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润
赵博海简介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兼职教授
辽宁传统文化学院兼职教授
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获得者
书法艺术展示获奖情况
1994年书法作品入展全国首届正书展
1995年书法作品入展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
1997年书法作品入展首届世界华人书画展
1999年书法作品获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最高奖”《全国奖》
1999年书法作品入展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展
1999年书法作品获第四届全国书法电视大赛优秀奖
2000年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展
2000年书法作品获辽宁省首届新人新秀书法展三等奖
2002年书法作品(历届全国展获奖者)应邀参加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大展
2003年书法作品应邀参加第一回全中国代表书家赴日书法展
2004年书法作品获辽宁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群星奖》书法银奖
2005年6月为辽宁千山风景区弥勒宝塔碑记书写碑文
2011年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
2014年获全国文联系统职工书法美术摄影展书法优秀奖
2016年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张玄墓志技法解析》专辑
初春的下午,记者如约来到著名书法家赵博海的工作室,屋内陈设简约,班台上的笔墨纸砚彰显出屋主人的兴趣与品位,整个房间弥漫着沁人的墨香。身为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赵博海精神矍铄,聊起陪伴他大半生的书法艺术如数家珍。
少年——显现书法天赋
说起对笔墨的兴趣,赵博海称这得益于喜爱书法的父亲。
中学毕业后,赵博海到上海当兵。大上海的文化氛围加上少年时获得的赞许,激发起他对书法的喜爱。只要有时间赵博海就逛书店买字帖,每星期仅有的一天休息日他都要去文房四宝店欣赏名人字画。平日里他还养成了剪报的习惯,每当看到报纸上刊登有书法作品,他都会剪下来贴到本子上。从那时起,赵博海的人生与书法艺术已经分不开了。
青年——痴迷书法,砥砺前行
喜爱书法的赵博海在学习创作中静中寻乐,甚是欢喜。上世纪80年代,赵博海到江苏昆山部队任职,每逢夏季部队实行午睡制,战友们在寝室呼呼酣睡,他却利用这段时间学习、读书、练书法。用赵博海的话说,这样既能让他忘却背井离乡的孤独感,还可以化解繁重的工作压力,更大的益处是从书法中感受到了充实和快乐。
在部队期间,赵博海结识了陆家衡等当地的书法名家。每逢节假日,赵博海都要邀请这些名家到部队为战士做书法示范、交流。这期间,对赵博海影响最深的是著名书法家高式熊老先生。高老先生的书法、篆刻功底非常深厚,那会儿赵博海看了很多关于篆刻方面的书籍,因刀法多样而产生了困惑,不知道怎么才能把字刻得更好。高老先生的一句“执刀和执笔无定法”令他茅塞顿开。自此,赵博海把古人的方法与自己的理解相融合,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篆刻风格。不久,他的篆刻作品“有志者”和“事竟成”在《空军报》上发表。“虽然现在回头看那时的作品还不太成熟,但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媒体上发表作品,也算是激励我前行的动力。”赵博海谦虚地说。
中年——汗水加悟性,
成就一代名家
1988年,已经结婚的赵博海调回沈阳,他将平日里省吃俭用的钱买来的石头、刻刀、书籍塞满了整整两大行李箱。前来迎接他的岳母误以为是带回来的礼物,甚是欣喜,没成想到家一看是一堆石头。
多年来,赵博海笔耕不辍。他利用业余时间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学习期间,他认真梳理了《中国书法史》,从中了解文字演变、创新、形成的过程,仔细阅读学习资料,《行书字帖选》《楷书字帖选》《篆书字帖选》等许多与书法相关的书籍都被赵博海熟读。天才离不开勤奋,赵博海仅《兰亭序》就临摹了几百遍,伏案挥毫至凌晨三四点钟成了生活常态,废寝忘食成了家常便饭。
著名书法家董文评价赵博海的书法:长于楷则,善八分隶变,倾心行草,诸体兼攻,熔冶一炉,终以楷法而脱颖。1990年,赵博海无意间看到了《张玄墓志》楷书字帖,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临摹不下数百遍,中楷的沉着、清秀、劲健、细润和淡雅在他的笔尖下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一年时间,赵博海就先后参加了三次大展,其中以《张玄墓志》风格创作的作品入选了全国首届正书展。首次踏入全国展的大門无疑是对他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极大肯定,也奠定了他在书法界的影响。
1998年,赵博海调入辽宁省文联工作。为了将自己的书法爱好与工作完美结合,他放弃办公室主任一职选择当一名书协干事。他在推广文化交流活动中更是不遗余力,多次组织各种书法班,每逢重要的节日还要举办书法展等等。为了挤出时间创作,他每天七点半前一定会到单位,晚上则是最后一个下班。在1999年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上,赵博海又一举折桂,摘得最高奖。此后赵博海多次入选国家级书法展,享誉省内外,跻身名家之列。
晚年——功成名就崇尚艺德
赵博海虽身为名家,仍不忘初心,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多年来,他多次参与组织辽沈书法名家走基层,激发百姓对传统艺术的喜爱与追求;连续多年到各地市辅导书法爱好者,挖掘培养新人。赵博海认为,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被人们认可、传承需要很多因素,首先政府要提倡,将书法艺术上升到一定高度,才能使书法人拥有荣誉感,得到尊重,只有这样书法爱好者才会增多。其次,要将书法传承下去,必须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肯付出肯吃苦。第三,书法不单纯是艺术品,它还包括书写者的人品、学识、志向。
现代社会,毛笔已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一名书法人,赵博海深感责任重大,在2017年参与辽沈首届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并担任评委期间,他多次深入学校向小学生讲解书法知识。看到学校书法师资力量有限,赵博海在牵挂之余,呼吁社会要打破体制界限,让有才之人扩展到学校传承书法知识。
“书法追求不分退不退休”,赵博海说。2018年7月,赵博海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现在他兼任辽宁省直属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兼职教授。未来的日子,还要拿出相当的时间对书法艺术特点进行系统地梳理,还要续写历代书法理论、解读书谱、研究书法热点问题等等。此外,他还计划进行书法知识教育,退休生活显然已被赵博海的宏伟规划填充得非常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