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辰
一天,常梦给孩子们清洗床单,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地。当她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几十个孩子紧紧围在她身边,一张张小脸上挂满泪水。大一点的孩子用手抚摸她的脸,哭着说:“常妈妈,你快点好起来吧,没有你我们就没有家了。”有的用热毛巾给她擦脸,有的将苹果切成小块塞进她嘴里……常梦流泪了。常梦是何许人也?身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孩子?她与孩子们之间,有着怎样不为人知、催人泪下的故事?
公益结缘,“爱心妈妈”重组家庭
常梦是北京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常梦的第一任丈夫也是北京人,两人于1984年结婚,育有一个儿子。因性格不合,常梦的婚姻很不幸福。1986年,常梦成立了“心理热线”,帮助婚姻不幸的女性重塑心灵家园。
常梦独创性地提出“爱心心理解压法”,并付诸行动。她经常带领这些“问题女性”去孤儿院做义工,出资买棉衣棉被送给孤寡老人,给四川、贵州等山区的贫困儿童寄文具、写慰问信……爱心是最好的疗伤药,渐渐地,这些情感沧桑的女人回归正常生活,很多人还重新组建了家庭。2001年秋天,常梦应邀在世界公益大会上推介经验,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
一次,常梦无意中听说一件悲惨的事情:北京朝阳区一位离异母亲对未来产生绝望,抱着两岁的儿子冲向疾驰的列车。与火车相撞的那一刻,妈妈本能地将儿子抛向铁轨旁。儿子的右腿和右手手指摔成粉碎性骨折,妈妈当场死亡。常梦一面在心里责怪这位母亲冷酷糊涂,一面为孩子的未来揪心。当天下午,她拎着水果、牛奶赶往铁道医院看望那位孩子。孩子名叫文硕,像只病猫蜷缩在病床上。常梦给他削苹果、热牛奶,文硕扑进常梦怀里哭着叫妈妈。常梦悲天悯人的母性被彻底激发。得知孩子因身体残疾被亲生父亲和亲人遗弃,常梦便将文硕带回了家。
此后,常梦又陆续收养了十多名残障孩子。常梦的家是一套96平方米的两居室,为了安置这些孩子,客厅、阳台摆满了上下铺,本就狭窄的空间变得拥挤不堪。
2002年,常梦了解到通州一所关爱中心因资金匮乏,无法正常运转。常梦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后,正式接管了通州关爱中心。当时院子里杂草丛生,房屋漏雨,30%的窗玻璃残缺。常梦舍不得花钱请人,便自己动手除杂草,请亲戚义务修缮房屋,安装玻璃。忙了整整半个月,关爱中心旧貌换新颜。
这里成了孩子们的新家,陆陆续续有人将残障孩子送往这里。然而关爱中心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房租、水电以及孩子们的生活费等是一笔巨额开支。常梦将自己的6万元积蓄全部搭进去,仅仅两个月就花光了。常梦便开始硬着头皮出去“化缘”。
一次,常梦来到兰州一家大型企业的驻京机构拉赞助,办事处主任黄雁平接待了她。常梦陈述了关爱中心面临的困难,黄雁平被常梦的博爱胸怀深深感动:“你在做一项崇高的事业,我会尽力帮助你。但我不是老总,不能做主,还得向总部请示。”
但申请报告最终没有得到批复。黄雁平便将刚领到的3000元工资塞进常梦手里:“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心意,请收下。”常梦接过钱,恭恭敬敬鞠了一躬:“我代表关爱中心的40多名残障孩子感谢您。”此后,常梦与黄雁平一直保持着电话联系。在她的邀请下,黄雁平经常来关爱中心与孩子们座谈、联欢,参加爱心活动。频繁接触中,常梦了解到黄雁平是个很有爱心的男人,常年资助陕西的一对孤儿,直到他们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常梦觉得自己遇到了知音,内心充满了温暖与力量。
