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海英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私立一中,福建莆田 351200)
公益活动需要较强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正因为如此,笔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多参与各种类型的公益活动,学生反响较佳。
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知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点说教性较强,枯燥乏味,毫无趣味可言。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较低,最终的学习效果自然也是不尽如人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能够有效转变他们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不良印象,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自觉地迸发出浓浓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感受较为深刻。
例如,在教学《法律保障生活》这节内容之前,笔者便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班上的学生参与了“普及法律 宣传法律”的主题公益活动。在该次公益活动中,志愿者们以初中阶段学生所能接受且愿意接受的表演方式生动而灵活地再现了一幕幕真实的“法律保障生活”的案件。
情景一:王叶在商场购买了一双皮鞋,穿了不到两天皮鞋的后跟就掉下来了。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规定的“依法求偿权”,王叶到商场寻找售货人员,得到了商场方面的积极赔偿。王叶感慨是法律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情景二:十一国庆节期间,王林选择在公司加班。根据《劳动法》“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这一法律规定,王林在加班期间得到的是日工资基数的三倍的加班工资。加班确实很辛苦,但是看到较高的加班工资,王林表示是《劳动法》保障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
在认真观看志愿者的表演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了法律对于生活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在内心树立起了“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以便日后更好地运用到自身的实际生活之中”等类似的想法。而这些显然为他们在《法律保障生活》这节课中怀揣兴趣,认真听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亲身经历公益活动确实能起到维持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的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部分知识点较为抽象,对于理解能力尚未全面发展成熟的学生来讲有着极大的难度,也是影响该课程教学效率的重要原因[1]。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当积极探索能将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知识的有效教学方式。在大量的教育实践中笔者发现,由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的公益活动有助于上述教学目标更快、更好地实现。
例如,在教学《积极奉献社会》这节内容时,笔者会同学校一起组织了“我们为山区出点力”的爱心公益活动。倡议学生将自己平时不穿的干净衣服、不阅读的书籍捐献出来,为山区同龄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微薄力量。待到爱心捐助的当天,学生们早早便到了学校,有的带来了自己洗干净的旧衣物,有的整理好了自己阅读过的有益书籍,还有的直接带来了自己积攒了好久的压岁钱。整个捐款现场安静、严肃、秩序井然,学生们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奉献出自己对山区孩子们的关爱之情。一瞬间,笔者感觉到学生们普遍成熟了许多。公益活动结束以后,笔者还特意询问了几名学生对于本次活动的感受与想法。其中一名学生说:“通过这次公益活动,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差距,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感觉到每天都有温暖的衣服、可口的饭菜,能安安静静地学知识的珍贵。作为家中的独生子女,我在平时的生活中享受着来自父母的无限的爱,对他人的付出却少之又少。在这次爱心捐助活动中,我用自己的微薄力量为别人做了一些事,初步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以后我会再接再厉,积极参加更多的公益活动,将爱心传递下去……”从这名学生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已经树立了关爱他人的意识,如此一来,原本的教学难题便轻松地被解决了。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提倡教师不能死板地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更应于教学实践活动中多渠道、多途径地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2]。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便是这个道理。因此,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会想方设法地发展学生的多项学习能力。其中,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性的实践活动便是笔者经常用的一种方式,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了《做守法的公民》这节内容之后,经过同区人民法院以及当地报社的配合,共同为学生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普法教育活动。刚刚进入法院,学生们就被警钟长鸣的图案以及神圣庄严的国徽震撼到了,他们初步感受到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在法庭案件审理的模拟活动中,学生更是严谨以待。法官、检察官、书记员、辩护人、被告人、观众等各种角色的扮演者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当扮演书记员的学生以清脆响亮的声音宣读法庭规则时,一场与众不同的“法庭审判案件”就宣告正式开始了。本次法庭审理的是一起手机偷窃案件,依法讯问被告人、法庭调查、公诉人举证和发表公诉意见、辩护人发表辩护意见、被告人的最后陈述等几个环节按顺序进行,一连串完善而规范的法庭审理流程既让参与该项公益活动的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了法律的神圣和庄严、威严和权威,同时也让他们于内心深处明确了法律的底线,懂得了不能触碰法律的底线,不然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在该项公益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发展,很好地达到了发展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效果。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快速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将会对他们日后的成长产生不容忽视的作用。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在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3]。综合这两点来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仍将积极探索优化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以求真正提升该学科的教学效益,进而推动学生素质及品质的显著进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