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与德育的接轨
——以《认识人名币》教学为例

2019-04-03 05:57张幸丹
儿童大世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人民币

张幸丹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方桥小学,浙江 宁波315514)

本文是以数学学科为载体,利用数学学科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做对接。本课例主要以《认识人名币》一课中的人名币为素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节约用钱为辅的德育教育。

一、案例背景

(一)为什么要强调爱国主义德育教育。

结合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体现公民个人层面的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然把爱国放在第一位,那么可见其重要性,所以非常有必要渗透爱国主义德育教育。

(二)一年级学生当下的爱国主义现状。

对于刚刚从幼儿园毕业,接触小学生活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德育的重要性远大于知识教育。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向导性的作用。

以德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为例,一年级新生第一次周一集会升国旗,他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就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议论、不耐烦等情况。他们不清楚,在升旗仪式上这样的表现其实这就是不尊重国旗、不尊重国家的表现。这样庄严而又庄重的场面,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也根本理解不了什么叫爱国乃至爱国主义情怀。

(三)数学学科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体现。

数学教材中的文字、插图、解决问题和一些补充性材料都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反映祖国建设内容的南京长江大桥、人造卫星、电子计算机等,这些内容既生动又形象的反映了祖国伟大的进步,可以强烈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还在适应阶段的学生,要熏陶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就数学学科而言,可以说一年级下册的《认识人民币》一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课的教学还可以引申出许多其他方面的德育,比如:爱护人名币、节约用钱等。

对于人民币的接触,学生在生活中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所以开展教学比较好引入,但是渗透德育理念,需要老师和家长做好引导工作。

二、案例描述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民币的认识》。

(二)预期德育目标: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激发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思想。3.引导学生节约用钱。

(三)教学片段

片段:课后老师布置了一个发展性的作业:合理使用人民币

师:上面几位同学的钱都是怎么花的?

生1:XX同学,把3元钱全部用完了,都买了吃的。

姓名 使用情况李某某 买1元雪糕、2元饼干刘某某 买1元练习本、1元橡皮,1元存储蓄罐周某某 3元没有花掉,都存起来田某某 1元买弹珠、1元摸奖、1元买香肠

生2:XX同学,3元钱只用了2元,是买了学习用品,还有1元存起来了。

生3:XX同学,3元钱都没有用掉。

生4:XX同学,花1元买了弹珠,1元买香肠,1元摸奖。

师:这几个同学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1:我更喜欢第二个同学的,因为他的钱都是花在学习用品上,而且还存了1元,没有乱花。

生2:是的,我也喜欢第二个同学的。第一个同学乱花钱,都把钱花在了零食上。

生3:我也觉得第二同学的做法比较正确。第3个一点没花,第4个全都花在玩上面了。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不错,所以对于人民币的使用,大家现在有什么想说的?

生1:可以用来买学习用品。

生2:我们不能乱花钱,不能全部来买吃的,玩的。

生3:要合理使用人民币。

师小结:是啊,同学们分享都非常正确,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所以我们不能乱花钱,要学会合理使用人民币。

三、案例反思

其实德育渗透,不单单只是在课堂上,课后的时间也可以好好利用。就以《认识人民币》为例,结合课上与课下,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延伸。学生在接触人民币时,能引发许多不同的思想教育,除了爱国教育、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其实还可以让小朋友知道,父母赚钱不容易,辛辛苦苦养大我们更加不容易,所以我们要好好的读书,长大了要报效祖国。

数学学科的教学,其实不单单只数学知识的传授,教师也要在其中引导一定的德育思想,相信很多数学老师都有很深的感悟。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人民币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怎样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