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华音乐教育思想中的平衡性

2019-04-03 05:40孙惠珍
读天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平衡性音乐教育

摘要:王耀华是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对国家音乐教育有突出的贡献,特别对民族音乐的研究有巨大的贡献,其专著有《琉球、中国音乐比较论》《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三弦艺术论》等。本文透过王耀华教授一些文章,试分析王耀华教授对中国音乐教育的一方面特色及贡献。其音乐教育思想中特别注重平衡性,即音乐教育中注重各方面平衡发展的原则,这种平衡性表现为多方面,我们亦可以理解为王耀华音乐教育思想注重全面发展性。

关键词:王耀华;音乐教育;平衡性

一、 在教学中对中外音乐学习的平衡

王耀华教授在《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之得失》中提道: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接受“欧洲音乐中心论”影响。所谓“欧洲音乐中心论”,指的是以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音乐为音乐发展的顶峰,以此为正统,并且用它作为标尺来评价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音乐。王耀华教授强调这样不利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弘扬和发展,王耀华教授本人也致力于研究民族音乐,他针对中国现在音乐教育中偏向西方音乐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平衡的立足点,他强调在高师音乐教育中更多的溶入民族音乐,这样一方面能弘扬民族音乐,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王耀华并非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而忽略西方音乐的重要性。西方音乐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正因为西方音乐光芒之大往往使人们忽略本民族亦存在优秀的音乐作品或已经取得的音乐成就。因此,对于中外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他希望教育工作者可以平衡地處理。只有学习民族音乐才能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理解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和责任。与此同时,学生也要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使学生能够建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共享人类文明的所有杰出成就。

二、 教育参与者的平衡

王耀华提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其校内教育的参与者包括学生、学生是主体,我们应该以音乐美学为核心,以兴趣和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活跃、有创造性;教师的角色不单单是知识传播者,更应当从这个角色转变为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引导者。他们应该发挥音乐的特点,促进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管理者应建立音乐教育创新体系,服务、协调、管理和推广。更广层面来说,教育参与者包括:学校、社会、家庭。学校是主导,社会是基础,家庭是保证,每一个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王耀华提到每一个教育参与者都有其重要的作用。这使我们理解为每一个教育参与者并没有分主次,只是担负的作用不同,每一个参与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都是其他对象无法取代的,因此,我们无需要将其分为主次,而应当理性客观的看待每一个参与者。当前社会中许多人对教育参与的认识都有片面性,家庭往往没有尽到成为教育参与者的角色,往往认为只有学校才是教育参与者。王耀华提到在教育中的参与者是多方面的,这也使我们构建了教育参与者的立体,而非平面,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这是以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与环境之配合为平衡点。

三、 音乐课程设计之平衡

从音乐教育大局观来看,王耀华教授强调培养学生全面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心理和体魄,同时又有坚实的音乐专业知识技能、能力。在音乐专业课程的知识领域方面,他强调了音乐审美课程、音乐创作课程、音乐表演课程、音乐和相关文化课程、音乐教育课程等五门课程的协同作用。从专业课程的性质来看,他强调了必修课、选修课,从教学方式来说,他提到学校和地方课程的结合。

在音乐课程素材方面。中外优秀作品都需要,而在中国音乐作品来看,王耀华教授建议五千年来凡是扎根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之内的优秀音乐文化都是继承和教学的资产,包括了五十六个民族优秀音乐内容,从庶民百姓中的民间音乐,到文人学士创作传承的文人音乐,再到封建统治的宫廷音乐以及在宗教行事中所唱奏的宗教音乐的某些优秀部分都可以成为课程素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王耀华教育注重全面型人才的发展观,这种理念从他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理念中就可以看出来。王耀华注重课程的全面性,源于其认识到培养师范性的人才与培养专业音乐全面发展型的人才是不同的,因此,不能麻木地向专业音乐院校的课程看齐,而应当立足于自身培养学生的需要而量身定做一个系统课程,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自身的优点。因此,王耀华教授强调师范院校并不以“专、精、深”为培养目标,而应以“全、正、质”为导向,这立足于师范性培养目的为平衡点。

四、 培养人才能力的平衡

王耀华教授对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计强调平衡之处,我们已经讨论过。基于于课程的设计,他也希望培养出全面的人才,因此,透过他对高师音乐教育课程的设计,可以看出他对高师音乐教育中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王耀华教授提到的各方面平衡发展,不仅仅要有音乐各方面的知识,也要有好的表达能力和教学方法。不仅仅有音乐技能的表现,也要有音乐综合素质。不仅仅要有民族音乐和多元文化,也要有学科综合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具备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传授音乐的能力。总的来说,他注重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在艺术本体的音乐中,包括理论的结合,知识,技能,声乐和器乐技能和各种教学领域;音乐与相关文化之间,包括音乐和民俗、文学、历史、社会和自然相结合。就音乐艺术作品而言,我们不仅要促进民族音乐发展,也尊重和理解多元化的文化,关注古代和当代的一体化,中国和其他国家,民间音乐和专业创作等多方面的结合。

王耀华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能力的全面要求源于其看到高师音乐教育培养对象的职业特殊性,因为“师范”就是以“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为目标”。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理所当然的是为中小学及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因而,他和专业音乐人才不一样,他所要求的是不仅是能让学生体会音乐的美感,而且能培养学生建立美好的道德品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这样的培养目标就不强调某一方面的“专、精、深”,而是全面发展型人才。这是立足于学校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导向为平衡点。

王耀华的音乐教育思想是基于他对中国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辩证的思考而产生的。对于当今中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设性建议,是音乐教育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教育改革中的实施者与参与者应有选择性地将其思想理念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学习中,使其思想产生切实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之得失[J].音乐研究,1994(02):10-17.

[2]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三边合力论”[J].人民音乐,2005(03):32-35.

[3]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2002(01):15-22.

[4]王耀华.根,深扎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6(01):29-35.

[5]王耀华.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体系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3(02):21-23.

作者简介:

孙惠珍,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平衡性音乐教育
从IMS框架展开的电子商务平衡性发展分析
对中长期金融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标准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山西省煤炭行业生产使用平衡性分析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追溯信息平衡性智能识别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