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平:做我想做的研究,必须到中国来

2019-04-02 07:42陈莉莉
南风窗 2019年7期
关键词:南风窗经历工人

陈莉莉

从住的地方到任教的对外经贸大学,平日里,阳和平都是骑自行车,20多分钟就到了。

采访的那天,他改乘了公交车,遇上堵车,比约定的时间晚了些。走进他在对外经贸大学的办公室,一边将书包放下,一边说,“唉呀,北京这交通啊。”

1952年,阳和平出生于中国,美籍农业专家阳早与寒春的长子,长在西安国营草滩农场,1974年回到美国,2007年以来长年在中国工作生活。

生命中的头20多年里,他主要在西安度过,后八年是在北京,读书到初中,当了五年工人。

在美国的30年多年时间里,他当工人、上学、

成为车奴房奴以及知识分子。他是在回到中国后,感觉到了“解放”,同时又觉得“奢侈”。因为相比之下,他认为自己在做特别想做的事情,“就是要弄懂毛泽东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而回来的这10多年是他最富有成效的时期。

他的父母阳早与寒春是“国际主义战士”,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从美国到中国。阳和平这个名字是宋庆龄给取的。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色。有人会将他选择到中国来与当年父母到中国来进行比较,他认为“不一样”,但是他也是因此才懂了父母当年的选择。

《南风窗》与阳和平的对话,从个人经历谈起。

那时对美国,好奇啊

南风窗:为什么会在那个时间去美国?

阳和平:我1974年的春天去的美国。1971年中美关系和解,我舅舅来中国,带了一家大小,和我们一家大小,一起去了大寨。1971年的秋天,我姥姥、我姨,他们一家也在中国待了三个月:一个月在大寨,一个月在上海,一个月去中国各地去看。我陪着他们,这个过程中,我对美国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前在中国长大,很多人都说我是美国人,但是美国是什么样的,对我来说全是抽象的概念。长大的过程中,同学们会看着我说“打倒美帝国主义”,弄得我很尴尬。我跟美帝国主义什么关系?作为一个美国人的后裔,整个少年和青春时期没有一点自豪感。

后来我表姐也回美国了。每个礼拜,我都要去我舅妈家看我表姐的来信,风雨无阻。长时间看下来,对美国就更有好奇心了。

南风窗:当时中美关系还没有建交,手续应该很麻烦。

阳和平:当时在北京有一个美国驻京联络处,美国政府倒是希望联络处能有大使馆的功能,但是中国官方不承认,他们认为联络处就是联络处,不能有外交的功能。所以去美国手续很麻烦,必须得先到英国大使馆办理去香港的签证,同时还得证明你不能在香港待着。我得到香港去办护照,同时把父母的护照更新,还有一点,就是得证明我是他们的儿子。

我坐飞机从香港到的美国。机票是从香港到洛杉矶到费城,但是中途经停旧金山,我当时英语很差,听不懂以为已经到洛杉矶了,就赶紧下来。四五个小时后,才坐上了到芝加哥的航班,从芝加哥再到的费城,已经是凌晨1点多,我给表姐打电话,她来接的我。

我一直没有放弃美国国籍。要是中国国籍,我当时应该是去不了美国的。我妈妈(中国绿卡第一人)的中国绿卡也是很久以后才拿的,是在我父亲去世(2003年)以后。

南风窗:除了好奇心,去美国还有什么内在的动力?比如上学。

阳和平:我在中国是68届的学生,上初一时,“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到了美国,我原来没想过要上学,作为过渡,就在舅舅的农场里帮忙,半年吧,从春天到秋天。也算是接触了美国的农业,当时觉得不像是一个星球的。比如说在中国一个村,几千亩地,要有上百户人家,在美国就我舅舅一个人,全是机器,那是丘陵地带,靠天吃饭。我用铁锹一翻,哟,美国的土地真肥沃啊。我拿着照相机,照了好多高速公路,现在我根本就不想看它们,特无聊。但是当时第一次看到那些高速公路是挺震惊的。

作为过渡,就在舅舅的农场里帮忙,半年吧,从春天到秋天。也算是接触了美国的农业,当时觉得不像是一个星球的。

南风窗:英语不好,那半年怎么过的?

