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赵一曼烈士的长孙女说家史

2019-04-03 05:46吕其庆
百姓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陈红赵一曼日寇

吕其庆

陈红,1958年出生,四川省大件运输公司退休职工,赵一曼烈士的长孙女。赵一曼有两个孙女,一是陈红,二是在国外的陈明。陈红和奶奶赵一曼长得很像,矗立在四川宜宾翠屏山的赵一曼塑像,就是以陈红为原型塑成的。后来,赵一曼纪念馆专门制作了一件缩微版的赵一曼塑像送给陈红,陈红视为珍宝,一直放在身边。每年清明节和奶奶的祭日,陈红都会和家人到翠屏山赵一曼雕塑前祭扫。

2014年,陈红从工作岗位退了下来,也有了外孙。在家中,陈红给记者看了父亲和她手抄的赵一曼临刑前的遗书,30多年过去了,纸张已泛黄变脆,可当时的笔迹依然清晰,那是两代人对前辈饱含深情而力透纸背的爱。故事就从这份遗书讲起。

赵一曼:希望儿子一生安宁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1936年8月2日”

信中的宁儿,是赵一曼唯一的儿子,大名陈掖贤,1929年1月21日出生在湖北宜昌。这一天是列宁逝世5周年纪念日,所以赵一曼给他起名为“宁儿”,并希望儿子一生安宁。

1905年10月25日,赵一曼出生在四川宜宾县城几十公里开外的小山村,原名李坤泰。20岁时,赵一曼已成长为宜宾爱国学生运动的领袖。1925年五卅运动之际,她带领2000多名学生参加反帝爱国斗争游行,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黄埔军校第6期决定招收女生,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军事院校第一次招收女生,赵一曼得知后报名。因为之前丰富的斗争经历,赵一曼顺利得以录取,全家人在宜宾合江码头为她送行,这一走,她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在军校学习两年后,由于表现优异,组织派赵一曼去苏联学习。1927年9月,在上海吴淞码头,赵一曼和40多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一同登上苏联商船。正是在这艘船上,赵一曼与丈夫陈达邦相遇。1928年4月,经党组织批准,他们在莫斯科结婚。由于学习和生活异常艰苦,赵一曼身患肺病,这年暑假,陈达邦陪伴她到苏联的克里米亚海滨疗养,共同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此时,国内急需女干部,组织安排赵一曼提前回国工作。肺病未好,又身怀六甲,但赵一曼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临行前,陈达邦将自己的怀表送给她,二人从此永别。

赵一曼回国后,在上海、宜昌、南昌等地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赵一曼找到组织主动要求去抗日一线,理由是她在军校学过军事,能带兵打仗。

赴前线时,赵一曼写了一首诗——《滨江述怀》:“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1934年,赵一曼从哈尔滨奔赴珠河抗日游击区。由她任政治部主任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英勇善战,威震珠河。在游击区,赵一曼闻名遐迩,“哈东二赵”(赵一曼和第三军军长赵尚志)成为日寇眼中最大威胁。日寇千方百计要抓捕赵一曼,1935年11月14日,由于特务告密,赵一曼不幸被俘。凶残的日寇对赵一曼持续刑讯,但从赵一曼嘴里抠出的话只有一句——“反满抗日,就是我的目的、主义、信念……”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刑讯,赵一曼已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仍心存幻想的日寇把她押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抢救,当时拍的X光片显示:被七九式步枪子弹击穿的大腿骨碎成24片,满身伤痕累累。

后来,日寇又对赵一曼实施了各种惨绝人寰的刑讯手段……新中国成立后,绰号“活阎王”的用刑主凶之一吴树桂供述:“赵一曼简直就是一块铁……”档案记载,直到牺牲,日寇也没弄清赵一曼的真实情况。“我奶奶曾向他们称是湄州人,其实那是奶奶家乡一句自嘲的玩笑,小孩遇到倒霉事,常自嘲‘走湄州了。”陈红说。

赵一曼的儿子要求女儿:不要以烈士后代自居

陈红说:“由于奶奶到东北参加抗日工作,长期使用化名,我父亲一直不知道亲生母亲下落。只知道自己母亲很早就参加革命了。”直到1954年,经过陈红的二姨奶奶、赵一曼的二姐李坤杰的不懈努力,找到了赵一曼的战友、时任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局长何成湘。何成湘见到李坤杰提供的赵一曼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那张母子合影后,最终确认赵一曼就是原名李坤泰、从巴蜀走出来的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

