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男 何振海
摘 要:为全面把握日本当前博士生教育的发展状况,准确诊断其中存在的问题,日本文部科学省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开展了两次“日本博士人才追踪调查”。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博士生招生规模日趋减小,但在职博士生的比例稳步增长;博士生教育总评满意度较高,但不同专业领域也存在明显差异;博士生就业意向高度集中于学术领域,但实际满足情况不佳;博士生资助形式多元化,但受助博士生比例和资助额度仍较低。结合调查结果,日本从博士生教育的入学、培养、就业等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改革举措,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未来一段时期日本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
关键词:日本;博士生教育;“博士人才追踪调查”;改革走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第一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1996-2000年)中提出的“博士后研究員1万人支援计划”以及“研究生院重点化”等改革措施的实施,日本大学博士生教育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博士生规模迅速攀升。在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后,如何保证博士生教育质量日益成为日本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为全面掌握日本博士生教育的基本信息,准确诊断博士生教育及相关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而为下一步修订、完善博士生教育政策以及科技和人才等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NISTEP)于2014年和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两次“日本博士人才追踪调查”(Japan Doctoral Human Resource Profiling,JD-Pro),调查对象分别为2012年度和2015年度在日本各研究生院修完博士生课程的毕业生,调查内容包括考博动机、在读期间的教育和研究经历、接受资助情况、毕业后的就业及流动状况等。在全国范围内对博士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调查,并对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和相关信息进行专项分析,这在日本尚属首次。调查机构的权威性、调查对象的广泛性、调查内容的全面性,均使得这两次调查的结果能够较为详实地呈现出当前日本博士生教育的基本发展态势。同时,针对两次调查所反映的日本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日本政府和相关部门围绕博士生的招生、培养、就业等环节提出并开始实施相应的改革举措,这些改革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未来一段时期日本博士生教育的改革走向。
一、博士生招生规模日趋减小,但在职博士生的比例稳步增长
从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间,日本博士学位授予规模的增长率都超过了100%,2000年至2014年,日本的增速明显放缓。[1]日本2018年度学校基本调查的数据显示,2018年博士生入学人数是14904人,这是继2016年和2017年之后,日本连续第三年博士生入学人数少于15000人。与2003年博士生入学高峰的18232人相比,人数减少了3328人。2018年入学的博士生中,在职博士生共6374人,占博士生入学总数的42.8%,同2009年相比,在职博士生占博士生入学总数比例增长了9.4%(见表1)。
近年来,日本博士生入学人数的变化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其一,应届硕士毕业生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数不断减少。近十年来,日本应届硕士毕业生读博人数已从2009年的8000人减少到2018年的6625人,减少了17.2%。[2]2015年至2018年,硕士研究生的入学人数逐年增加,但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数却不断减少。这已经成为制约日本博士生教育发展的瓶颈。考虑到受日本人口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今后博士生入学人数会进一步减少。
其二,医学齿学系的在职博士生成为创造新增博士生的主力。2018年日本的在读博士中,有32644人是在职博士生,其中64.2%出自医学齿学系。[3]医学齿学系在职博士生人数的大幅增加是日本在职博士生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了获得医师资格,医学齿学系的学生需要接受6年制的本科教育,之后作为实习医生在医院研修获得薪酬。日本医学博士生课程可以直接招收6年制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获得博士学位而继续修读四年的博士生课程。因此,医学齿学系在职博士生人数的增加缓解了应届硕士毕业生读博人数减少带来的影响。
