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外交形象的建构与跨文化传播

2019-04-01 09:18杨盈龙
现代交际 2019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纪录片

杨盈龙

摘要:中国作为西方“他者文化”的想象体而存在,中国外交形象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威胁论”“强势崛起论”成为目前中国外交形象的主要标签。如何塑造大国外交形象,让他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外交政策,如何进行中国外交形象的跨文化传播,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问题,影视作品在此方面担任着极为重要的意识形态传输的职责。纪录片《大国外交》是一部典型的政教宣传片,详细介绍了中国外交政策战略部署,构建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新一代大国外交形象。本文以纪录片《大国外交》为文本,深入探析影视作品应该如何建构中国外交形象,如何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同时,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以后的政教宣传片的拍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纪录片《大国外交》 中国新外交形象的建构 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4-0074-02

中国外交形象一直是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与输出的重要媒介塑造对象。相比意识形态的直接传播,影视艺术作品有着天然的亲和力。通过影视作品的宣传,国家意识形态的传输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中国影视作品在意识形态以及文化内容的传播方面,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影视塑造思维上——以强势的姿态,直接简单不加包装地对外传输。造成的后果便是,跨文化的传播往往遭遇壁垒,接收效果大打折扣。

纪录片《大国外交》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六集大型政论专题片,于2017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这部专题片集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外交政策,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外交形象。本论文以此纪录片为案例,探讨中国影视宣传作品在进行大国意识形态宣传时,应该如何建构自己的外交形象,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的传播。

一、中国新外交形象

纪录片《大国外交》详细介绍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如何重新塑造一个全新的大国外交形象的。这部纪录片犹如一幅《清明上河图》,慢慢拉开了中国新外交形象的卷轴,介绍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外交形象。

五位一体的外交战略,中国梦的伟大设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带一路”倡议,都是现阶段国家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的新的外交理念。我们一改以往被动、粗略的外交方针,开始积极建构新国家外交形象。于是“习式外交”成为中国新外交理念的核心词汇。“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杰弗里·贝德看来,中国外交必然会呈现一种新的外交形象。习近平接手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一个与数年前已大不一样的中国,不重新思考其在国际体系的角色,那才叫令人不可思议。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领导层已经在这么做了。”[1]

二、《大国外交》中新外交形象的建构

1.习近平外交新形象建构

相比前几代领导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更注重对自身形象的建构与大国意识形态的传播,真正开启了大国外交的新航海时代。“首脑外交”“夫人外交”“经济外交”以及“主场外交”成为新一代领导班子的外交政策。在专题片《大国外交》中,通过罗列一系列外交事件塑造了一位大国领导人的新形象。

新首脑外交形象建构。在专题片中,可以看到在习式外交中,“首脑外交”成为本届政府的核心外交政策。虽然首脑外交不是一种全新的外交方式,但是相比前几代领导人,中国首脑外交的深度广度以及频度成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形式的新方向。《大国外交》的第一集,详细交代了习近平主席繁忙的外交活动,并且在对部下的采访中得知,习近平主席的外交活动繁忙到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从早上一直到深夜,一直忙碌。这一集中,导演刻画了一位勤勉奋进,心系天下的大国领导人外交形象。习近平本人的外交魅力以及人格魅力折服了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正如在第二集里,俄罗斯总统普京强调说,习近平是一位既有力又坚定的世界领导人。“他是很好的朋友、非常可靠的伙伴。”正因为习近平主席的个人魅力以及中国新的外交形象,很多国家都以最高规格的待遇来接待习近平主席的到来。专题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缅甸皇家女王亲自接待,可以看到英国女王与习近平主席共乘马车,可以看到这些都是习近平外交形象中成功的政治角色。

2.大国担当的外交新形象

专题片《大国外交》第三集“中流击水”,开篇便是习近平主席国际担当的一番话语:“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大国外交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外输出形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大国关系成为党中央新一届领导最重视的外交元素。在专题片《大国外交》系列节目中,处处可以看到导演想要塑造一个全新的站立在国际舞台的中国新外交形象。

3.强势崛起的外交新形象

专题片《大国外交》第四集“穿云破雾”中,中国在处理主权问题、南海问题、黄岩岛事件、钓鱼岛事件、朝鲜半岛问题、湄公河执法、海外追逃反腐分子等一系列外交事务中,表现出新一代政府领导班子强硬的外交作风。中国外交雷厉风行,有定力、有魄力,不辱使命的外交新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呈现出一股强势崛起的新形象。

与以往外交理念不同的是,此届政府在处理大国关系上,更加积极、主动、进取。如果说,以前大国外交,中国走的是休养生息战略,那么如今中国的外交政策则是主动担负大国责任,主动承担外交义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新一届中央政府,在处理国家外交事务中,呈现出中国硬气的一面,强势崛起的一面。