“对于父亲而言,杳无音信的母亲终于‘回家了。”陈红手捧着这张珍贵的合影,动情地讲述,“父亲第一次见到奶奶写给他的遗书,是在1954年东北烈士纪念馆里。父亲看完大哭一场,手抄了一份留作纪念,多年后,又将他手抄的这封遗书交给我。回到家后,父亲用钢针蘸着蓝墨水在自己手臂上刺下3个字‘赵一曼,也刻在了心里。那时,全国正在放映《赵一曼》的电影,父亲想去看,但每一次看又极为痛苦,尤其不忍心看自己母亲遭受的磨难。”

赵一曼临刑前,还给儿子陈掖贤写下了这样一段字:“亲爱的我的可怜的孩子,母亲的死不足惜,可怜的是我的孩子。母亲死后,我的孩子要替代母亲继续斗争,自己壮大成人,来安慰九泉之下的母亲。我的孩子自己好好学习,就是母亲最后一线希望。1936年8月2日,在临死前的母亲。”

“父親一生一直牢记着奶奶遗书中对他的嘱托,他学习成绩优秀,考入人民大学外交系。毕业时,周恩来总理对他很关心,经常去看他。按照父亲的专业,他完全可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外交家,但父亲觉得那时祖国更需要的是工业建设,于是他就去北京工业学校(后改成北京机电研究院)工作。我们做子女的能看出,虽然父亲在自己母亲怀抱里的时光极其短暂,但父亲对奶奶的感情极其深厚。后来,党和政府要给父亲发赵一曼烈士的抚恤金,他说:‘我不要,妈妈的鲜血钱,我是用它来吃还是来穿?这样,他连烈属证也没有办,任何待遇也没有要。”

1982年,陈红父亲陈掖贤因病去世,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家产,只有寥寥数行的几句话:“不要以烈士后代自居,要过平民百姓的生活,不要给组织上添任何麻烦。以后自己的事自己办,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记住,奶奶是奶奶,你是你!否则,就是对不起你奶奶。”陈红牢记父亲的话,多年来一直低调生活,从不向外人说自己的身世。1987年2月,陈红和爱人离开北京,到四川成都工作并照顾年迈的二姨奶奶。她认为,这里才是她此生的落脚之地。

赵一曼的孙女:有着一颗和奶奶同样倔强的心

直到2005年, 中央电视台拍纪录片《赵一曼》,摄制组几经周折找到了陈红,让她在片中读赵一曼留给她父亲的那封信。纪录片里记录下了这样一个镜头:面对亿万观众,陈红哽咽着念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时迁世易,今天陈红读起这封信,想起奶奶、想起父亲,依然不禁流泪。跟陈红共事20多年的同事,因为在电视里看到这部纪录片,才知道陈红是赵一曼的孙女。

后来,一个参加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闻讯找到陈红,希望能够接受他的当面忏悔。陈红说:“对不起,我不能接受。你老了,要在良心上得到解脱,可我的国恨家仇怎么办?再说,贵国政府一向的态度,都使我不能接受你的忏悔。”日本老兵又拿出钱来,要对陈红进行经济补偿,陈红说:“这就更不行了,先生,我,赵一曼的孙女,怎么可能要日本人的钱呢!不但是我,就是别的中国人,也不会。金钱不能赎回战争的罪恶,请你收回去!”日本老兵悻悻而退。

2008年年初,日本《朝日新闻》记者采访陈红,希望她到赵一曼的故居去做画面介绍。陈红说:“我听了你们的采访计划,表面上看是好的。可是,你们国家对侵华战争死不认罪的态度,你能如实报道吗?对不起,我不能接待你们。”

原来,当时那位日本老兵本以为可以得到赵一曼后人原谅,落个“功德圆满”,遂请来电视台全程跟踪拍摄,但他万万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不过,中方电视台还是将当时情景播了出去,人们得以看到,赵一曼烈士的后人,同样也有铮铮铁骨和一颗倔强的心。

猜你喜欢
陈红赵一曼日寇
清唱剧 冰凌花 永远的赵一曼
唐学咏早期抗日救亡歌曲《去灭日寇》回顾
更正
诗与远方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二回 曲焕章研制百宝丹 六十军携药杀日寇
陈红作品
民族英雄赵一曼之歌
狂雪
——为被日寇屠杀的30万南京军民招魂
看看赵一曼
Measurements of Conductivity for Low Concentration Strongelectrolytes in Organic Solvents (I) LiBr, LiCl, and LiNO3 in Alcoh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