影响硕士研究生考博意愿的主要因素:一是民间企业对博士毕业生的聘用情况,二是博士生在读期间接受资助情况。[4]即使取得博士学位也不一定能够获得稳定的职业,这是导致博士生入学人数减少的重要原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研究生院重点化”政策的实施,日本的研究生院大量扩招,取得博士学位的人数也不断增加。但是,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可以提供的就业名额并没有增加,企业也因基础研究规模的缩小而减少博士的招聘人数。加上少子化问题产生的私立大学生源减少,教师岗位相应削减。因此,日本每年有大量的博士得不到长期聘用,有的甚至赋闲在家,“博士过剩”现象愈发严重。在这种就业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很多硕士研究生便会考虑攻读博士学位所花费的时间、金钱以及精力等成本,攻读博士学位的意愿也因此大大减弱。另一方面,在职博士生具有稳定收入,跟普通博士生相比,生活负担大为减轻,而且取得博士学位后也没有求职压力。因此,日本很多研究生院开设了晚间或是假日的博士生课程,此外还有部分远程教育课程,为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提供便利。除了在职人员自身的强烈读博意愿之外,这些举措也间接地促使在职博士生的人数稳步增加。
二、博士生教育总评满意度较高,但不同专业领域也存在明显差异
博士生教育质量满意度是博士生本人对学习经历的主观评价,实际上也就是对整个博士生教育过程运行好坏、导师学术指导效果的评价。两次调查都包括博士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的内容。尽管调查问卷的设问内容有所不同,但是从对博士生教育的积极评价方面来看,这两次调查的结果分别为78.5%(满意42.5%,基本满意36%)和72.2%(非常好25.3%,较好46.9%),积极评价的比例都超过了70%。[5]日本的研究生院十分重视导师组对博士生的联合指导。根据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实施的日本博士生教育研究指导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70%的学生通过参加导师组的专题讲座以及联合研究室的论文讨论会,接受过多位教师的学术指导。与未接受类似指导的学生相比,其个人研究能力有明显提升,对研究生院的满意度评价也较好。[6]日本博士毕业生对导师的学术指导以及博士生课程的满意度普遍较高,但是各专业领域的学术指导频率和质量差异明显。
其一,理学类专业的学术指导频率较高,但学术指导满意度低于其他专业。第一次调查对博士生接受指导的频率进行了调查,“每周一次以上的频繁指导”约为60%,“每月进行一两次指导”的大约30%,“指导频率更少”的情况为10%左右。此外,指导频率因专业领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以“每周指导一次以上”为例,理学类专业的比例最大,超过70%,其次是工学、农学和医疗保健类专业,每周指导一次以上的比例均超过60%,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指导频率相对较低,人文类为42.9%,社科类的比例则是51%。[7]日本博士生教育研究指导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80%以上的博士生对导师的学术指导给予积极评价。从专业领域来看,工学类专业的学生给予“很高评价”的比例最高,达到64.9%;其次是社科类专业(63.4%)、人文類专业(60.6%);理学类专业的比例最低,仅为46.1%。[8]该调查还对博士生课程的质量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自然科学类专业的课程满意度比人文社科类专业低。由于不同学科领域具有各自的特点,虽不能对博士生课程的满意度评价结果一概而论,但可以反映出日本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博士生课程存在一定问题。
其二,人文社科类专业的跨专业指导机会较少,多采用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式。第一次调查的内容还包括“接受学术指导最多的人是谁”,有83.2%的人回答是导师,选择导师之外的“同所大学相同专业的教师”和“同所大学不同专业的教师”的比例分别为6.3%和1.7%,此外还有回答接受其他学校的教师、高年级博士生以及博士后研究员等指导的博士生。[9]为了培养具有高度的专业水平以及宽阔视野的博士人才,日本通常采用多位教师对博士生进行联合指导的方式,但是在指导上起主导作用的仍是导师。同自然科学类专业相比,人文社科类专业不易开展跨学科研究,博士生接受其他专业的教师指导次数不多。并且,由于团队研究和跨学科交流的机会较少,研究环境相对封闭,因此高年级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员能给予人文社科类专业博士生的指导帮助也很有限。比起研究室内部的相互指导,导师多采用与学生一对一的指导方式。相对于其他专业,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整体指导频率偏低,这成为导致该专业的博士生在学时间延长或延迟获得学位的原因之一。从学科特点来看,人文社科类专业需要知识的长期积累,因此通过增加指导频率,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才会使研究环境更具活力。
其三,人文社科类专业学术化倾向仍很明显,教学培训提供不足。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大多在大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很多博士生在读博期间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学培训。一方面是跟博士生课程设置的狭隘性有关,在教学计划中很少提供教学方法的相关训练。另一方面也是博士生对课程重视不够所致。对于课程和研究的重视程度,有45.5%的博士生认为两者都重要,相比课程更重视研究的比例是40%,比起研究更重视课程的只占4.7%。[10]目前,日本博士生教育仍具有很强的学术化倾向,其中人文社科类表现得较为明显。人们普遍认为日本培养的博士人才只适合做学者和研究者,不适合进入企业工作。由于一些承担博士生课程和学术指导的大学教授以及博士生自身都对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缺乏了解,很多企业负责人抱怨博士毕业生的知识面狭窄,综合素质不高。因此,面对不断扩大的就业市场和博士毕业生多样化的职业发展,博士生教育不仅要重视提升博士生的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更要着力培养博士生的基础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领导力。
