们对中、高端农产品的需求比重显著增加,绿色、生态、优质的农产品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而国内农产品的生产尚未跟上这一步调,形成国内农产品的无效供给。

第三,现阶段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产业结合松弛。当前中国已经形成了较多种类的农产品,但这些产品呈分散式,并没有形成产业链,与农业生产的上游产业、下游产业的经营主体联系不够紧凑。而农业企业呈现以散乱、繁杂为特征的分布,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农业生产的规模较小,大多是家庭为生产主体单位,与企业、基地没有形成长远、紧密的合作关系,造成生产与加工、销售环节的脱节,在产品流向中,出现流通途径拥挤的状况。

第四,既往政策的无效。为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国家曾颁布实施过一些政策,却大多治标不治本。由于政策本身的作用效力不足或有所欠缺,并且政策运用的灵活性也不够强,造成既往的农业政策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也没有有效带动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比如,补贴政策形成了农民对国家扶持政策的依赖心理,生产积极性降低,且造成生产效率的损失。而“最低粮食收购价”政策又扭曲了粮食市场的价格机制,破坏了粮食市场的自身优化功能,反而损害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最后,现行的农业生产不符合生态保护的理念。当前,中国的農业生产依然存在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农药化肥污染和养殖业废弃物“出口”等对环境的外部负效应问题。在如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主导下,这些外部负效应将成为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短板。

三、改革之路探讨

农业供给侧改革一方面要紧扣农业供给侧发展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时代提供的优势,向时代发展借力。在如今“互联网+”的大趋势下,开展供给侧的分工与合作机制的改革,可有效解决农业供给侧劳动力结构失衡和劳动力流失问题,并且可有效扩大生产组织规模,有利于农业产业产业链的形成,并且,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更方便打造农产品的品牌优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娱乐性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加,休闲农业与农业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将会有效促进农业的发展效率,引领人们的娱乐性需求。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理念的今天,绿色、生态的农业生产更符合当今发展趋势,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健康、绿色的食物,有机绿色食品的农产品供给将会使国内农产品生产占据更大市场,有效引领国内粮食需求。科技创新驱动农也生产可以实现绿色农产品的生产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此外,有效的粮食供给还可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使中国的农业生产“走出去”。

首先,在互联网改变生活的今天,各地区的信息化程度大体上已有了较大发展,运用互联网,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农业服务三大上下游关系的产业进行整合,不仅可以加深三大类产业之间的联系,利用信息优势和互联网思维形成紧密联系的农业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水平。还可以在农业生产链引入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吸引相关人才,解决农业生产端有才能的劳动力大量流失到二、三产业的问题。

第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消费观念的转变——从以温饱为主到娱乐休闲性消费的扩大,将农业产业从以粮食生产为主过渡到使“休闲农业”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更符合当今人们的消费观念,更能引领人们的娱乐性消费需求。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的发展效率, 也使农业充分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乡村旅游基地的建设和绿色农业体验产业的开发可以更合理的运用地理优势和资源环境优势,并且更大限度的拓展了农业多功能性。

第三,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将鼓励科技创新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第一驱动力,不仅可以生产出更吸引消费者的农产品,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弥补农业生产劳动力流失带来的效率缺失。

面对农业供给侧的矛盾与弊端,农业供给侧的改革之路要结合互联网的优势,把握消费者的娱乐性消费倾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提高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意识。

参考文献:

[1]赵爱民.供给侧改革下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世界农业,2018(11):241-245.

[2]高升,邓峰.农业供给侧改革问题的分析及展望[J].农业经济,2018(10):42-44.

[3]祖彦宾.互联网+背景下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影响[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9):449.

[4]朱忆丹.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互联网+农业”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8(22):13-14.

[5]吕顺.农业供给侧改革现状及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0):10-11

[6]王家显.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问题与对策[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01):15-18.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