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周倜然 通讯员 杨震云 赵萍 徐则
若将时间定格在2018年,若将目光投向一个铭刻着共和国工业化记忆、因鹿得名的塞外名城包头,以及工业化崛起的坚实力量、城市灯影后的默默坚守——包头电网,这一年,会成为闪烁在历史链条上的一道璀璨星光。
2018年,成立于1958年的包头供电局迎来了60华诞;2018年,包头供电局年售电量累计完成334.21亿千瓦时,地区最大负荷突破500万千瓦,均创历史新高!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包头供电局今日的荣耀源于量变与质变相结合产生的宏大嬗变;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几代包供人以“凿井者”的姿态将青春和汗水奉献鹿城。
漫漫60载,这是一部包头电力与祖国共同奋进、不断壮大的沧桑历史,这也是一部彰显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伟大历史。在历史展开的宏大卷轴上,共产党是现代化宏伟蓝图的设计者,也是杰出的领导者。在党的领导下,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包供人始终坚持、初心不改。
秦汉故郡,钢铁新城;稀土之都,草原明珠。包头市这座城市,在古代社会是中华农耕文明的边塞前线,在新中国建立以来则是一直繁荣至今的工业重镇。
1954年,华北电管局正式接管包头电业,包头电业汇入华北电网发展的整体格局之中;1957年4月,包头供电所正式成立,1958年8月改称为包头供电局,全面拉开了服务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序幕。1958年,包头第一座35千伏南排变电站建成,成为包头电网建设的里程碑。
改革开放以来,包头供电事业的发展可谓“风驰电掣”。从1988年至2003年,横跨4个“五年计划”,伴随着内蒙古电力体制深化改革,特别是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包头供电事业并入快车道,16年间跨出了三大步:缓解缺电局面、达到供需平衡、实现电力充足供给。
2004年,包头地区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用电需求陡增。同年1月,包头供电局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顺利竣工,它的建成标志着包头电网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2006年,包头供电局审时度势,提出“建设以500千伏为主网架、220千伏分区供电”的发展目标。
2008年,该局第二座500千伏变电站——包北变应运而生。随后,威俊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2012年10月投产,为超高压家族再添新丁。仅“十二五”期间,包头电网建设总投资达60多亿元,是前50年的总和。“十二五”末,沿黄(河)、沿(边境)线两条超高压线路走廊的建成,实现了包头地区电网升级换代,打通了电力输送的高速公路。
2013年,包头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包头供电局以“十二五”时期售电量累计突破1000亿千瓦时的佳绩昂首迈入“十三五”,并以连续二年蝉联内蒙古电力公司系统业绩考核排名第一,连续三年荣获公司先进单位,继续领跑蒙西电网。
电力是工业化的重要产物,同时也是工业化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谁也不可否认电力之于一座城市的“启明星”作用,在包头市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电力提供了稳定的保障和强大的助力。
如同两条并行的铁轨总是携手奔向远方,与包头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并行、且一直提供支撑动力的,正是突飞猛进式发展的包头电网——1958年至今,职工人数从260名到如今3833名,供电面积从4平方公里增长到2.7万平方公里,服务人口从5万增加到290万,日供电负荷从500千瓦攀升至506万千瓦,年售电量从212万千瓦时升至300亿“量级”,电网装机容量从1万千瓦增至1558万千瓦……一连串蝶变的数字,饱含着老一代包供人艰苦奋斗再创业的大爱情怀,凝聚着新一代包供人勇立潮头探新路的磅礴力量。
截至2018年底,包头电网已形成以地区6座500千伏变电站为依托,359条3974公里输电线路为脉络,20座220千伏变电站四区域分区运行,69座110千伏变电站辐射供电的强大地区电网。包头电网肩挑包头市“东铝西钢、南高北装”的重工业格局,在内蒙古电网“三横四纵”主网架构中承载着举足轻重的使命。
国企责任,造福民生。2018年,包头供电局聚焦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在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上投资3.23亿元,其中包括“新能源转网电”工程与新增机井通电293口,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确保实现“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脱真贫、真脱贫”的目标,向地方百姓、上级领导、国家政府递交一份合格答卷。
湛湛碧空,灼灼春光,内蒙古大地肆意着豪迈的生机。包头的春日来得迟,却充满蓄势待发的力量。
500千伏高新变电站建成投运。
带电作业。
