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与刺猬的悲剧在于都缺乏对方的长处

2019-04-03 09:17刘英团
中国石油企业 2019年12期
关键词:战略思维刺猬狐狸

□ 文/刘英团

“战略”是什么?“目标与能力的平衡即为战略。”美国著名大战略研究专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认为,“人的思维往往处于刺猬和狐狸两种思维方式的对抗之中。前者重视目标的单一性和纯粹性,而忽视手段的配合;后者重视环境的变化和对自身能力的评估,但往往模糊了目标和焦点。”在其新著《论大战略》中,加迪斯用狐狸和刺猬的隐喻开篇。“狐狸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推诸字面意思,可能只是说,狐狸机巧百出,不敌刺猬一针防御。”很显然,最佳的战略思维是两者的结合,既有刺猬一样坚定的、长期的目标和一贯的原则,也有狐狸一样对环境灵敏的、随机应变的反应。简而言之,狐狸思维和刺猬思维的完美结合,才是一个好的战略思维。

“所有战略问题的核心不过是常识而已。”正如加迪斯所言,目标与能力的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因为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外部的影响因素随时都在发生变化,目标与能力需要相适应和配合,尤其要防止二者的脱节。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拥有“好的判断力”和“均衡的行为”,也就是“运用常识”。狐狸型思维的人善于归纳各种不同信息,而不是仅依据“宏观计划”进行推导,如亚里士多德、莎士比亚;刺猬思维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拒绝批判和反思,往往沉浸在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里,如柏拉图和尼采。而加迪斯却认为,“狐狸和刺猬的悲剧在于,彼此都缺乏对方所具有的一些能力。”

在《论大战略》中,加迪斯还谈论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孙子和东方世界的战略思维。加迪斯强调,《孙子兵法》谓之“审时度势”,就是从复杂性中发现简单性,其逻辑无外乎目标与能力的关系,“展示了战略逻辑跨文化的关联性”。

一个人所取得的各项胜利必须相互关联,否则这些胜利并不能促成真正的目标。正如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在“推荐序”《从加迪斯〈论大战略〉看美国后冷战时期的得失》中所言,“虽然早年西方的战略家们未必知晓孙子在世界另一端的存在,但他们在逻辑上互相映衬,展现了战略逻辑跨文化的关联性。”加迪斯认为,如果说冷战时代见证了“西方”和“东方”之间的较量,那么东西方两大文明之所以能延续数千年,就在于这两大文明内部能不断反思、调整和重塑。如果说冷战时期的美国试图做“刺猬”和“狐狸”的综合体,注意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战略目标,并随着形势变化不断调整策略,那么冷战后的美国则执意用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力量推进一个无边的政治目标,这种战略选择上的执拗和失误,不仅使美国付出超乎沉重的代价,还透支了美利坚的力量和声望。好的战略之所以能够沿袭千年,是因为在时代推移、技术迭代中能够不断被反思、调整和重塑。

借用里根关于寻找小马驹的故事,哲理的某个地方肯定长着一个模式。在《论大战略》中,加迪斯分析了跨越2500年时空的历史人物,并从而得出什么样的战略才能称得上是大战略。他认为,逻辑和理论不能推断或者预测一切,因此在实践中重要的是预判可能发生的意外,并适时做出调整。

猜你喜欢
战略思维刺猬狐狸
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战略思维
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
狐狸和猫
狐狸
狐狸便当
学习毛泽东战争指导上的战略思维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