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违和感:基于熵理论下的视觉信息秩序整合与设计研究

2019-04-01 03:14陈贤望
设计 2019年6期
关键词:设计思维

摘要:为促使视觉信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整合与设计从而达到便捷有效的传播目的。分析信息时代中纷繁杂乱的视觉信息干扰着视觉传达秩序的原因,从信息熵的视角透析信息可视化整合设计的必要性,结合最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原理,并融入物理学中的熵定律进行跨专业多维度的视觉信息秩序整合设计研究。提出熵减意识的理念和熵减设计的方法。该理念与方法可为当下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一些新的理论建议与补充。

关键词:视觉信息 熵减 秩序整合 设计思维

中国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9) 03-0096-03

引言

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大爆炸”时代悄然而至,在带来大量有益信息的同时,也掺杂了许多带有误导性或重复的信息,甚至产生了很多难以识别的无效信息。如何在这个庞杂混乱的信息世界里找到一种与信息沟通的有效手段显得至关重要。在看似杂乱无章的信息碎片中经过一系列巧妙的思维加工,定位出要解决的问题,立足于设计哲学的高视角,结合市场机制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做充分的有机整合,然后给出一个焕然一新的、可持续的、赋有人情味的优化解决方案,这是新时代赋予设计的使命。不论是对视觉传达设计而言,抑或是对其他门类的设计来说均有着不可替代的时代意义。文章以视觉传达设计为切入点,进而延展至信息可视化的秩序整合设计,从而打破常规意义上的设计界限,从不同维度、门类、视角上反思新时代背景下本土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方法。

一、设计中的违和感

(一)“违和感”在设计中的释义

违和感的本意是指当一个事物与另一个有关联的事物或周围的环境比对后产生的不协调、不统一的感觉。设计既不是模仿人们见过的东西,也不是挖空心思创造完全无人熟悉的事物,而应致力于创造“好像有人见过但其实谁也没有见过”的东西[1]。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就是设计中的“违和感”。美克家具旗下的国际潮流家具品牌YVVY所奉行的一贯理念是:和所有的不可能一拍即合(Hit it off with impossibilities),设计中往往就需要这种营造“违和感”的意识。譬如MUJI(无印良品)的设计,这些看似零零碎碎的日用品,经过MUJI的重新淬炼与设计后,消除无谓的矫揉造作,保留产品最原始的功能性,在实用与简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看似有点格格不入,实则是简约实用的好设计。因为它尊重每一个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了充分的考量与功能组合模块化的再设计。(如图1)所示,由日本著名工业设计师深泽直人为MUJI设计的一款音乐播放器,它的设计融入了JL时的回忆,小的时候电灯和电扇都是拉线的,这款CD player采用了通感似的情感化设计,用拉线代替开关,只是这么一个微小的创意细节,看似格格不入却勾起了无数人的温馨记忆,恰到好处地在设计上營造了一种视觉上和心理上的“违和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设计还曾获日本国家优秀设计奖和德国IF设计奖金奖。再如IEKA(宜家)的设计,简约、实用、环保且又不失美感,这就是IEKA家具设计的宗旨,大到一张床,小到一根针,在设计上总是力求营造一种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违和感”,一种清新脱俗的“违和感”,一种极具文化符号意义的“违和感”,同时又具有一定前瞻性和包容性的“违和感”。

(二)由“违和感”引发的设计思考

MUJI也好,IEKA也罢,这些设计绝非在刻意卖弄,而是对极简设计深入理解后的理性行为,是对物品在功能合理开发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衍生出来的设计风格,是由点及面的逻辑结构创意设计。基本上我们可以把这样的一种设计思维模式叫作秩序整合化思考方式,它的突出特点就是剥洋葱式地找到对象最核心、最本质的功能属性,然后去糟求精将其最大化、最佳化地合理呈现出来。不只是单纯地设计外形,设计出来的作品同时必须具备向用户传达某种信息的功能。所谓设计,不只是单纯地让某个事物的外在看上去有多炫酷。设计本质上是研究如何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事物更直接清晰地表达出来,将理论落于实处,让事物隐藏的部分被人看到[2]。设计研究者维克多·巴巴纳克认为:“所谓设计,就是一种为形成某种有意味的秩序与状态所作的有意识的努力。[3]”学会营造设计中的“违和感”语境,在一定程度上是当代优秀设计师所该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集中体现了设计谋划中的取舍意识和平衡观。

