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解决由物理现象提出有价值能探究的问题

2019-04-03 05:40张凯
读天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室温热水现象

摘 要: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求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尽量让学生自己来发现、猜想、设计、实验、总结、交流,同时学生也要积极思考,问题谁都会提,学过物理了,问题应该怎样提?怎样才能提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导、合理思考了。

关键词:现象;价值;探究;问题

初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已经走过了一些年头,新课程大纲要求学生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能表述出来。近些年的考题中已开始出现通过现象如何提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我归纳总结了一下。

1. 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 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B. 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

C. 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

D. 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

分析解答:此题现象是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所以可以提出的问题是:“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ABC三位同学的发言都不够全面,D选项较有价值。

2. 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 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 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 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

D. 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分析解答:發出不同的声音是由于水量发生了变化引起的,没必要探究,故A错;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用去研究,故B错;水量的变化引起了水振动快慢的变化,所以音调会变,也不用研究,故C错;音调的大小到底随水量的多少是怎样变化的,这才是我们应重点研究的问题,故D正确。

3. 乒乓球从高处自由下落到水泥地面和泥地上,发现其反弹的高度不同。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 “乒乓球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和接触面材料有关。”

B. “乒乓球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到水泥地面上,反弹的高度比在泥地上高吗?”

C. “为什么乒乓球在水泥地面和泥地上反弹的高度不同?”

D. “乒乓球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和接触面材料间有什么关系?”

分析解答:A答案是即使没有经过物理学习的人,根据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也能提出的问题,属于问题的表面现象,没有可探究的价值;而BC中忽略了初始高度,所以不具有可比性;而D是对生活现象的质疑中提炼出科学问题,这样的问题更具探究性、可操作性。故选D。

这些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题目往往是展示一些物理现象,让根据现象提出一个或多个可探究的物理问题。如何让学生对某一现象提出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现象问题化

为什么?是什么?怎样了?有什么关系?鼓励学生在看到一些现象时,提出自己的问题,有些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不得要领,这时一定要有耐心,要适当地进行引导,对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好问题的学生要加以鼓励,同时还要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大胆探究。让学生有疑就问。

二、 问题探究化

对现象有疑问,仅是在现象上加了个问号,并没有真正把看到的现象和认识转化成为一个探究化的问题,因而缺乏明确的研究方向,给我们下面的科学研究活动带来了一些困难,所以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看透外在的现象下面蕴藏的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信息要有自己对物理规律的独特理解不能把题目列举现象进行简单的罗列和堆砌。要把发现的现象演变为一个科学探究问题,需要对现象作进一步的思维加工。从上述的例题来看,很多问题都是我们学生容易提出的,尽管有的学生能够看出自然现象后面的物理规律,但是由于没有正确地使用关键词不能准确地把自己的思想用语言表述出来因而也不能有深度地提出问题。还有提出的问题要有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运用要明确探究中应显示什么比较什么。

三、 探究科学化

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般由以下七个要素组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在探究模式的教学中,“提出问题”就是要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要研究的课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为了让学生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要求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注意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要培养学生能用书面形式或口头表达形式表述出这些问题,要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大胆责疑,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以不断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与假设”就是通过集体思考、相互讨论,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猜测问题可能原因和答案或提出科学假说。猜想与假设是使学生思维发散最为活跃的阶段,它使学生勇于开拓,具有创造冲动,有丰富的直觉和想象力。如果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那么猜想就是发现的工具,真正的创意是不可抄袭的。一些科学家的成功表明,他们的创造力在关键时刻往往不是来自逻辑、推理,而是借助联想和灵感,也就是直觉和想象力。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猜想与假设对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当然,要想科学的探究,最重要的是先确立探究的能力目标,也就是明确通过这节课,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再考虑通过哪些手段、方法来达到既定目标。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根据这节课内容的作用和地位,结合学生实际、实验条件、具体的探究问题等进行相应的组合,可以改变顺序,也可以在探究的几个要素中做出适当取舍,要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去有效地落实这些能力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昌军.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2016.

作者简介:

张凯,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汊河中学。

猜你喜欢
室温热水现象
一壶热水
多喝热水
室温过高加剧低血压?不准确
药品保存细解读
基于Mn掺杂ZnS量子点的室温磷光传感应用的研究进展
综合评价住房及室温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鱼在热水中游
方便的罐头食品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