党的十九大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擘画出国有企业从“大”到“强”的宏伟蓝图。过去几十年,当自身“恶补”历史欠账,并完成提质增效的跨越式发展后,包头电网,这个代表了蒙西电网龙头的供电体系,正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跟跑者,向并跑者挺进。
安全可靠是从“大”到“强”的牢固根基。包头供电局一直把安全当作生命线,把确保安全供电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强化督查,突出管控人身安全风险;严控风险,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精益运维,提升设备健康运行水平。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局累计实现安全生产2930天,安全生产保持平稳。
精益管理是从“大”到“强”的重要路径。包头供电局坚持专业管理与企业管理高度融合的思维模式,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精益管理、质效同升的管理路径,持续深化管理创新提质增效。成功上线“ERP集成业务优化”“资本性资金支出管理”,列为公司财务创新试点,高质量完成资产清查、物财融合任务。短平快开展业扩报装、车辆管理等5项微审计。全部招标采购项目实现“电子化”。修订下发福利费管理办法,规范福利费支出管理。研究制定多经企业综合监管办法,多经监管持续加强。全局管理质量、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各业务领域管理创新取得新突破,实现了包供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良好开局。
优质服务是从“大”到“强”的本质追求。包头供电局不断优化地区电力营商环境,综合研判电力市场形势,成立局市场委员会、服务委员会,落实增供扩销方案,地区最大负荷达到506万千瓦、单日最大供电量突破1.14亿千瓦时。积极配合包铝增量配电改革,深度参与丰融配售电公司组建。按期完成“三供一业”接收任务。一次性完成95598割接,顺利切改旗县营销系统。超前管控投诉风险,补充快响中心人员,调整快响倒班方式,蝉联三届全国质量用户满意企业。举办了第五届“蒙电杯”竞赛,全面推行综合服务考评,建成46个网格化服务试点,合理调整供电营业区划,优化分局急修管理模式。包供人秉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服务理念,精心、精细、精准服务各类客户,用“责任包供”品牌服务赢得了鹿城百姓的信赖。
改革创新是从“大”到“强”的源头活水。包供人深知,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2018年,包头供电局加大绩效考核创新激励权重基础上,全面推行“安全督办、综合督办、企管督办、服务评价、干部评价”五个专项考核。率先完成标准化二期试点建设,分类分级推进全员创新,获批公司科技项目8项,QC成果获全国二等奖1项,自治区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评全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评选合理化建议、经济技术创新成果144项,1个创新工作室被能源化学地质工会挂牌,1个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包头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稳妥推进多经改革,完成修试公司、实业公司等18家多经企业清产核资,探索满都拉电业母公司经营管理模式。首家完成旗县分局机构岗位调整规范,按期完成一、二、三级师评聘。荣获公司员工专业技能大赛团体第一、全区电力行业继电保护技能比赛团体第一。
2018年,非同寻常。这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包头供电局60年华诞的巡礼之年,全体干部职工深入贯彻“全新责任蒙电”高质量发展战略,强基固本,精益管理,创新引领,质效同升,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企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2019年,传承跨越。这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该局领导班子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将目光瞄向了更广阔、更高标准的新征程。
包头供电局局长欧书成如是说:“334亿千瓦时电量将成为定格包供60年历史成就的新坐标。我们将秉持弘扬‘拼搏奉献敢为先’精神,奋力开创包供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新局面,致力打造责任包供、和谐包供,共建共享幸福企业、美丽家园,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在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使命之下,在进一步考验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的关键阶段,在包头供电局迎来60年华诞、继续启程的新起点,该局的党建工作脱颖而出,扮演了关键角色。
包头供电局党委书记李永胜对记者说:“我们坚持‘融入中心抓党建,履职尽责促发展’的工作原则,深入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推动党的优势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建局60周年职工文艺演出。
感动包供颁奖晚会。