二、熵理论的启示

(一)熵定律概述

“熵”的概念源自物理学,指系统混乱状态的量度。最初用来描述热力学问题,如今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文化学、信息论等领域,在不同学科研究中有更为具体的引申义,是各领域十分重要的参量。根据熵定律,每消耗一定的有效能量熵便增加,熵增加则意味着有效能量的贬值与混乱的增值。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造了人类历史高度的物质文明,在高速、高效生产的同时也创造了高耗能、高消费和高污染的极致,使得整个生态系统的无序化程度持续增大;再则,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今天交错着庞杂的信息流,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信息混乱和视觉干扰,影响着信息社会的秩序稳定。理查德索尔沃尔曼在《信息饥渴》中指出,“每天充斥我们感官的大量资讯并不是零散的信息,而仅仅是数据而已”。有研究表明人所感知的外界信息有95 0来自视觉,悦目动心也因此成为重要的设计思维和方法以及评价标准。人类的视觉,是通过视觉系统的外周感觉器官(眼)接受外界环境中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刺激,经中枢有关部分进行编码加工和分析后获得的主观感觉[4]。“熵”这一概念出现后,就与信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波尔兹曼曾写道,“熵是一个系统失去了的‘信息的度量”。熵的获得永远意味着信息的丢失,而不是别的。一个系统有序程度越高,则熵就越小,所合的信息量就越大,反之,无序程度越高,则熵就越大,信息量就越小。信息熵并非描述系统无序状态,而是表示系统有序程度,指系统获得信息后,无序状态则减少或消除。这对当下不断发展壮大中的设计体系而言,各个不同方向的设计似乎都与“信息”脱不了干系,尤其是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广义来说并不仅仅是以电脑为工具的平面设计,而是通过电脑和信息技术拓展的视觉,探究人的感觉能扩张到什么程度。所以,以信息视觉化的方式来探索信息表现力,并以此来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这是广义上的视觉传达[5]。可见,新时代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对视觉信息做秩序整合设计,甚至于还涉及到视觉信息以外的其他感官的信息。

(二)简述信息熵与设计

信息论认为,任何物质都会作为信源不停地向周围环境发送它所特有的信息,并与环境中其他物质发送的信息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信息空间分布[6]。设计从一定程度上说其本质就是将事物可视化。事物的可视化即信息的可视化,所以对信息的梳理与提取尤为关键,这需要设计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与分析力。洞察力来源于对生活细节的留意与观察,分析力来源于对市场行情的把控与定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拥有足够的生活体验与洞察,这是设计师设计灵感的源泉,但若没有对市场行情以及消费群体的消费方式做到很好的把控與分析的话,那么再好的设计也是水中望月;反之,一味地注重市场机制和消费方式,那么做出来的设计亦难免流于俗套,缺乏内在的文化底蕴。日本当下著名设计师佐藤卓先生曾说,“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设计,既有让日常活动变得更加便捷的设计,也有让生活充满乐趣的设计;在经济的层面上,设计存在着商业性,或者说借以商品的销售来传达某种设计意念,因而设计师的职责不是单一的”。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对现有事物的归纳整合与再创新,以求得更加符合人们既有生活方式的产品或引领更科学合理更健康前沿的生活方式。我们身处的环境不仅是现在和过去不一样,更重要的是现在和将来也势必不一样,正是这样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性的破缺,才使全新的探索思维能够从固有的有序向右思维中走出来,形成自己的演化过程,这就导致了新的无序的探索思维[7]。如果说能量之序是宇宙自然的规律,那么设计之序将会是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新智慧。

