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摘要:安吉拉·卡特(1940-1992)是英国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她以女权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流浪汉小说、“互文性”尤其是“戏仿”的运用而闻名于世。本文首先介绍了安吉拉·卡特及其著名的短篇小说,又由“互文性”的理论基础上升到安吉拉·卡特短篇小说中的“互文性”分析,最后以《爱之宅的女主人》为例,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小说中用到的“互文性”。
关键词:安吉拉·卡特;短篇小说;互文性;《爱之宅的女主人》
安吉拉·卡特曾经说过:“阅读和写作一样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大多数智力的发展依赖于对旧文本的新阅读。我完全赞成把新酒装进旧瓶里,特别是当新酒的压力使旧瓶爆炸时”。卡特通过她的互文写作挑战了原文的秩序,在作品中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思想,所以她的作品确实有令人振聋发聩的震撼与影响力。
一、安吉拉·卡特和她的短篇小说
安吉拉·卡特(1940-1992)是英国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她以女权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流浪汉小说、“互文性”尤其是“戏仿”的运用而闻名于世,曾获得”切特南文学节奖”、”詹姆斯.泰特.布雷克纪念奖”等奖项。2008年,《泰晤士报》将卡特排在“1945年以来英国50位最伟大作家”中的第10位。她的作品以幻想题材为主,糅合魔幻现实主义、女性主义、哥特风格和寓言色彩于一体,戏仿童话,重塑传奇,想象奇诡,语言瑰丽,于世界文坛独树一帜。她曾于1969年获得“毛姆奖”,1983年担任“布克奖”评委。《时代》周刊将其誉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她出版了九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和许多其他形式的作品。《焚舟纪》是其短篇小说全集。她在1979年出版的四部短篇小说集之一的《染血之室》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好评,被普遍认为是对童话等题材作品的改写[1]。
二、安吉拉·卡特短篇小说中的互文性
(一)“互文性”的起源与发展
“互文性”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语言学,最早是由久经盛名的评论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末,她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中创造了这个词。随着文学理论的发展,“互文性”的涵义不断更新。索绪尔在他1915年首次出版的《普通语言学》一书中重新定义了“符号”。他提出了一个定义,在这个定义中“符号”可以被想象成一枚两面头像的硬币,结合了一个能指和一个所指,语言符号是任意的,也是不同的。意义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依赖于语言本身的不同系统中的组合和联想过程,没有一个符号有它自己的意义。符号存在于一个系统中,通过与其他符号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产生意义。然后,索绪尔设想了一门新的科学,研究“社会中符号的生命”,把它称之为符号学。这种思想上的革命被称为人类科学的“语言转向”,可以看作是“互文性”理论思想的一个起源。巴赫金是另一个原创者,他的“对话理论”也是一种基础,之后许多关于交互关系的主流理论都被发展起来了。在索绪尔和巴赫金之后,许多理论家认为,文学作品的作者不仅从语言系统中选择词语,而且从以往的文学文本和文学传统中选择情节、共性特征、人物、形象、叙事方式,甚至短语和句子[2]。
(二)安吉拉·卡特短篇小说中的“互文性”
20世纪80年代,卡特曾直接将《染血之室》等小说的写作指导定义为一种去神话化的策略,通过一套结构的转换和改写,重新书写了性别的现实和结构。在此之前,卡特选择了各种神话传说或素材片段,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她的写作策略不只是像一些批评家所主张的那样改写童话,而是对传统神话中理所当然的神话人物所表达的意义进行解构和修饰。卡特正是借助“互文性”理论来解构和重新定义它们的意义。卡特是像解构神话一样改编一些童话故事与传说,口头和书面的故事。在传统意义上,卡特的小说也是对其他作家所写的作品的总结,将一些隐藏的含义,传统神话没有明确表示的内容再现出来,以此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卡特致力于解构的意图是揭露一些隐藏在神话形态下的事实,并对这些隐藏的意义提出质疑,从而揭露所谓的真相,同时揭示仍以故事形式存在的真相的扭曲,重塑其意义。因此,卡特的作品都是关于一个更高的主题[3]:如何审视隐藏在古老传统神话中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现实。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如何以神话的形式对其进行重构。大多数评论家指出,安吉拉·卡特的重写意图是颠覆传统的父权制度,重塑女性的形象和地位。通过阅读这些故事,读者可以发现女性角色大多发生了变化,这也促成了卡特的上述改写意图。