三、博士生就业意向高度集中于学术领域,但实际满足情况不佳
博士生毕业后重新选择职业的灵活度相对较小,对于博士生来说,在读期间需要认真思考职业规划并付诸于行动。鉴于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和社会化理论的指导,我们可以把博士生教育的链条延伸,将博士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纳入博士生教育体系中。[11]日本2018年度学校基本调查的数据显示,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比例是67.7%,其中正式聘任人员占53.6%,非正式聘任人员的比例为14.1%。[12]根据第一次调查的数据,2012年度博士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一年半期间,被大学及研究机构等学术领域聘用的人数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58.6%,可以说大部分的博士毕业生留在学术领域工作。但是,在学术领域任职的博士毕业生中,60.3%是任期制聘用,8.6%是可授予终身教职的任期制,获得终身教职的只占29.9%。[13]拥有终身教职的博士毕业生比例不高,学术领域的实际就业情况仍不理想。
在世界范围内,日本博士生教育的规模相对较小。从博士人才的数量来看,2014年日本每100万人口中取得博士学位的人数是121人,而英国是353人,德国是348人。[14]为了强化科技创新的基础实力,日本仍将培养大量青年人才并增强其科研活力。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日本对于博士生的职业发展并没有充分把握,职业发展前景不透明导致学生面对是否攻读博士学位时变得举棋不定。博士生的毕业出路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博士生入学人数的下降趋势不可避免。
其一,日本博士生在学术领域就职的观念根深蒂固。博士生在读期间埋头苦读,专心研究,毕业后在大学任教,这被认为是最理想也是最保险的就业出路。博士生一般都希望毕业后能从事与学术研究相关的工作,如果到企业就职,他们掌握的技能往往与企业的需求产生偏离,因此博士生缺乏在企业中寻求挑战,在非学术领域大展身手的意愿。从就业领域与博士生所学专业的关联性来看,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博士毕业生选择学术领域就业的比率较高,理学、工学和农学专业的博士毕业生选择学术领域就业的比率低,在企业工作的比率相对较高。[15]
其二,博士生职业发展多样化进程缓慢,博士人才向企业的流动率不高。第二次调查对4922名2015年度和2614名2012年度的博士毕业生分别做了毕业后半年到三年半的情况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度和2015年度博士毕业生的聘用单位中,大学和科研机构所占比例分别为52.6%和7.4%,52.3%和8.8%。2012年度的博士毕业生从大学和科研机构流动到民间企业的人数只占全体毕业生的3%,流动到非营利团体、私人企业等其他领域的比例只有8%。[16]博士毕业生从学术领域向企业的人员流动并不活跃。在日本,如果博士毕业生就职于学术界以外,雇主仍会将他们视为难以管理的特殊群体,认为他们只专注于自己的专长,所以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17]
其三,博士后研究员的职位缺乏稳定性,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低下。日本博士毕业生中,除去在大学和科研机构获得终身教职以及在企业就职外,还有一部分人选择在大学和科研机构担任任期制研究人员,即博士后研究员。博士后研究员的任期通常是1至5年,其中任期在3年以内的占60%以上,1年以内的占20%以上。从取得的收入来看,他们的平均年收入是300~400万日元。[18]2015年度的博士毕业生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就职的情况是,博士后研究员27.8%,特任助教24.1%,两者相加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半数以上,71.9%的人的聘用方式为任期制。[19]博士后研究员中只有10%左右的人能够在大学获得终身教职,还有15%的人被迫解除聘用关系。虽然很多博士后研究员仍然想在学术领域谋求一个稳定的职位,但是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不得不放弃学术理想,重新进行职业规划。第二次调查对在学术领域获得任期制聘用的2012年度博士毕业生进行了职业规划调查,56.3%的人回答“想作为研究人员在大学和研究机构获得一个稳定的职位”。从年龄分布来看,年龄越大的人的职业规划越不局限于学术领域和成为研究人员,回答“想从事能够运用研究经验的工作”的比率增高。[20]
尽管日本在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提出工作目标,要增加青年研究人员的终身制岗位,未来使40岁以下的青年教员数量占大学教员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21]但目前的情况是日本博士生就业问题依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工作岗位减少,民间企业又不愿意聘用博士毕业生。大学把握博士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现状,适时调整课程设置的反应速度还较慢。企业在招聘时明确告知博士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经验,以及聘用后的职业发展和薪资待遇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完善。