三、设计中的熵减意识

(一)推进视觉信息的秩序整合设计观

在西方,图形设计也称视觉传播设计。它包含着两个互相联系的目标,既要向受众传达信息,还要让设计赏心悦目,以加强信息的传递。目标能否达到,取决于设计人员对设计介质以及设计问题的了解程度。在这一过程中,设计方式关注的重点从普遍的视觉概念已慢慢转向更具人类学意义的、不断变化的文化感[8]。视觉信息,顾名思义即眼睛能看到的信息,一切关于“看”的信息几乎均可以称为视觉信息。现实中,视觉信息往往是繁杂凌乱地充斥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单独的视觉信息并无特定的指向性,但当其按一定的逻辑结构排列组合在一起之后就会由原来的无指向性转为有指向性。指向性的精准度源于设计师对视觉信息的整合归纳与创新表达,说到底,这就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思维与方法。通过深入的调研与广泛的收集,提炼出有效的信息资源,然后整合信息并构建有意味的视觉秩序,选用最精准的视觉符号予以表达并物化为有效载体,最后用优化的、科学合理的渠道予以传播,这就是信息整合设计的最大有效值。《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有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然而,我们对于繁杂的视觉信息的处理却往往需要加点逆向思维即“万物生三,三生二,二生一,一生道”。这里的“万物”指的是大干世界里繁杂的视觉信息,而这个“道”则是我们最终要传达给人们的品牌理念或文化特质。人们常说“设计是复杂的思考加简约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现今设计师的职责在于如何寻找并找到事物之间潜在的关联以及社会潜力,将其科学合理地激发出来,并使其与周遭的环境产生关联,用设计的方法与渠道使其与“物”、“社会”及“人”产生有效的、有机的互动,进而形成积极的、良性的循环。这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熵减意识的集中体现。

(二)“简而不单”的减法思维

减少设计中的“熵”则意味着我们要成功避开“无用功”的设计,尽可能做行之有效的设计,即对现有资源做到全方位整合,最大化、最佳化利用;对既有信息做到更科学更合理更人性化的传播,这就是降低“熵”的设计也即“熵减设计”。好比一把瑞士军刀,既省空间又省材质,简简单单却蕴藏了巨大的功能。“熵减”即是在一个存在着的系统内减少混乱而增加秩序、合理配置有限资源,进而达到“以少胜多”的序化稳态的发展。就视觉信息设计本身而言,是指用最精炼的元素(信息结构)通过秩序整合设计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表达最精准、最丰富的思想理念。熵减意识下的设计,即资源的全方位最大化最合理化利用距离日常的生活并不遥远,因为它就显现在各个具体设计的细节中。Apple设计的灵魂人物乔纳森·艾夫(Jony lve)曾说,“我们秉承的设计理念是用最少的元素体现最大的精致。我们可以为了找到一个简洁的解决方案而费尽心机,因为作为物质的个体,大家都能理解什么是简单明了”。某种意义上说,视觉信息亦是一种文化的衍射。设计归根究底来讲还是一种对文化的解读与整合。日本当下著名设计师佐藤卓先生曾说,在保持好奇心和追问态度的状态下,走自己的路,在我看来是设计师维续锐性和创造力的根本。“大设计”需要“小思辨”,小思辨就隐藏在日常生活中,越小越好,越细越精,用简约化解繁琐的思维来以柔克刚[9]。简单的事物并非剔除信息,而是以简单的形式包容所有的信息[10]。在视觉信息的秩序整合与设计上亦更是如此,着眼于方寸间的不断提升却赢得了整体的完善。“简洁”是一种深思熟虑下的产物,有着丰富的底蕴和背景,化繁为简,最后呈现出一种精致简约的状态,如同汉语中的成语,是一种高度的凝练。就像乔纳森·艾夫(Jony lve)所说“简洁就是挖掘复杂性的深度”。在清新脱俗的背后,更多的是全方位的思考、舍与得的决断㈣。设计,除了是对功能、审美、材料等众多因素的综合考虑外,更多时候其实还是在对解决问题时的取舍考量(如图2、3)。

四、熵减设计

(一)由熵减意识导出熵减设计的必要性

资源的消耗是不可逆的,如同视觉信息在传播中亦是不可逆一样,简洁有序的视觉信息往往能够传达给人清晰明了的目的,反之则使人产生视觉混乱,接收不到该有的传达目的,导致了信息传达的紊乱与错位。故此,通过对熵原理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真正有效的视觉传达设计实际上是视觉信息的有效整合与传播设计。整合是方式,传播是目的,视觉信息的有效整合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传播目的。从整合设计的立场出发,选用有效的设计方法将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或未被引起注意的事物进行解构、放大、剖析并重新建构表现出来,营造出一种恰如其分的“违和感”,从而达到以少胜多、化零为整、有效有序的设计目的,这是熵减设计的精髓所在。所谓“熵减”就是降低熵、减少熵,调整结构,整合资源,增加有效秩序的一种设计思维与方法。从熵定律的研究中不难发现,随着事物的不断更新换代与变化发展,在一个系统内熵是无法消除的,由此可见熵增也是无法避免的。打个不太贴切的比方,这就好比电脑系统一样,新安装的系统运行起来无比流畅,但在操作过程当中随着文件的日积月累与网络痕迹的不断叠加最终导致系统的运行速度降低或崩溃,这就是熵增带来的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电脑系统进行整理维护便显得格外重要。设计亦是如此,从耗散结构论的角度来说,也需要时不时地进行整理归类,从而达到有效有序的设计。比利时科学家1.Prigoing(普利高津)把“耗散结构”定义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环境不断地交换物质和能量,在一定条件下自发形成的有序结构”[12]。以下可以通过一个形象的示意图加以表示(如图4)所示。

