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点滴谈

2019-04-01 06:45孙妍伟
黑河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想象

孙妍伟

[摘要]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密不可分,作为压轴的“写”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作文教学是学生写好文章的基础工作,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小学作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灵感,表达切身体会。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打破框架模式,还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创新作文讲評体系,减轻学生的压力,学生才会把作文写好。

[关键词]表达交流;自主选题;作文讲评;想象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强调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四大内容之一的“写”,历来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在现实的写作评价中,又似乎偏向于情感及词汇的运用,忽视了真情实感的因素,而学生更是“谈文色变”。针对这一现状,教师更要重视作文教学。

一、减少学生负担,增强写作兴趣

提到写作,很多学生一是觉得无话可说,无文可作,不知从何入手,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不敢去想,不敢去写;二是觉得不知道怎么表达,“茶壶煮饺子——有口倒不出”;三是感到教师对作文的要求太高、太严,怕写得不好被教师批评、被学生嘲笑,从而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要避免这种现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放下心理负担,摆脱恐惧心理,轻装上阵。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习作的真正目的——写自己想说的,要说的;写自己经历的,感悟的。所谓心里想,手上写,只要是源于内心的最真实的东西,才能抓住人心的感动。因此,教师在作文课上不要对学生提出太多的要求,更不要一上来就把表达通顺、用词恰当、字数在多少左右的枷锁套在学生的头上,尝试给学生一个没有框架禁锢的课堂,让学生放飞自我,敞开心扉。教师可以针对一个话题让学生谈谈要写什么,从哪几方面写、怎么写。由于平时的阅读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加上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学生的作文才不会生搬硬套。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无论什么学科,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都是徒劳无功。兴趣对一个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总是心情愉悦地去学。所以,习作兴趣的养成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教师的素质不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的教材不同,因而进行趣味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对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哪个教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教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力气,学好这门功课。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教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这位教师的课。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应本着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写作氛围。对于一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此作为鼓励他们写作的切入点,培养学生写作的信心。教师的赏识,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积极性,而且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融洽了师生关系,从而为学生写作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这样,教师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敬的朋友。在心灵走近的同时,学生不由自主地想去跟教师学习,愿意跟教师学习,培养了良好的写作兴趣。

2.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方法,经常用也会失去其魅力。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习作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习作的关键在于词语的掌握、积累和运用,因此,在词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得有趣,教师可以把词语做成卡片,让学生排队做游戏;还可以让学生即兴用词语说一句话或一段话,既注重了教学的趣味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为习作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二、打破框架模式,让学生自由想象

语文课程改革十分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倡导自由表达。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激励、自主、开放、个性化的原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写作。

1.自由选题

写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复杂过程。鲁迅先生曾对创作过程作出很好的概括:“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完成一篇有质量的文章,并非易事,而自主选题和作文,变教师命题为学生自已命题,比较符合写作规律,利于学生展现习作个性。例如:每年的植树节,我都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或描写动人情景,或叙述难忘经历,或抒发真情实感,或表达启示感悟……总之,什么印象最深,感受最真切就写什么,题目自拟。学生热情高涨,所拟题目新奇多样,有以事件命题的,如《一起去植树》;有以地点命题的,如《在植树的山坡上》,有以受到的教育和启示命题的,如《一棵树的启示》……因为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写出了真情实感。

2.自由立意

习作要表达什么?如果硬把学生的思维套在教师的框架里,以教师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路,只会导致学生的作文大同小异,走进公式化的死胡同,压制学生的个性。所以,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选题的同时,启发学生从多种角度立意,重在把自己最深的感受写出来。以植树节为例,可以通过描写植树途中所看到的景物,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可以叙述在植树过程中看到曾经的小树,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抒发自己的感悟;可以通过叙述植树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助,颂扬集体主义、团结友爱精神等。只有作文立意新颖、独特,读起来才能感人至深。

3.不限体裁

新课标淡化了作文教学的体式,“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成为习作教学的主流。但是“淡化体式”并不等于“没有体式”,“文体不限”并不表示“不要文体”,而是要让学生自由选择体式和文体写作。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文本体式有很多,有以写景为主的,有以叙事为主的,还有经典童话、儿童诗、神话故事、古诗、寓言、科学小品等文体。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仿写、改写、扩写等形式尝试各种文体的练写。了解了各种文体,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形成了自由写作的良好氛围。

三、改变评价模式,做好习作讲评

构建合理的作文评价体系,可使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更加突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養成自我修改的好习惯。为此,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作文评价方式,运用鼓励式评价,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如一个好的修饰方式、一个恰当词语的运用、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场、一个新颖的表达方式等。要懂得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只要坚持下去,亮点的辐射面会越来越大。有一些教师虽然重视作文教学,大量布置练笔,但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未见提高,原因就是只重视数量而不重视讲评。当前的作文教学缺少讲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有的教师有畏难情绪,害怕讲评中出现突发话题,自身无法驾驭而陷入尴尬局面;另一方面,教师对讲评的作用认识不足,更谈不上潜心研究和精心设计了。在这种情况下,作文教学机械地沿着命题——提出要求——学生写作——上交作文——教师批阅这个程序进行,教师没有教的激情,学生没有写的热情,麻木的氛围让人感到压抑,学生又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来呢?改变这种现象的唯一做法,就是重视作文评价,抓好讲评。讲评是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讲评得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几篇作文进行重点讲评,以点带面,或者让一名学生在全班学生面前读一读好的文章,大家都来说一说这篇文章到底好在哪里,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认真去听,认真去思考,在评论的过程中又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指导学生写作,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另外,教师要改变评语匮乏的毛病。常见的“好”“阅”之类的笼统的评语,既缺少新鲜感,也缺乏启发性。久而久之,学生厌烦了,懒得看,反正看了也得不到什么启发和指导。实际上,教师的评语可以是眉批的,对于一个段落,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都可以写一些激励、赞赏的语言,或者划上一道波浪。当学生翻阅评语时,就会得到一种满足、快乐和期待。

总之,教师只要有一双发现的慧眼,有一颗贴近学生的童心,走进学生的内心,释放学生的压力,作文教学之路将会一片光明。当负担变成动力,当苦学变为乐学,当困惑变为幸事,作文不再是学生的负担,作文课也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树忠.个性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J].语文教学与研究(研究天地),2007,(12).

[3]胡彦芳.如何激发写作兴趣[J].新课程(上),2011,(07).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想象
跟随想象,发现童年的无限欢乐
快乐的想象
自由快乐地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有效干预 想象无边
超乎想象的雨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先想想再想象——看谁想得妙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