四、博士生资助形式多元化,但受助博士生比例和资助额度仍较低
日本已形成由日本学生支援机构贷学金、教学科研助理(TA·RA)、日本学术振兴会的科研奖励、学费减免和民间团体、财团法人以及各种社会团体提供的奖学金等多元化的博士研究生资助体系。[22]第一次调查的数据显示,外国博士留学生的学费减免率较高,有80%的外国留学生都会获得一定额度的学费减免。相比外国博士留学生,课程博士生获得学费减免的比例则小得多,只有39.6%。[23]在职博士生极少获得学费减免,学费通常由自己承担。博士生通常会向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申请贷款型奖学金,申请比例大概为40%。博士生就读的大学通常以赠予的形式提供奖学金,但能申请到的人数较少。第二次调查也对博士生学费的减免情况做了调查,2012年度和2015年度的博士毕业生中,学费“全额免除”和“部分免除”分别占12.1%和29%,12.9%和29.2%。[24]两个年度享受学费减免的博士生均为40%以上,受助比例保持相对稳定。尽管日本一直强调加大博士生资助力度,但是受助比例和资助额度并未显著增加。近年来,日本在实施博士生资助政策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其一,博士生在读期间经济负担沉重,获得资助的比例较低。根据第二次调查的结果显示,2015年度博士毕业生中,有37.8%的学生毕业时仍有需要偿还的贷学金和借款。80%以上的在职博士生和外国博士留学生没有借款,但是没有借款的课程博士生比例却不足40%。申请借款的课程博士生中,借款额超过300万日元的占42%。[25]日本课程博士生攻读博士学位的沉重经济负担由此可见一斑。日本一向重视博士生资助,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提出了20%的在读博士生可以获得相当于生活费数额(全年180万日元以上)的资助目标。但是,根据2016年度博士生课程学生经济支援状况调查结果发现,2015年度获得资助的博士生只有10.4%。[26]获得相当于生活费数额的受助者中,一半以上是接受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制度资助的博士生。
其二,竞争性研究资金缺乏稳定性,博士生受助名额和受助金额呈减少趋势。日本学术振兴机构的特别研究员制度等以博士人才培养为目的的资助中,获得相当于生活费数额的资助比例高,但在科学研究费助成事业等竞争性研究资金中,受助者和受助额都有减少的倾向。伴随高等教育市场化政策的推进,竞争性研究资金增加,这成为助研津贴等资助形式的主要财政来源。竞争性研究基金通常是专项资金或临时性的,作为经济资助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虽然稳定性的资助有诸如特别研究员制度等资助青年研究者的项目,但是受助对象也仅限在读博士生和一部分博士后研究员,且有名额限制。
其三,博士生贷学金免除的评价标准不透明,激励性和补贴性资助的比例不明确。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的贷学金分有息和无息两种,优秀的学生可以申请免还。但是以什么样的基准来免除优秀学生的贷学金,则完全交给研究生院来执行,而且执行免除政策时的评价标准不是很明确。博士生在毕业前都不清楚自己是否需要返还高达数百万日元的贷学金。这严重影响了硕士研究生的讀博规划,成为阻碍他们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重要原因。博士生的经济资助通常被认为是在国际大学竞争中吸引优质生源的重要手段,实施激励性资助情况居多。但在多样化的日本博士生资助体系中,目前激励性和补贴性资助的比例尚不十分明确。由于博士生各项资助的资助主体和资助方式不同,实施的资助略显分散,因此,对于日本博士生资助的整体情况,目前还较难把握。
五、结语:日本博士生教育的改革走向
博士是知识产出与科技创新人才中的核心力量,他们在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等学术界、产业界的许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应届硕士毕业生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数减少,日本在培养优秀青年人才方面遇到不少难题。由于获得博士学位后的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很多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在面临学术职业选择时显得犹豫不决。[27]尽管日本每年有大量的博士生毕业,但是他们却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很多企业不愿意聘用,博士生的职业发展受到阻碍。因此越来越多的优秀硕士毕业生不愿意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生的质量下降,就业率低,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28]为摆脱博士生教育发展困境,日本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并开始实施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鼓励在职人员、加大资助力度,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培养体系,转变就业观念、推动产学结合等,同时还尝试通过更全面的追踪调查为博士生教育的持续改革提供参考。这些举措,较为清晰地反映出未来一段时期日本博士生教育的改革走向。