三、《爱之宅的女主人》中的“互文性”探究
以往的研究证明,《睡美人》是《爱之宅的女主人》中所借的意象。然而,更多的证据表明有三个意象嵌入这一作品,即《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睡美人》和《德古拉》,且每个意象有其自身的意义。卡特借用了《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睡美人》和《德古拉》中的人物,通过模仿,引用和暗示完成了《爱之宅的女主人》[4]。
《獻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在这个故事中,有四个主要的角色,艾米丽小姐,她的父亲,一个黑人(家庭的奴隶)和一个名叫荷马巴伦的美国工人。在《爱之宅的女主人》中,还有相对的角色,伯爵夫人,一位老女仆,一位英国军官和伯爵夫人死去的父亲。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只有他父亲的画像挂在墙上,而这幅画像总是作为一个生动的权威人物出现在那里。在这里,卡特以“戏仿”理论为基础,重新塑造了一个新的女性角色和一种新的男女关系。伯爵夫人是对爱米丽的戏仿,她父亲是对爱米丽父亲的戏仿,年轻军官是对荷马的戏仿。
《睡美人》是一个广为人知的经典童话故事,有很多版本,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查尔斯·佩诺特和格林兄弟的版本。实际上,查尔斯·佩诺特版本是根据意大利童话《太阳,月亮和塔利亚》改编而成的,是由贝西勒创作的。在这个童话里,塔利亚是一个睡美人,她因为被亚麻纤维伤害而睡着了。然后,一个国王不小心进入她的房间,试图唤醒她,但失败了,于是强奸了她。她怀孕了,生了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但仍然没有醒来。一天,男孩给了她一个手指吻,然后抽出亚麻,塔里亚醒了。安吉拉·卡特在短篇小说《爱之宅的女主人》中考察并探讨了在《睡美人》中,作者是如何拒绝父权制和两性这两个观念的。在这部短篇小说中,卡特改写了经典童话《睡美人》,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女权主义者的版本。因此,这一部分的主题是卡特通过消除“女性”的伤害,通过颠覆西方文化对“女性”的定义,来挑战性别对立。卡特提供的这个版本的“睡美人”,从根本上不同于父权制的版本。
爱尔兰作家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是第一部吸血鬼小说。德古拉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经典的吸血鬼形象。整部小说由主要人物的日记、私人信件和报纸上的新闻组成。这部小说描述了德古拉想要入侵伦敦并把它变成一个吸血鬼世界的阴谋。但他的天敌,吸血鬼猎人,凡·赫尔辛和他的朋友与他斗争,努力阻止德古拉的阴谋。最后,德古拉在一个喀尔巴阡十字路口被范海辛和他的朋友们盯上了。《爱之宅的女主人》与《吸血鬼日记》对人物的塑造完全不同,例如,卡特用“她的身材更优雅,甚至有点虚弱”,强调“她”的人性。所以,从情节和“爱之宅的女主人”这个角色来看,更像是《德古拉》的延续作品,其中的主角是“伯爵夫人”,她在故事的开头被介绍为“女儿”。卡特延续了吸血鬼主题的框架,但创造了一个不同的吸血鬼形象。德古拉好斗,狡猾,残忍。他不公正地入侵其他地方,把无辜的人变成吸血鬼来满足他的野心。整个故事充满了恐怖、杀戮和死亡。而卡特的主角是一个瘦弱,孤独,无助的女孩,她是一个吸血鬼,但她永远不会杀死任何有自由意志的生命。年轻的时候,她只抓动物来维持生活,杀死它们后,她会感到内疚和遗憾。虽然这个故事也充满了哥特式元素,但并没有让读者感到压抑和恐惧。相反,读者更愿意对那个可怜的女孩表示同情。所以,通过比较德古拉和伯爵夫人,虽然他们扮演着相同的角色,但却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卡特塑造的是一个女吸血鬼,一个入侵者,但同时也是一个受害者。
四、结语
安吉拉·卡特善于运用“互文性”理论,她通常会将多种形式混合在一起。仿拟、典故和改写是本文试图分析的问题。“互文性”理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当读者在阅读时,可以对卡特的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本文探讨了《爱之宅的女主人》与其他三个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笔者也希望能够借此拓宽读者的视野,补充对卡特作品中多重“互文性”的研究。同时,作者希望读者能够對安吉拉·卡特的作品提供一种新的解读。
参考文献:
[1]郑爽.安吉拉·卡特短篇小说的后现代叙事研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0 (04):105-108.
[2]雷丽.论安吉拉·卡特短篇小说中的互文性[D].兰州大学,2008.
[3]张晓敏.论安吉拉·卡特短篇小说的终极价值[J].社会科学战线,2017 (10):261-264.
[4]白玉华.安吉拉·卡特《爱之宅的女主人》中的互文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