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娴 凌春娅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本是天主教传教救灵的附属机构,在其存世百年间培育7大批美术工艺人才。采用结合宗教与技艺的双轨制管理,积极吸收西方近代教育理念,形成了中国传统截然不同的手工艺传习方式。在近代中国特殊社会背景下,上山湾屡出佳作,频繁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融合技术、艺术、宗教、经济、教育的土山湾美术工艺现象启发当下的工艺美术传承。
一、土山湾孤儿工艺院的建立与发展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始创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虽是法国天主教在华“传教救灵”的产物,但所处江南教区中心,并藉由“天朝中心”的传教定位成为远东教区的中心。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土山湾孤儿工艺院虽伴随侵略与宗教传播而来,却在客观上推进了当时东西方技术与文化的交流,培养了大批融汇中西的能工巧匠与美术工艺人才。土山湾孤儿工艺院的出现与基督教十九世纪以来的全球传教事业交织,也是中国美术工艺史上的独特案例,更是清末美术工艺人才培养转化进程中的鲜活样本。
至1914年,土山湾的工场共设金工、绘画、中西文印刷、制鞋等几个大型作场,包括粗木间、细木间、雕刻间、图画间、排字间、印刷间等几十个车间。1915年土山湾孤儿工艺院迎来了历史上最后的辉煌,土山湾木工工场不仅在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有自己的展会,且作品在大会上获得了金奖。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标识,中间圆环上标有“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孤儿院”字样,周边围绕着画馆、五金、印刷、木工等核心工场的标识。
二、土山湾的宗教与世俗产品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所生产的产品最初以宗教使用为唯一目的,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工艺院的经济来源被切断,于是不得不生产世俗产品以谋求生存维系,为土山湾产品经营方式自宗教走向世俗的时间脉络。特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孤儿院美术工艺品创作生产中逐渐呈现出一种服务市场、映射当下、融合中西的特征。
其中,现存于日本天理参考馆的108件小木偶在日本被称为“世间百态”,以晚清民初百姓生活、世俗信仰、刑法体制为主要创作题材。可以细分为民间信仰、服饰穿戴、饮食起居、制度刑律、生产劳作、人生礼仪、商贸运输、游艺艺术共八类主题。通过当时信件的往来确认订单,土山湾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订做,有力地促进了销售。
三、土山湾传习方式的特殊性与双轨制传习管理
从中国传统传习方式看,可归纳为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以及匠籍制度。家族传承是以血缘关系为根基、以家庭为单位代代相传的传习方式。师徒传承是以传承某种特殊技艺为桥梁而建立的师徒相传的传承方式。匠籍制度指将从事某项手工技艺的工匠师傅编入“匠籍”,并加以世袭并为国家服役的传习方式,至顺治二年五月被清政府废除。
相对于中国传统传习方式,土山湾当时的传习方式融合了西方手工艺人才的近代转变。史式徽在《土山湾孤儿院:历史与现状》-书中提及孤儿培养的资费情况,原文如下:从圣母院或外面来到土山湾的孩子先被送到学校,直到他们掌握了很好的教理知识和作为一个基督徒的日常祷文并可以读写常用字。之后,约在他们10-12岁的时候,他就进了一个工场做学徒。在这之前,他所有的费用都由圣婴善会的事业承担,而由圣婴善会承担的费用也会相应减少。大约在18岁的时候,这个年轻人可以完全养活自己,而圣婴善会也不再承担他的任何费用。
孤儿工匠们的培养大致经历了初小、高小、工艺训练班、工艺厂做工四个阶段。《愈显主荣》中收录的版画作品反映孤儿学艺、生活场景。在范世熙的《愈显主荣》中曾有过对于孤儿院一天生活作息时间表的细致记载。“早上5点半起床。早晨的祈祷,参与弥撒。午餐吃白米饭(上海话叫chi vei)。休息15分钟。在各工场工作,期间,工作会中断一小时,用来学习宗教书籍。晚餐。晚餐后的小憩之后,是一小时的教理问答与解说,工作,小憩,集体念珠,喝汤,唱诵祈祷。祈祷大概进行20到25分钟,中国人比我们还热衷于长时间的祈祷。睡觉。”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为我们还原了土山湾孤儿院真切的生活情景:在生活中学习信仰,在实践中掌握技艺。
结合现有资料可见当时生产、销售、产品宣传册、来自全世界范围的订单、参加世博会展览获奖作品,并能找到当时孤儿院运作、盈利模式、组织架构、盈利、财务支持、人才配置的相关资料,涵括技艺传承、精神管理的双轨制人才培养与传习方式。技艺传习体系强调在技术领袖领导下的工艺美术场管理,包括:工艺院院长、部门负责人、学徒和工人。精神管理体系强调教会体系下的宗教精神渗透。即在精神领袖的领导下的孤儿院宗教事务和传教管理,包括:神父、相公、教徒。
四、土山湾美术工艺传习方式的历史与当代价值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是十九世纪中后期至二十世纪初基督教江南教區传教救灵的附属产物,在其存世的百余年间,培养了大批融贯中西的工艺美术人才。清末民初,伴随宗教而来的西方教育模式与中国传统的传习方式交织激荡,引导新式艺术教育的萌发。而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木工工场的传习正是在此背景下的一个典型个案,所采用的融合精神和管理的双轨制传习方式,对晚清教育制度产生了一定冲击。同时,土山湾美术工艺还是一种融合宗教、经济、艺术、教育的综合现象,在一个多世纪以前频繁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对当下工艺美术的传承具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史式徽江南传教史[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2]宋浩杰影像土山湾[M]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
[3]土山湾孤儿工艺院编土山湾孤儿院纪念册(L,orphelinat de T'ou-Se—We: 1864—1914) Imprimerie de L'orphelinat de T'ou一Se-We[M].1914
[4]史式徽土山湾孤儿院:历史与现状[M]土山湾出版社1914
[5]范世熙(Vasseur Adolphus)愈显主荣[M]上海土山湾印书馆1879
[6]黄树林重拾土山湾碎片(上)(下)[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2
[7]张伟张晓依遥望土山湾 追寻消逝的文脉[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8]土山湾孤儿工艺院编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一览[M]上海土山湾印书馆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