(二)熵减意识与熵减设计基调下的“违和感”

未来科技是动态的、教育是生态的,文化是恒態的。设计积累是创造未来的源泉,探索寻找是设计积累的依托,未来社会的生活需求是设计者和设计教育的基础,能源是我们未来得以生存的保障。所以,设计永远在探索能源的路上……[13]设计中的“违和感”并不是指刻意地做—点与外部环境格格不入的造型或者是鹤立鸡群式地将个性化夸张放大。而是一种冷静的深思熟虑后的行动,是通过对事物本质的挖掘与分析,对视觉信息的整合归纳,对功能性与审美性的高度统一,进而思考并设计出紧扣事物本质,并赋有文化特质的有序设计也即减熵设计。繁复的信息结构和杂乱的事物链干扰,常常使事物的特质往往会被不经意地掩藏在一些不易被觉察的细节当中。因此,整合信息,整合资源,将不易被察觉的细节挖掘出来并做有效化的处理,从而营造出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直效性,这就是视觉信息设计中构建“违和感”的精义所在。之所以违和是因为被隐藏的一些细节或信息被挖掘再现了,或许会很不起眼,但却非常合乎情理,这是一种看似无意识的“有意识”设计,进而深入挖掘并寻找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各种关联,可以是外在的关联,也可以是内在的关联。“关联”是设计思维的出发点,寻找“关联”是设计表现的切入点,表达“关联”是设计整合的落脚点,建构“关联”是设计创新的突破点。不论是找到一种新的关联抑或是建构起一种新的关联对于事态本身而言均是一种有利的“违和感”,往小了说有利于设计产品的有效表达与吸引力,往大了说则有利于刺激本土设计行业的一池春水。

结语

当下,熵定律已远远超越了作为一个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范畴,而成为一种全新的发人深思的世界观。结合熵定律,发展新时代语境下的信息整合设计观,反思透支资源的高熵设计,树立起有本土文化特质的设计思想与伦理,这有赖于熵减意识的培养和熵减设计的执行,也是熵原理对设计这门综合交叉学科的现实启迪意义。我们切不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透支人类未来发展的资源。对于整个生态系统而言,虽然“熵增”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设计”让世界变得更有序、更科学、更健康,也更美好,这不单单是我们作为新时代设计师该有的责任意识,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景。

参考文献

[1]佐藤大(日)佐藤大:用设计解决问题[M]邓超(译)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100

[2]佐藤大(日)佐藤大:用设计解决问题[M]邓超(译)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 194

[3] Victor Papauek,M,Desigu For The RealWodd,New York: Vau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p4

[4]张学忠设计思维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16

[5]赵璐,张儒赫,陶然INFOmedia构筑生活:信息设计与新媒介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82

[6]张继国(美)VijayP Smgh信息熵——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41.

[7]顾善凯从有序到无序 面对多元化设计格局的探索思维[J]设计2017 (23):50-51

[8]辛艺华图形语言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70

[9]陈贤望设计即平衡 由存在主义哲学观引发的思考[J]湖南包装(32),2017: 26-28

[10]佐藤卓(日)蔡青雯(译)鲸鱼在喷水[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302

[11]王若星,王渤森极致简约 由苹果产品的设计风格引发的思考[J]设计2017 (14):112-113

[12]张继国(美)Vijay PSingh信息熵——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25

[13]宗明明设计与能源[J]设计 2018 (23):7

猜你喜欢
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及其对大学英语项目式教学活动的启发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产品设计中的意境美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浅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设计艺术理念
谈创造性思维在设计中的运用
多维空间造型在《立体裁剪》教学实训中的探索
“设计思维”为中国CSR注入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