2018年,包头供电局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创新开展“大党建”,通过构建“2+3”全员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实施“领航、强基、英才、铸魂、筑廉、聚力”六项工程,党组织、群团组织带领领导干部、全体党员和职工群众层层担责履责,形成全员抓党建、促发展的生动局面,推动党建优势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互促双赢。
不仅如此,包头供电局历来重视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准确把握公司企业文化精髓,双翼齐飞,推动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增强了员工认同感和获得感。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催生包供新花,包供全体上下凝聚力倍增,连续五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副主任及永乾对包头供电局的党建工作,给予了“阵地广、覆盖全、工作实、创新多、力度大、亮点新、接地气”的高度评价。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60多年的风雨同舟和守望相助中,在包头有许多像包钢、包铝一样的大型企业,与包头供电一起成长,共同形成了包头工业强市的特有“工业生态”。
记者来到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郝志忠饱含深情地说:“60年来,无论是在增容改造方面,还是在行业困难期,包供一直把我们当成重要客户和伙伴单位,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尤其是在2015~2017年钢铁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包供积极贯彻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通过减免容量电费以及助推市场交易,为我们降低电费成本。仅2018年,包钢股份电费支出就节省了近5亿元。现在,包供专门安排了大客户经理对我们进行上门服务,双方领导层还会经常会晤沟通,为更好合作扫清障碍。”
而在国家稀土高新区包头市希望工业园区,东方希望包头稀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文艳这样对记者介绍道:“我们铝厂采用了国内和国际多项先进技术,是一个高起点、大容量、低污染的大型现代化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可谓至关重要。从我们建厂以来,包供一直为我们提供稳定电力支持,服务水平也在‘润物细无声’地逐年提升。2018年,我们获得含金量很高的希望集团产能发挥一等奖,说明我们的产能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甚至国际突破,这与电力的稳定可靠密不可分。”
按照内蒙古电力公司“大营销、大服务、大市场”的部署,包头供电局全力打好电力多边交易这张“王牌”,推动实施倒阶梯输配电价,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稳定了地区工业用电负荷。2018年,多边交易企业数量由上年的129家增加至150家,近期还有50余家煤炭企业即将入市交易。
包头市副市长王秀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18年前三季度,包头工业总量在内蒙古自治区排名第一,呈现出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电力作为维系地方工业经济命脉的强劲引擎,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将包头市以电招商的优势和利好完全释放了出来。王秀莲说:“电落实不了,包头一个企业也留不住。”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2006年以来,包供在公司13届技能竞赛中,获团体第一名7次、团体第二名3次、团体第五名1次,共计97人次获奖,仅2014年以来专业技术比武中有44人上榜。工作中8人走上了行政领导岗位,获聘局一二三级师6人、从事班组长以上岗位51人,占比为52.6%,为企业强基固本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贾振国总经理在春节前检查慰问时指出,包供是公司系统的老局、大局、强局、旗舰单位,要发挥老局、大局优势,建成系统内的现代企业强局、旗舰单位,要以走出地方、面向全国的视野和实践,不断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创造经验、打造样板。这些郑重嘱托与殷切希望汇成了源源动力。2月21日,包供召开局2019年人才工作会,确立了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搭建人才学习交流平台;鼓励推动创新实践,历练提升全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为新时代的高质量高效益发展谋篇布局。
60年的画卷翻开的是一路砥砺前行,60年的里程抒写的是一首壮美史诗,60年的发展歌唱的是一曲豪情万丈。更长远的岁月坐标中,包头供电局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新时代牢记新使命,敢于出新招,展现新担当。
一路走来,包供的耀眼成就和奋斗精神,犹如一颗草原明珠,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