黄雁平是甘肃兰州人,与常梦同龄。因性格不合,几年前与妻子离异,兒子跟随前妻生活。公益事业将两颗沧桑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2002年冬天,常梦与黄雁平组建了家庭。
公益铸就恩爱夫妻,
丈夫辞世又遭打击
常梦和黄雁平将家安在了关爱中心,40多个残障孩子成了他们的儿女。孩子们亲切地称常梦为“常妈妈”,叫黄雁平“黄爸爸”。常梦给孩子们洗澡、理发、剪指甲,对照菜谱给孩子们搭配营养套餐。黄雁平则教孩子们认字、数数,为智障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2004年6月的一天,黄雁平下班回家,黯然告诉常梦:“我辞职了。”常梦大惑不解:“老黄,你太草率了,你每月五六千元工资,是关爱中心稳定的经济来源呀。”黄雁平一声叹息:“我也不想辞职,可没办法。”原来,总部要将黄雁平调到上海当经理,黄雁平离不开常梦和孩子们,要求留在北京,总部又想将他调回兰州,黄雁平不得已选择了辞职。原来是自己和孩子们拖累了丈夫,常梦心里十分难受。黄雁平反而安慰她:“老常,孩子们是你的命,慈善是你一辈子的追求,我得陪你一起战斗呀。”都说半路夫妻隔条心,没想到黄雁平如此体谅理解自己!常梦忍不住落下了热泪。
此后,黄雁平与常梦一样,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关爱中心。他既是孩子们的爸爸,又充当着司机、锅炉工、保姆、理发匠等数种角色。慈善像一块磁铁,将常梦与黄雁平的心越吸越紧,将他们铸造成恩爱夫妻。
2006年,关爱中心已聚集了180多名残障孩子,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串令人辛酸的故事。关爱中心在通州区民政局注册,上级拨款和社会资助款项,远远无法维持关爱中心的正常运转。关爱中心的20多名老师每月只拿800到1000元工资,很多人都有家庭和孩子,这点钱根本不够养家。但多年来却很少有老师流失,是常梦与黄雁平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挽留住了他们!
这年7月,关爱中心的经济陷入困境,不仅拖欠了好几个月的房租,连水电费也交不起。产权单位下了最后通牒:再不缴款,限定半个月内搬走。常梦夫妇只得将关爱中心迁往通州区宋庄镇军庄村的一所废弃小学里。
为解决燃眉之急,常梦将离婚分割的房产作抵押,从银行贷款30万元修缮关爱中心。他们新装了暖气设备,并买来水泥和沙子,将院墙粉刷一新,并贴上装饰画和拼图。院子里种上了花草树木,关爱中心前面的泥巴路修成了水泥路。
2007年7月,关爱中心兴建食堂,黄雁平既当小工又当总指挥,连续几天没有休息。7月28日,黄雁平告诉常梦:“我胸好闷,眼睛看东西模模糊糊的。”常梦忙将丈夫送到附近医院。医生诊断后得出结论:黄雁平因劳累过度导致心肌缺血,要求他住院治疗。可第二天,黄雁平就偷偷从医院跑了回来,对施工图纸进行合理修改后,又站在楼下递砖。在递了第四块砖后,黄雁平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心肌梗塞夺去了他53岁的宝贵生命。丈夫猝然辞世,常梦悲痛欲绝,一度昏厥休克……
带着爱与责任前行,
爱心妈妈最美丽
自1986年投身公益事业以来,常梦为此奉献了青春、金钱,还搭进去了心爱的丈夫。自己所做的这一切到底值不值?孤独脆弱中,坚守多年的常梦一度出现摇摆。
整整半个月,常梦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身体机能和免疫力急剧下降。可每每看到这些需要她帮助的孩子们,常梦的心疼了。这些残障孩子在外面已备受歧视,他们更需要人疼爱与帮助,自己不能倒下,否则他们怎么办?想到这些,常梦擦干泪水,将悲痛隐藏在心底,带着爱与责任继续坚强前行。
