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扩大低年级的识字量,引导学生提前阅读,已成为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大家都在开发利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多途径识字。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
关键词:识字;规律;动能;情境;减负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促进其他各门知识的学习质量。
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都是我国识字教学方面的重要成果。分散识字最突出的特征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把一篇课文中的生字提出来先教就以为是集中识字,而提到分散识字,就以为要学生识的每一个字都必须在课文中出现,随课文教学。这是一种误解。分散识字之前,同样要教汉语拼音,要教看图拼音识字,要学若干短语、句子,但以后的大量识字任务是分散在一篇篇课文中,通过教学课文使学生掌握汉字的。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记住这个字的字形,有机会再让学生了解这个字的字义,这两个教学过程并不一定要求同步,可以有先后的。
一、 遵循儿童认知规律
日本汉字专家石井勋研究证明:儿童识字,一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最强(也最爱识字),以后逐年下降。这里还需廓清的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在低年级”绝不等同于“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后一种表述很容易使人误解为“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应该适当忽略、削弱其他语文训练”。
我们在低年级教学的时候,切不可忽略这一普遍的规律性的特点。识字教学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为儿童接受新知识提供方便。比如,识字教学的内容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教学形式要生动活泼,教学难点要分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儿童喜闻乐见,易于记忆。如汉语拼音,是一个个毫无意义可言的表音符号。死记硬背固然也能让儿童掌握,但耗时多精神压力大,不可取。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内容再加上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用较短的教学时间(如两周多一点)使儿童学会声、韵、调及拼音方法,会临写。以后在汉字教学中不断运用,反复重现,学生就能熟练掌握乃至终身受用。
二、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表演,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主动的求知,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享受成功的乐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例如,教“拿”字时,教师问学生:“我手里拿着什么?”学生回答:“粉笔。”“你手里拿着什么?”“书。”“拿书拿粉笔的拿字怎么写呢?”教师边做拿粉笔的动作边问:“大家看,我用什么拿粉笔?”“用手。”“拿时要把手怎么样?”“合起来。”“‘合起‘手来就拿到了东西,所以‘拿字的上面是‘合,下面是‘手。”“它是什么结构?部首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用“拿”组词并造句。当学生造出“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句话时,让学生讨论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有什么坏处,以便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 联系生活情境识字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臺。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走进生活“巩固”字。也不施为一个好办法。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 “谁是识字小能手”这样的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确实扩大了我们的教学视野,它让我们认识到,语文学习包括识字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调动家长积极性,使识字教学走进家庭。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例如:电视上动画片中的说话字幕,校园的校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程表,同学姓名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还有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论是常规活动如:晨会、班会、节日庆典,还是校本活动如国防主题、环保主题、社会调查主题、春秋游主题等,都离不开汉字这个媒介。活动中若以认字贯穿其中,充分发挥媒介作用,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在玩乐中接触认识不少汉字。
四、 着眼减轻学生负担
减轻负担,提高质量,是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难题。小学教学的研究、改革同样不能避开这个难题。迟至今日,一年级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呼声仍不绝于耳。课业负担重了,影响到身心健康,影响到个性发展。孩子从小觉得读书苦,总不是好现象吧!学生如果能在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获得好成绩,岂不更理想?因此我认为研究识字教学既要提高质量,又要着眼于减轻负担,要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每一个具体的字的教学过程都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完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认识,换一个语言环境不认识,这是正常的;今天认识,过几天不认识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呈现这个生字的课文只是起一个“引见”的作用,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它的契机,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在与它的不断接触的过程中逐步全方位“认识”它,因此教师要增强学生对这个字的敏感度,即在任何时空看到这个字都要有一种“回忆”的冲动,更是要想方设法提高这个生字的呈现机会。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参考文献:
[1]楼琦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的归因分析[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5(12).
[2]王艳霞.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徐欣,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育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