阳和平:那半年特别难熬,人生地不熟。我舅舅的中文不好,我的英语也不好,基本上说不了话,就像是软禁了一样。去美国前,我订了一年的《人民日报》,走的是海运,时间特别长,三个月以后见到第一份报纸。当时我想,终于有一个我能看懂的东西了。

第一次说中文还是因为我表姐,我当时想终于有一个人可以講中文了。我那时候特别想听到中国的消息。写封信,最起码半个月才有回复。怎么办呢?我买了一个短波收音机,就为了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收音机是非常好的,信号不是特别好,我找了一根长长的线,每天隐隐约约地能听到,因为正好是12小时的时差,早上的新闻,晚上我才可以听到。就是飘忽不定的那种,听不太清楚。特别憋得慌。

学英文,我体会到了婴儿学语言的过程,成人是靠字典,婴儿就是靠听,听多了以后就懂了。我当时有意识地拿着收音机,一边干活儿一边听,正好赶上尼克松水门事件,可以听懂很多单词,但是还是有一些词语不懂,比如impeach(弹劾),其实那就相当于整个都没懂。

在美国当工人总担心被解雇

南风窗:你在美国当工人的经历还是蛮有意思的,你也写过在美国与中国当工人的经历对比,这种经历上的对比,好像成为你现在研究方向的基础。

阳和平:在舅舅的农场待了半年后,我通过一个中介花了500美元找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持续了两个月,就被解雇了。第一份工作是修理收款机,因为与中介有合同,十周以内,中介又给找了第二份工作,这次是修理复印机。1975年,我父亲第一次回到美国,我辞职陪他在美国转了一大圈。他回中国后,我又找了一份工作,在钢铁厂做电工,8个月后被解雇了。

在美国被解雇很正常。

第一份工作被解雇的时候,我就问老板,我做错了什么?老板说你是很好的工人。那为什么解雇我?老板说我们不需要你了。你们不需要我了,我就被解雇,那我的生活怎么办?老板说那是你的事。我在中国当工人是铁饭碗,到美国是这样,完全接受不了。我记得我回到家的时候,就觉得天塌下来了,没工作了,怎么办?

在钢铁厂第一天上班的时候,工头给我派活儿,他话音还没落,我就拿出工具来工作了,其实就是拍马屁,想给工头一个好的印象。比我先到的工人就说有你垫底我可高兴了,因为美国工会有规定,解雇必须按照工龄的多少来排序。

后来我又到了汽车工厂,也是做电工。汽车工厂与工会有一个合同,必须提前一个礼拜告诉工人你是不是要被解雇。结果呢,工厂每个周一告诉我们,下个礼拜有可能被解雇,每个周五又告诉我们下个礼拜继续来。这就是一个博弈。说是保护你,其实就是增加点麻烦罢了。如果有一个礼拜忘了告诉你,也就是增加一点成本。

这些跟我经历的在毛泽东时代当工人完全不一样。

我在中国当工人是铁饭碗,到美国是这样,完全接受不了。我记得我回到家的时候,就觉得天塌下来了,没工作了,怎么办?

南风窗:怎么不一样?

阳和平:三年以后,也就是1977年我回到中国。当时想家想死了,不光是想我父母,特别想回到北京,想回到以前工作过的北京光华木材厂。那个夏天,我回来4个月,在工厂泡了3个月。每天跟着工人上下班,回味曾经的生活。我1969年3月到1974年3月,一共有5年的工厂生活。原来是在第8车间,后来因为我有海外关系,把我调到了5车间。

我怀念的是当时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

那时候我们一起上班,休息的时候唱样板戏。工人与干部的关系没有隔阂,没有那么大的冲突,工人没有奖金可扣,也不能扣工资,就是端着铁饭碗,吃着大锅饭。不同级别的工人拿着不同的工资。其实,短期内没有什么影响,长期就有影响了,因为有涨工资。日常表现不好的人,没有人为你说话,但是另外一点,如果你日常表现不太好,但是你的家庭条件不太好,负担重,同事还是会为你说话,就是说工人是通情达理的,老百姓是有话语权的。涨工资的时候,工人有一份名单,领导有一份,如果出入太大了,工人是不愿意的。

南风窗:在美国那三年,除了当工人,你也曾于1975年随着父亲在美国20多个城市巡回演讲,那时候美国人对你和父亲在中国的经历好奇吗?

阳和平:非常好奇。美国老百姓对我们这个家庭特别感兴趣,对我们在中国的经历,尤其是我在中国当工人的经历感兴趣。当时西方的宣传语境歪曲共产主义到处都是压迫,没有自由,没有民主,但是我讲我的经历,完全就是另一个天地。中国在当时是一个穷国,这是肯定的,工资很低。西方媒体是从资本的角度來看中国的,妖魔化了好多年,中美关系和解了,他们才发现,哟,中国还不是这个样子的。当时有一个组织叫“美中人民友好协会”,我们做了很多活动。我们说在中国工人有当家作主的权利,也有另外一种声音会说,我们干嘛要当家作主?你给我工资高一点就行了。历史条件不一样,还没有当家作主的意识,他们的意识就是我好好干一天活儿,你给我更高的薪水就行。

南风窗:也许他们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讲的当家作主是不是真的?