丈夫走后,兴建的食堂一度成了半拉子工程。常梦带领工人,将食堂盖得漂漂亮亮,校园也被修整得像花园。鉴于常梦与黄雁平为残障儿童做出的突出贡献,她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相关部门评为“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黄雁平被追授“特别贡献奖”。
2008年春节前夕,常梦给孩子们买来新衣服和鞋子,打算让他们度过一个快乐开心的春节,但却没有一个孩子去领。当常梦一一给他们换上新衣服和鞋子时,孩子们哭了:“常妈妈,您每年过年都穿同一件褪了色的羽绒服,您不换新衣服,我们也不穿。”常梦泪花闪烁:“常妈妈老了,穿什么都一样,你们都是天使,得打扮得漂漂亮亮。”腊月二十九,很多监护人来关爱中心接孩子们回家,一些孩子执意不肯离开,要陪孤独的常梦过春节。有的孩子正月初四就回来了,给常梦带来红枣、鸡蛋、花生。孩子们的每一個细节都是爱,常梦彻底释然了,觉得播撒再多的母爱也值!
渐渐地,常梦与黄雁平献身公益事业的事迹在社会上传开了,濮存昕、蒋雯丽、蔡明等许多公众人物,来关爱中心给孩子们送温暖。一次,濮存昕给孩子们送来棉被,常梦让每个孩子给濮存昕做一张感谢卡,并写上一句祝福语。濮存昕感慨万千:“这些孩子真懂事,让人很牵挂。常妈妈,孩子们一天天大了,不可能永远住在这里,有一天离开了关爱中心,他们该怎么办?”
濮存昕的提醒引发常梦的深思:是呀,最大的孩子已经16岁了,到18岁成年就得离开,到那时他们靠什么谋生?关爱中心不能光管孩子们的吃喝拉撒,最终成为对社会无用的人。常梦决定培养孩子们的一技之长。
2009年春天,常梦从银行贷的30万元到期,银行催还款一天比一天紧,常梦手里没有一分钱,只得将自己的房子低价拍卖。还完贷款和利息,常梦用剩下的钱盖了4个车间,然后买来机器设备,请技师教孩子们织围巾、手套、袜子。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为盈利,只为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技能。第一批产品出来后,残障孩子们兴奋得手舞足蹈,觉得自己有一项技能了,能够立足社会了。看着孩子们能自食其力,常梦也不禁喜极而泣,泪流满面。
到2011年,关爱中心的残障孩子已多达205人。205个孩子一个妈,常梦要操心的事太多。这年10月,第一批18个成年孩子离开关爱中心。十多年的相处,常梦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内心有种撕裂般的痛,孩子们也依依不舍。但很快不好的消息就反馈回来了,只有6个孩子找到了工作,大部分赋闲在家,生活过得窘迫沉重。这又让常梦萌生了一个更大胆的念头——自己解决孩子们的就业。
2012年,常梦开始四处寻找合作项目,试图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就业平台。经多方比较与寻找,2013年初,常梦与相关部门在十三陵水库附近建成了合作项目,双方共同出资兴建“常梦康复就业指导基地”。基地座落在森林旁,占地4000平方米。2013年11月,基地建设竣工,是一个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度假村。经营内容包括餐厅、工艺美术品商店、桑拿、森林小屋、垂钓、骑马、咖啡屋等20多个服务项目,能安排100多个残障孩子就业。
这些年来,常梦先后当选为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公益委员会委员、公益委员会常务理事,并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2018年8月,国外媒体盛赞常梦创办的关爱中心是“中国原汁原味的人文工程”。面对诸多荣誉,常梦看得很淡,她的梦想就是让每一个残障孩子都能得到救助,都能有一技之长,能生活得有质量有尊严。为了这个梦想,常梦愿意付出毕生精力与心血!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