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
2018年巴黎卢浮宫参观人数突破千万
据外媒报道,2018年共计1020万人参观了卢浮宫,突破2012年创造的970万参观人数纪录。根据博物馆的一份报告,随着法国尤其是巴黎旅游业的恢复,卢浮宫参观人数较2017年,上升了25%。
2018年的参观者中,有75%来自海外,其中以美国、中国观众居多。2019年一季度,卢浮宫将进一步公布参观者构成细节。2017年,法国观众人数为230万人,2018年上升到250万人。馆方认为,2019年开始实施的每月首个星期六晚间免费入场制度会吸引更多法国观众,尤其是不太富裕的参观者。
AR助力美术馆在全世界“遇见维米尔”
近期,珍藏着维米尔最著名画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的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Mauritshuis museum),会同谷歌艺术与文化项目合作开发的一款AR技术应用正式上线,打造了一件可展示所有维米尔作品的虚拟博物馆,名为“遇见维米尔”(Meet Vemeer)。
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馆长埃米莉·戈登科(EmileCordenker)说:“在现实世界中,这些画作不可能被放在一起展览。可以说,科技又一次做到了人们在现实中无法达成的事。
尬
美国政府停摆,多家文博机构停业
2018年年底,美国政府宣布部分停摆。由于恰逢圣诞长假,对大部分政府部门而言,停摆不过是延长了公务员的圣诞假期而已。但对于华盛顿特区的公立博物馆和文化机构来说却恰好相反。对他们来说,此时是迎接来自全球参观者的“黄金周”。
对依赖政府支持的公立博物馆而言,政府停摆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无法支付工资和日常运营所需的费用。部分机构只好直接宣布关门大吉,包括陈列了《1787年宪法》和《独立宣言》原件以及大量珍贵历史照片的美国国家档案馆。今后,面临越来越频繁的公共资金支持不足和相关部门停摆风险,或许有更多博物馆将考虑采取收费政策,以寻求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减少对公共资金的依赖。
俄无视德国提出归还二战文物要求
近期德国驻俄大使馆表示,希望俄罗斯归还二战后从德国境内运出的文物。俄罗斯总统国际文化合作特使、俄罗斯前文化部长米哈伊尔什维德科伊对此表示,俄方不打算在两国政治对话正常化之前讨论这个问题。
“德国政府将继续努力达到和平解决文化遗产问题的目标,并坚持与俄罗斯政府代表进行会谈。”德国驻俄大使馆强调,1907年制定的相关海牙公约也认可,不应将文物作为战争赔偿。大使馆还提到,仅在2017年,就有4起俄罗斯自愿归还德国文物的案例。
对此,什维德科伊则表示,“在目前俄罗斯被欧洲制裁的情况下,国家之间政治对话缺少真诚信任的氛围时,进行这样的对话毫无意义”。
惊
《救世主》或丢失?
近期有消息称,2017佳士得纽约拍卖的达芬奇杰作《救世主》疑似丢失,引发业界各种猜疑。
报道称,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bin Salman)似乎“丢失”了世界上最昂贵的画作。《救世主》可能会是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通俄门”调查的关键,而且,艺术品本身可能是勾结的证据。
原本这件作品计划于阿布扎比新卢浮宫揭幕时亮相,但该展览却被暂时搁置,有传言称该画作已失传。目前,该画作身处何地,仍然扑朔迷离。
英国发现米开朗基罗青铜雕塑
近日,位于英國剑桥的菲茨威廉博物馆(itwilim Museum)研究证明jeadw馆藏的两座铜像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米开朗基罗制作的。菲茨威廉的应用艺术负责人维多利亚·埃弗里表示,希望这样的发现让人们明白,米开朗基罗比之前我们了解的更加伟大。
位于英国剑桥的菲茨威廉博物馆在2015年曾宣布米开朗基罗是两件私人拥有的铜像的作者,引起了轰动。这两个铜像描绘的是两个英俊的、醉酒的裸体男子,骑在类似豹子的生物上。
议
翁同龢后人捐美183件文物引发争议
近期,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在其官网宣布,接受了史上数量最多且意义最为非凡的一批中国书画捐赠——翁万戈家藏。这批捐赠文物共有183件,该家族收藏共传承了六代人之多。执行此次捐赠的是今年100岁的翁万戈及其家人。
此举引发广泛争议,也有学者认为,这个结果,虽然让国人抱憾,但也不必苛责,“现在是人是美国公民,东西是美国公民的私人财产,捐给谁人家有自己的考虑,我们无权置喙。波士顿博物馆技
术条件良好,未尝不是文物的好的归宿”。
《祭侄文稿》外借日本引谴责
近期,台北“故宫博物院”被爆要将颜真卿《祭侄文稿》外借给日本博物馆展出,而展览将在今年1月16日进行。此举迅速引发两岸网友热议。
《祭侄文稿》是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天下第二行书”,上一次(在台北)展出是2008年,2012年时,《祭侄文稿》被(台当局)核定为“国宝”。
然而如此珍贵的文物,台北故宫博物院却要送去日本展出,如此“媚态”引发不少大陆网友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