阳和平:对。这是美国人问的一个问题,也是全世界都在问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我陷进信仰危机深渊里面,特别困惑。怎么去防止革命者变成新的压迫者?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就在想我为什么对那段生活那么怀念。有人说我在回忆童年,童年生活有些方面对我来说是不堪回首的。整天被指着说老外老外、大鼻子大鼻子,粮食有定量,我一点都不怀念。我怀念是那时的人际关系。我同样也怀念美国的工人。但是在美国工厂里,我老是担心自己被解雇了,担心自己的生存。

1977年我又随着我的母亲在美国二三十个城市巡回演讲,那时候我觉得我没有底气,我没有知识体系的铺垫,很难判断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看报纸,也解决不了困惑。当年在北京光华木材厂,我也是啃了一些马列主义原著的,当然当时学得很辛苦,因为没有根基。

所以我决定要上大学。

经历了信仰危机,又从深渊里爬了出来

南风窗:在改革开放初期,往返中国与美国,你看到了什么,自己的思想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阳和平:1977年我回到美国以后,结婚、生子,用勤工俭学的方式上大学,先是上晚上的课,晚上的课上完了,就上白天的课。短期内不可能回到中国来了。我的两个孩子从小就是看到他们的爸爸在做作业。

我大学读了7年,把所有经济的课都上了。1987年夏天到1988年夏天,我到中国来待了一年。那时的中国政治氛围特别浓厚,每个人都在谈论政治,只是我再去曾经工作的工厂,工厂已经奄奄一息了。我1977年回来的时候,当时的同事对我在美国的经历特别感兴趣,好奇。他们特别感兴趣的是我在美国一天挣多少钱。但是几年后,我再回来的时候,他们没有以前那样的热情了。他们对腐败不满,对通货膨胀不满,对官倒不满。他们对美国的关注点变了,不再是挣多少钱,而是制度。

有人说我在回忆童年,童年生活有些方面对我来说是不堪回首的。整天被指着说老外老外、大鼻子大鼻子,粮食有定量,我一点都不怀念。我怀念是那时的人际关系。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还很自信。后来受到美国社会的冲击,也在经历思想上的变化。我在美国钢铁厂当电工时有一个工友,他对什么主义特别反感,关注的是干一天活儿能赚多少钱。我最被动的是谈起三年困难饿死人的事情,我也经历吃不饱的阶段,看到那些逃荒的人饿死在路上,特别难受。

每次回中国来,就跟父母辩论,吵架,关于历史,关于社会制度。

南风窗:家人在美国,为什么还是决定要到中国来?

阳和平:在美国,我是比较孤独的,我所关心的问题,美国人不关心或者了解得很少。虽然我在美国连续生活了 30多年,但是一直没有融入美国。一般移民美国都是有这种感觉的,你不是在美国生长的,就很难融入。我有幸与美国当地人结婚,了解美国当地人的生活。

我意识到要弄懂之前的困惑,要研究毛泽东时代的政治与经济,美国资料少,还是要回到中国来。

我来中国这10年,是真正的解放,我现在才开始理解我父母在中国那么多年觉得一身轻松。解决了温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的乐趣多着呢。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它本身就是一场回报。

我喜欢教学,是因为跟年轻人相处,也倒逼我去动脑子,他们提的问题,我自己要想明白了才能告诉他们。看到学生因为我的讲课而有恍然大悟的表情,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南风窗:信仰上的危机解决了吗?

阳和平:我从信仰危机的深渊里爬出来了。我们那一代人大多数是爬回右岸去,我又爬回左岸了。为什么要研究怎么防止革命者成为压迫者,因为我是不认同资本主义的。20世纪90年代我拼命看了很多书,比如《毛泽东传》《庐山会议》以及很多回忆录,2000年我专门去了趟信阳,把很多碎片拼起来,历史真相就出来了。把历史真相弄清楚,那就是立场的问题了。

我经常问学生,你对什么感兴趣?他们不知道。现在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忙着评职称,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并不一定感兴趣。所以我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感觉这就是一种奢侈,其乐无穷。

猜你喜欢
南风窗经历工人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南风窗》新媒体营收激增原因分析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南风窗》 强化教育公平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