三、跨文化传播的困境

文化差异、政治差异等元素是造成外交形象进行跨文化传播的主要壁垒。通过影视艺术的手段,进行跨文化的传播,不仅有利于中国外交形象被更好地接受,也利于大国形象的传播。但是,纵观目前我们国家政教宣传片,大部分的宣传内容过于简单直接,没有对其进行艺术形式的包装(这里的包装指的是更高一级的讲故事的方式)。這样就造成为政治传播接受语境的障碍,使中国话语与中国形象的传输大打折扣。本专题片在进行艺术手法塑造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

1.故事模式简单化

影视艺术作品中,跨文化传播的困境,往往在于叙事模式的不当,讲故事的方式过于简单,无法达成文化的共识。文化的差异性越大,就更应该注重讲故事的方式,叙事的技巧。在《大国外交》专题片中,主要以习近平主席外交出访为线索,对其重要事件进行了简单的罗列。因为外交事件繁多,所以导演在进行叙事的时候,选择保留事件,压缩故事深度。最后造成在本专题片中,只是走马观花地讲述了中国频繁的外交。这样直接的叙事方式,对有文化背景差异的他国民众是不太容易理解接受的。

专题片的艺术形式,本身就自带极其浓郁的政治意识。因此,在进行叙事的时候,更应该讲究叙事技巧。生动有趣地讲述好一个故事,比罗列一堆事件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通过故事的形式进行意识形态的传播,正是政教专题片所欠缺的。

2.身份认同的困难化

国家新外交形象的建构离不开身份建构与认同。如何成功地建构大国新外交身份,是所有专题片面临的首要问题。影视作品最大的功能就是营造了一个假定而又真实的文化语境。而文化语境的营造对于跨文化的传播、理解与认同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于跨文化的传播来说,身份的认同与建构与影视作品中文化语境的建构有着直接的关系。“将对象置于其自身的时代语境之中,我们便有可能看到它们有许多跨文化上的共同之处”[2],因此,语境的营造对于缩小文化差异、跨文化的有效传播有着重要作用。在专题片《大国外交》中,虽然也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外交的文化语境,但是在营造具体的语境的时候,过于粗糙,不够细致。

四、艺术作为传播媒介的几点建议

1.话语叙事的形象性建构

话语叙事的形象性,要求影视艺术在塑造与建构形象时,要具象化叙事,要会讲故事,讲好故事。专题片《大国外交》塑造的小人物繁多而又平面化,抽象而又集体化。每一个小节里面交待了很多“好人好事”,但是都没有深入形象的交待,也就没有办法达到感动的程度。笔者认为深入刻画一个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的人物,比塑造100个光荣人物群像更能打动观众。

2.文化语境的真实性建构

在跨文化的传播中,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文化差异是内外有别的国家形象偏差产生的根源所在,这就意味着在文化差异长期存在的背景下形象偏差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因而理性的国家形象的塑造思路应该是包容偏差的客观存在并竭力消减文化偏见或误解导致的形象偏差。”[3]那么,对具体的文化语境的建构无疑是缩小文化差异,塑造大国外交形象的重要策略。

《大国外交》因为其政治意识形态的要求,因此必须把我国重大外交事件都罗列进去。当每一件外交事务都交待,那么必然造成蜻蜓点水般的叙述,最后建构的文化语境也必然会趋向简单、浅薄的时空叙事。试想如果将外交事件精简化,每一集都着重讲述一件最能体现我国外交风云的故事,真实地挖掘并进行文化语境的深度塑造,或许更能够让观众深刻体会到我国领导人在外交之中的不易与斡旋。

五、结语

当然,专题片《大国外交》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在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解读方面可谓是极其详尽,在表现中国新的大国外交风范上,也是做足了功课。但是,作为艺术工作者,必须要认知到艺术传播的功能与责任。显而易见,《大国外交》在意识形态跨文化的传播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在建构中国新外交形象方面做得不夠精致。当然这也是所有中国政教专题片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个问题十分棘手但又亟待解决。一部好的政教专题片,不仅能够帮助本国的意识形态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而且也能够让他国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政治策略与国家形象。希望本论文的研究对政教类专题片创作有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雷墨.“习式外交”塑造中国新角色[J].南风窗·双周刊,2016(6).

[2](奥)霍华德·墨菲.国外人类学读本:艺术即行为,艺术即证据[M].李修建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225.

[3]孟娇娇.讲故事塑形象:建构国家形象的公共外交叙事研究[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6(1).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跨文化传播纪录片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功夫熊猫》三部曲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商标品牌命名及其译词研究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