首先,在博士生教育入口,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在职人员继续深造;加大博士生资助力度。2016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了“第三期研究生院教育振兴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2016年至2020年的研究生教育工作重点,鼓励在职人员继续深造成为七个基本改革方向之一。[29]日本政府将目光投向近年来人数不断增加的在职博士生。由于在职博士生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也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不但没有博士毕业后找工作的焦虑不安,反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成为企业的“即战力”。日本的大学也为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创造积极条件。筑波大学的博士生课程“早期毕业项目”招收具有一定研究业绩和研究能力的在职人员,在学制为3年的博士生课程中,如果在职博士生达到学位授予条件,最短可以一年获得博士学位。[30]此外,“第三期研究生院教育振兴实施纲要”还明确提出要继续加大博士生资助力度,充实竞争性经费,用于日本学术振兴机构的特别研究员制度以及科研助理等,进一步扩大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的奖学金事业,对各大学的学费减免政策予以经费支持,减轻博士生的经济负担,吸引更多的优秀硕士毕业生攻读博士学位。
其次,在博士生教育过程,明确博士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跨学科的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日本政府于2018年4月实施了“卓越研究生院计划”。该计划以“博士课程制教育引领计划”的成果作为基础,通过产业界、学术界和政界的广泛参与,旨在培养具有创造和灵活运用新知识,解决社会问题并为社会带来创新,能成为“智慧专家”的博士人才。[31]面对培养的博士生知识面狭隘、专业化倾向严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批评,日本对博士生培养过程进行变革,打破硕博之间以及专业之间的壁垒,开拓博士生视野,密切他们与社会的联系,使之能够成为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创新引领型人才。另外,日本还将提升博士生教育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教师与博士生的跨专业交流平台,实施研究伦理教育,完善博士论文指导和审查制度,密切关注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情况。[32]
再次,在博士生教育出口,转换博士生就业观念,加强产学结合,促进博士毕业生向产业界发展;改善博士后研究员的研究环境,提高生活保障。2017年1月16日文部科学省召开了第77次人才委员会,会议上提出要促进博士毕业生的职业多样化发展,呼吁博士生摆脱“博士毕业后所有人都能成为大学研究者”这一思想观念的束缚。[33]博士生教育要强调专业性,但必须得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接轨,因此需要鼓励企业接纳博士生实习,完善博士生的实习管理制度。日本力图构建校企合作中防止学生泄密和责任追查等风险处理的新模式,并致力于使其在全国普及推广;继续开设“理工系人才培养产官学圆桌会议”,为产业界和学术界提供积极对话的场所。[34]任期制的博士后研究员经济压力大,他们需要不断寻找下一个职位,因此无法专注于科学研究,很难有创新性科研成果。为保持博士后研究员队伍稳定,日本政府建议大学通过扩大运用企业委托研发项目中的间接经费以及外部资金的自由度,建立“人员费银行”,确保科研人员获得劳务收入。
除上述改革举措外,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由于2014、2016年两次调查在日本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反响,因此日本政府计划开展持续性的博士生教育调查活动,通过定期实施毕业博士调查、构建权威性的博士人才数据库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作为调查的主导者,科学技术学术政策研究所除了定期实施“日本博士人才追踪调查”之外,还着手推进“博士人才数据库”(JGRAD)建设。“博士人才数据库”通过初始登录、在读期间调查、毕业调查和毕业后登录四个阶段,把握博士生的基本信息以及博士毕业生的研究活动和职业发展情况。当聘用单位发生变化时,博士毕业生需将对其职业信息进行及时更新,进而保证对博士人才的职业发展信息进行持续准确跟踪。目前“博士人才数据库”已获得日本国、公、私立共42所大学的协助,正处于调试准备阶段。今后将根据试用结果对数据库进行完善,力争早日用于日本博士人才的信息跟踪。
为了确保博士生教育能够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日本政府和相关部门以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和博士生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博士生教育与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紧密结合,在博士生招生、培养以及就业等环节实施了具体的改革措施。但是,这些改革措施能否真正提升日本博士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和国际科技竞争的需要,还需对此予以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1]王传毅,赵世奎.21世纪全球博士教育改革的八大趋势[J].教育研究,2017(2):143.
