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句式交流

2019-04-01 06:23唐善计
体育教学 2019年2期

唐善计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多数体育教师对语言交流表达研究不够深入,常常因选择的句式不恰当,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结合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换句式;促交流;增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2-0081-01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的过程,沟通与交流则是师生交往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由于多数体育教师缺乏对语言句式表达的研究,有时往往因选擇不恰当的句式,导致师生交流效果降低。学生表面服从,内心却充满着怨气,出现敷衍、软抵抗等现象。因此,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句式与学生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一、拒绝反问句,改用疑问句,激发自我反思

存在问题:日常教学中,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不耐烦地批评一些上课不认真听讲,动作完成错误的学生。“难道你就没带眼睛来,刚才老师示范你没看到?”“难道这么简单的动作,你也完成不了?”……被教师一记“重拳”之后,学生内心的难堪之情无以言表,受自尊心的驱动很容易产生“敌意”心理。

解决策略:纵观上述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句式,多以反问句居多。而反问句在语法中具有强调肯定的作用,能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也正因为此,教学中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使原本试图善意的交流,却带有了斥责、讽刺的成分,学生从心理上自然难以接受。其实,我们不妨换一种句式来表达,效果也许会截然不同。如“你刚才是不是没有看清楚老师的示范?要不要老师再做一次?”“刚才是不是走神了,细节没看清吧?”“这个动作很简单,大多数同学已经可以完成了,你是不是要再下点功夫呢?”……如此,把反问句式改成疑问句式,同样的意思,语气却有了商量的味道,这时对原本没认真听课的学生而言,反而会觉得不好意思,他接下来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并且通过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师生情感上的交流。

二、规避强调句,换用委婉句,强化晓之以理

存在问题:不知是因为体育学科的特殊性,还是由于体育教师的性格问题,体育教师教学语言通常充满“霸气”。教学中经常看到,有的教师发现个别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动作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时,多数教师总会习惯性地警告:“谁教你这样做的,不允许这样。”“你的动作是错误的,必须这样!”“老师没让你停,你为什么停?”……语调中充溢着命令的气息,很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解决策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不再是文化课的专利,体育教学中我们同样应该鼓励学生有创新的思考,有时即使是错误的,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尝试,使其在体验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主动加以改正,这种尝试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况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很正常的,教学中能让其认识到错误,引导学生有效地改正错误,才是教师教的艺术所在。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交流时,可以尝试把强调式语句,改为委婉句,如“某某同学刚才你做的这个动作好像与老师教的不一样,这样做可能不太合理。”“你看,如果你要是能先练好这个动作,那么下一个动作就会更容易一些。”“老师没叫停的时候,尽量不要停,也许你多坚持一秒钟,你就成功了!”……如此不但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同时也彰显了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的教学理念。

三、减少对比句,变用鼓励句,提升激励效能

存在问题:“你们看某某同学,人家动作做得多漂亮,你们怎么回事?”“某某同学你的动作太难看了,得向某某同学学习。”“同一个老师教的,为什么大多数同学都能完成,只有你们几个不会?”……这是很多教师惯用的一种对比式评价,试图通过对比激励后进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殊不知,这种一边表扬,一边打脸的做法,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评价效果适得其反。

解决策略:激励性评价是一把双刃剑,应用得恰到好处,可以增强学生自信,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反之,则会适得其反。究其上述所言,一方面教师想通过对个别学生的表扬,立标杆,激发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想鼓励后进学生发现自己问题,并努力改正。想法不容置疑,但由于采用对比句式表达,很容易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对立,即后进生妒忌个别先进生,先进生看不起后进生,导致激励评价功能失效。建议在教学中,变对比式评价为鼓励式评价。如“你们看,某某同学前滚翻团身动作完成很好,低头、含胸、抱膝,一气呵成,如果大家在这几点上再下点功夫,动作一定也很漂亮。”既有表扬又有针对性的指导。再比如针对后进生还可以这样鼓励:“从你做的前滚翻动作看,目前如果能先把用力蹬地这一环节做好,你的动作质量一定会有大提升。”……既体现了榜样效应,又照顾到不同的人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