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理永 汪娜
摘 要:工伤事故给从业者和生产企业均带来一定的伤害,各生产企业采取多项措施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本文以某机械加工厂近5年来的工伤事故记录作为素材,对工伤事故类型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该机械加工厂工伤事故的客观规律,提出有效减少工伤事故的合理性建议,最大程度的避免或减少对工伤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工伤事故 统计分析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X928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0(a)-0243-02
近五年来,某机械加工厂(以下称为机械加工厂)发生各类工伤事故37起,对职工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伤害。据统计,机械加工厂发生的工伤事故,从事故类别、事故原因、工种以及受伤部位、工伤月份和时间分布等方面,可能存在潜在规律。下面将对机械加工厂的工伤事故素材进行整理、分析,试图找出这些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避免或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1 工伤事故记录
早些年,机械加工厂的工伤记录不规范、全面,事故调查不够彻底。近年来,随着工伤事故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工伤记录也越来越规范为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原始素材。
2006—2011年期间,机械加工厂共发生大大小小各类工伤事故37起,小到划破手指,大到造成人员伤残。受伤人员年龄范围为18~59岁,受伤部位有手部、腿部、腰部等,事故类别包含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五类,工种涉及钳工、钣金工、车工、焊工等13个工种,事故原因有违章作业、风险控制措施不完善(含制度不完善、防护措施不合理,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安全意识差等。可见,有记录的工伤事故有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
2 统计分析
2.1 受伤人员年龄分布
发生工伤事故的人员最低年龄18岁,最高年龄59岁。发生工伤事故的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30~45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职工是机械加工厂的骨干,承担着大部分的生产任务,任务重、劳动强度大是事故原因之一;两起20岁以下的新职工工伤,反应出上岗培训需进一步加强。
2.2 工伤事故类别
机械加工厂工伤事故类别包括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灼烫和起重伤害[1]。机械加工厂发生的工伤安全事故中,机械伤害所占比例最大,达到64%,其次为物体打击占15%,这与机械加工厂机械加工的生产性质相符,如何规范机械安全作业技能水平,防止机械伤害是机械加工厂安全管理的重点。另外,交通安全、灼烫、起重安全应引起高度重视。
2.3 工伤事故原因
事故原因可分为违章作业、风险控制措施不完善(含制度不完善、防护措施不合理,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安全意识差(含个人注意力不集中、疏忽大意等)、操作不熟练等。违章操作和安全意识差占工伤事故原因中的一半以上,说明个人因素是工伤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机械加工厂,习惯性违章仍时有发生,反“三违”仍然任重而道远。其次,风险控制措施的管理不到位,操作者培训不到位、技能不熟练,也是工伤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切实加强安全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和技能培训。
2.4 工伤事故工种分布
机械加工厂工伤事故涉及的工种包括钣金工、钳工、车工等12个工种。机械加工厂最容易发生工伤的工种为钣金工和钳工,其次为车工和焊工。钣金工作包括剪板、折弯、卷板、打磨、校平等工作,劳动强度高,作业风险大。钳工作业形式灵活多变,涉及搬运、窄处作业、高处作业,容易出现扭伤、碰撞、挤压等伤害,导致工伤事故风险较高。车工在机械加工厂所占比例较大、任务繁重,车床是高速旋转切削设备,作业风险较大。另外发生两起运动会工伤事故,均为骨折,应加强大型活动的策划和安全风险评估。
2.5 受伤部位分布
机械加工厂工伤事故涉及的受伤部位有手部、腿部、腰部等部位。受伤部位中,四肢所占最高,达到55%;其实为躯干部位,腰部和胸部达到24%;眼部也是工伤部位的高发部位,同时也是人体最重要、最易造成严重后果的部位。经对事件的具体分析,应加强防护措施,包括防护器具的配置和佩戴的检查。
2.6 工伤事故月份分布
八月是工伤事故发生率最高的月份,八月份天气炎热,职工情绪容易浮躁;三月、四月和十月、十一月也是事故高发期,符合“春困秋乏”的自然规律;同时,一般情况都是下半年工伤事故发生概率高于上半年,这与下半年工作任务繁重、加班频繁、催赶进度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2.7 工伤事故时间分布
每天在下班前1h内发生工伤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原因主要是持续劳动较长时间后,引起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一上班就发生两起工伤事故,说明开工前的设备检查工作做的不够细致,有待加强。
3 改进措施建议
根据上述工伤及安全事故的统计分析,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如下几方面安全管理,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或尽量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3.1 加强培训和教育
(1)加强新员工上岗和转岗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以及不定期的全员安全培训,针对不同岗位制定培训项目,做到切实有效,避免留于形式;(2)在工伤事故发生概率较高的月份(季节),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活动,加强安全宣传和检查,不断提醒职工紧绷安全的弦。
3.2 规范管理
(1)针对机械加工厂机械伤害比例较高的特点,针对各工种和各设备的特点,进一步进行作业风险分析,修改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防护措施;(2)加强大型项目的前期安全分析和策划,制定专项管理措施,加强重点环节的协调和检查;(3)规范在职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尤其是对特种作业人员和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人员,应按照岗位和有毒有害物质种类,确定体检项目,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和应急情况下的职业健康检查。
3.3 加强劳动保护
(1)让职工有意识的加强对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的保护,比如四肢、眼睛等部位,同时配备相应防护用品,督促职工有效使用;(2)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对职工所从事岗位的职业危害和警示要求应明确告知[2]。
3.4 采取专项措施
(1)在高温酷暑期,做好作业现场的防暑降温工作,提供必要的降温设施,保持作业场所通风良好;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长时间高温、高强度作业;可以适当提供雪糕、绿豆汤等防暑降温食物,让职工在作业過程中适当休息;(2)有意加强下班前一个小时左右的现场检查,通过检查,让职工认真作业,集中精力,避免因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的工伤事故。
3.5 加强监督和检查
(1)坚持“三违”检查,反“三违”活动常抓不懈,对工伤事故坚持“四不放过”原则,采取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举一反三,避免同类事故重复发生;(2)坚持培训、宣传、检查、奖惩、教育等综合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员综合素养。
4 结语
工伤事故关系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关系到企业的效率、生存和发展。通过对机械加工厂近5年工伤事故记录的统计分析,工伤事故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针对机械加工厂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工伤事故预防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工伤事故,有效减少上等级工伤事故,为职工的身心健康和企业利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S].
[2] 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S].
[3] GB/T 16180-2006,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