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坡 暴彬 冯均庆
摘要:剪纸是我国传统的装饰艺术,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创造积累而成的智慧结晶和宝贵遗产。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孩子们喜欢剪纸,学会剪纸,美术教师就要将剪纸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品味剪纸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剪纸兴趣;体验剪纸精妙技法,让学生了解剪纸专业知识,掌握剪纸制作技巧;用作品扮靓生活空间,让学生享受剪纸乐趣,做好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剪纸;品味;体验;享受
剪纸是儿童最喜爱的美术活动之一,它不仅能让儿童练出一双灵巧的小手,还能开发他们的大脑,提升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孩子们喜欢剪纸,学会剪纸呢?笔者认为美术教师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做到以下三点。
一、品味剪纸故事,让学生喜欢剪纸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装饰艺术,生活处处有剪纸,剪纸张张有故事。和学生一起品味剪纸故事,是学生喜欢上剪纸的有效方法。学生们经常看到的“窗花”“门笺”“灯花”等作品,其风格简练、纯朴、粗犷,且寓意深刻。如莲花、鲤鱼,是连年有余;五只蝙蝠,是“五福临门”,红蝙蝠是“洪福齐天”;用柿子、如意象征“事事如意”,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石榴预示多子,梅、兰、竹、菊代表四季平安等等。美术教师要让孩子们用心品味生活中的剪纸内涵,真正对剪纸艺术產生美的认识。
“老鼠嫁女”是优秀传统剪纸作品,作品中老鼠形象极富人情味儿,它们或踞或立,仪态可掬,吹喇叭、抬轿子、搬礼物,场面恢宏、热闹、喜庆。“老鼠嫁女”剪纸在中国民间被视为“吉祥物”,其中的故事内涵教师要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手段,作品的思想内容、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解析,细致品味,读懂作品。
中央美院收藏的现代剪纸作品《我家住在黄河畔》,2008年荣获“中国农民艺术展”精品奖。作品传递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讲述着黄河畔边的农民群众生产劳动、生活习性、风土民俗中的感人故事。课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作品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从作品表现题材的时代气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应用领域的宽泛化三个方面,了解认识现代剪纸的新变化,激起学生学习剪纸欲望。
二、体验精妙技法,让学生学会剪纸
掌握剪纸技法是学生学习剪纸的关键。郭春青老师是学校有名的剪纸能手,一把剪刀、一张纸,在他手中就能变成鸳鸯戏水、荷花、蝴蝶等千姿百态的图案,他剪制的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技法学习第一课,郭老师就向学生展示了他的真功夫。剪动物马,抓住其形体特征,突出双耳,夸大长尾,腿细长而矫健,马鬃、马身纹样形象夸张,点缀的花瓣、草叶纹样生动逼真。剪喜鹊登梅,梅枝花开正艳,喜鹊登枝鸣唱,神韵俱足,气韵灵动,一花一鸟生机盎然。
几节课下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郭老师让学生们懂得了平剪(独幅剪纸)、折剪(对折、四折、五折、六折、团花等,图案方中见圆或圆中见方)、刻剪(烟熏取样,刀刻,大量复制)、堆花(用彩纸照图样拼贴、描染、堆砌而成,立体感强)、新剪纸(刀剪并用。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套色、染色、水印等)等剪纸手法,阴刻(图案上的装饰纹样被剪去,形成镂空效果,要求线线相断)、阳刻(将图中的装饰纹样留下,花纹以外的部分剪刻,要求线线相连)等表现方法,以及锯齿纹、月牙纹、鱼鳞纹、漩涡纹、云纹等基本纹样剪法。郭老先生精湛的技艺,让学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在惊叹之余也纷纷照着样子,兴高采烈地用手中剪刀进行着基本技法练习。
三、扮靓生活空间,让学生享受剪纸乐趣
让自己的剪纸作品装扮生活环境,是学生最大的乐趣。
除让学生用剪纸作品装饰美术教室、教学楼道、家中客厅,渲染节日气氛外,美术教师还应积极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剪纸创作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有关“孝敬”教育与创作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开展“我为妈妈做抱枕”主题活动。全班学生分为五组,小组商定选取喜欢的剪纸元素后,再精确测量抱枕尺寸,结合选定的剪纸元素,设计画出草图,最后小组合作根据设计图进行制作。活动中,老师要让学生在查找资料,设计、创作作品的同时,用心感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操持家庭的劳苦,将自己的感恩之情融入作品之中。活动后期,把学生作品在学校进行展示,进一步做好德育教育宣传。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剪纸活动。活动时,全班学生集体梳理自己平时积累的环境保护方法,形成环保主题简笔图形,再运用合理的剪纸纹样进行精心设计,定稿后开始制作。作品完成后,每名学生都要讲述其创作理念,诠释环保内涵,以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通过剪纸活动生活化课题的实践探索,我们充分认识到剪纸活动不再是一种单纯技法的学习训练,而应让剪纸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习剪纸,并利用剪纸美化自己的生活,最终做好传统艺术的传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孙世坡,暴彬,冯均庆,河北省沧州市,沧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