[2][3][12]文部科学省.学校基本調査平成30年度[EB/OL].(2018-07-23)[2018-11-09].http://www.mext.go.jp/component/b_menu/other/__icsFiles/afieldfile/2018/08/02/1407449_3.pdf.
[4]文部科学省科学技術·学術政策研究所.日本の理工系修士学生の進路決定に関する意識調査[EB/OL].(2009-03-14)[2018-11-09].http://data.nistep.go.jp/dspace/bitstream/11035/895/1/NISTEP-RM165-FullJ.pdf.
[5][15][16][19][20][24][25]文部科学省科学技術·学術政策研究所.「博士人材追跡調査」第2次報告書[EB/OL].(2018-02-20)[2018-11-09].http://data.nistep.go.jp/dspace/bitstream/11035/3190/5/NISTEP-NR174-FullJ.pdf.
[6][8][10]文部科學省科学技術·学術政策研究所.博士課程修了者調査 2011:我が国の博士課程における研究指導?教育に関する調査研究[EB/OL].(2012-12-25)[2018-11-09].http://data.nistep.go.jp/dspace/bitstream/11035/1177/6/NISTEP-RM217-FullJ.pdf.
[7][9][13][18][23]文部科学省科学技術·学術政策研究所.「博士人材追跡調査」第1次報告書-2012年度博士課程終了者コホート[EB/OL].(2015-10-27)[2018-11-09].http://data.nistep.go.jp/dspace/bitstream/11035/3086/18/NISTEP-NR165-full.pdf.
[11]罗英姿,张佳乐,顾剑秀.毕业博士调查: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新工具[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11):26.
[14]文部科学省科学技術·学術政策研究所.科学技術指標2018[EB/OL].(2018-08-16)[2018-11-09].http://data.nistep.go.jp/dspace/bitstream/11035/3208/79/NISTEP-RM274-FullJ.pdf.
[17][美]鲍威尔,格林.全球博士教育[M].查岚,等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79.
[21]内閣府.第5期科学技術基本計画[EB/OL].(2016-01-22)[2018-11-09].http://www8.cao.go.jp/cstp/kihonkeikaku/5honbun.pdf.
[22]李冠男.日本博士研究生资助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黑河学院学报,2018(2):20.
[26]文部科学省高等教育局大学振興課,株式会社インテージリサーチ.平成28年度「先導的大学改革推進委託事業」博士課程学生の経済的支援状況に係る調査研究報告書[EB/OL].(2017-03-12)[2018-11-09]http://www.mext.go.jp/a_menu/koutou/itaku/__icsFiles/afieldfile/2018/03/12/1402017.pdf.
[27]小林淑恵.若手研究者の任期制雇用の現状[J].日本労働研究雑誌,2015(7):39.
[28]日本経団連.産業技術委員会.大学院博士課程の現状と課題(中間報告)―次代を担う博士の育成と活用に向けて[EB/OL].(2007-01-09)[2018-11-09].http://www.keidanren.or.jp/japanese/policy/2007/020/chukan-hokoku.pdf.
[29][32][34]文部科學省.第3次大学院教育振興施策要綱[EB/OL].(2016-04-13)[2018-11-09].http://www.mext.go.jp/b_menu/houdou/28/03/__icsFiles/afieldfile/2016/04/15/1369696_1.pdf.
[30]筑波大学.社会人のための博士後期課程早期終了プログラム[EB/OL].(2018-09-13)[2018-11-09].http://www.souki.tsukuba.ac.jp/leaflet/leaflet2018.pdf.
[31]文部科学省.平成30年度大学教育再生戦略推進費卓越大学院プログラム公募要領 [EB/OL].(2018-06-01)[2018-11-09].http://www.mext.go.jp/component/a_menu/education/detail/__icsFiles/afieldfile/2018/06/01/1403375_01.pdf.
[33]文部科学省.人材委員会(第77回)議事録[EB/OL].(2017-02-14)[2018-11-09].http://www.mext.go.jp/b_menu/shingi/gijyutu/gijyutu10/gijiroku/1382214.htm.
(责任编辑 陈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