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民族地域文化景观营造初探

2019-04-01 02:55江汇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景观营造广西高校

江汇

摘要:民族文化反映了某个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是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知何更好地通过吸收民族地域文化,打造高校的民族地域文化景观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在论述了校园文化景现意义的基础上,从文化元素常见的表现形式入手进行探讨,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思考,以期对广西高校民族地域文化景观的营造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广西高校;民族地域文化;景观营造

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族群的灵魂,是独有的文化景观。高校的文化建设注定探究高校文化建设和民族传统文化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也离不开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坚实的后盾[1]。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景观,可以使在校园学习生活的师生们不由自主地被校园文化吸引和感染。

1 营造校园文化景观的意义

1.1 增强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高校的校园文化景观与其自身历史沿革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区别于校园外部空间的城市景观,具有更深层的育人韵味;同时,也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校园景观,具有浓厚的地域代表意义[2]。文化类景观可以增加环境空间的生命力,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设置能体现校训、校风、学风、师德、师风等景点,如刻有校训的景观石、展现学風的景观雕塑和提倡师德的标语牌等,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可以引发师生的共鸣和联想,有启迪心灵的作用。

1.2 营造师生交往的空间

环境中绿油油的草坪或是平静如镜的湖面,能给人以恬静、舒适的感觉,能有效降低人们烦躁的情绪。例如一尊哲人先贤的雕像,能够使学生睹物思人,联想其贤者的人生历程和社会贡献,这比在课堂上的说教效果更佳。[3]因此,校园景观建设要考虑营造出适宜学习交流、互动、放松、休憩和情感倾诉的空间场所。

1.3 提高师生的审美情趣

景观是美的化身,涵盖了形式美、形象美、艺术美、文学美、文化美、自然美和意境美等。因此,校园的景观设计要具备审美价值,通过地形、建筑、空间、道路的合理布局规划,色彩、形体、材料的合理搭配,以及树木、花卉、雕塑、小品、户外家具等元素的合理运用,令身处其间的师生心情愉悦,产生美感,从而能够对景观进行鉴赏和感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师生审美情趣。

1.4 服务于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校园景观中包含的各类型的景观要素构成了一本“活教材”,让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例如,南宁八桂田园就是体现校园民族文化景观服务实践教学的典范。园区内设计的植物迷宫、科普长廊、民族木寨和绿色通道等景点,很好的展现了校园文化的特色,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2 广西地域民族文化元素在校园景观营造中常见的表现形式

在景观营造中文化元素的使用,往往不是单一或是某一类元素的简单使用,而是需要各类元素之间进行综合运用。广西民族地域文化元素在景观营造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可为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2.1 民族文化形象展示

广西拥有12个世居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服饰、民族乐器、民族歌舞、民族食品等都是各个民族的重要的文化标志,可以利用这些文化元素来进行景观设计。例如,广西民族大学校园内布置了一个展示世居民族的文化小广场,展示方式是在广场周围放置12块刻有各民族文化特色和名字的石块。

2.2 民族建筑景观的运用

民族建筑景观运用在校园环境中,不仅仅只是传统民族建筑的再现,还要和校园周围的环境氛围相协调。例如,在南宁学院的校园湖面上,有一座名为“青秀”的侗族风雨桥。主桥长45m,廊亭高12m,桥面宽6m。虽然这座桥材质上没有完全按照侗族传统采用的全木结构,但在外形和规模上已是形似,且与校园湖面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2.3 “符号化”的文化元素运用

随着历史演变,许多民族历史物件已失去原有的功能,如铜鼓、绣球、壮锦、图腾、风雨桥等,如今已成为广西区域文化的符号象征。这些文化元素以符号的形式被提取出来运用在铺装和建筑小品装饰等处,起到点缀的作用。例如,壮锦本身的色彩艳丽、图案精美,但在实际设计中,结合施工材料和技术手段若将其图案直接引用却难以实现,因此需要对其纹饰进行提取和概括。在广西医科大学的校门上,就运用了壮锦元素进行装饰。

3 广西高校环境营造中民族地域文化景观存在的问题

3.1 校园景观中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性特色的缺失

由于外来文化对当地文化强烈的冲击,广西高校校园景观也面临着地域民族文化缺失的危机。广西是12个民族的世居之地也是壮族文化的发源之地。但在高校校园环境的营造中,能体现广西民族地域文化的代表性景观却不多。校园景观设计多见轴线、树阵、广场、跌水等元素,这些元素随意堆砌而忽略与校园自身文化特色的结合,导致校园景观类型单一,缺乏文化特色。

3.2 文化符号运用缺乏整合和创新

文化符号元素多运用于建筑的装饰,景墙的边缘和地面的铺装上。设计表达形式思路上陷入趋同,加之设计手法简单,仅是对元素符号的直接生搬硬套,缺乏整合与创新,显得较为零碎和分散不成体系,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无法让人感受到民族地域文化的整体氛围。

4 广西高校民族地域文化景观的营造建议

4.1 功能与文化相结合的校园景观设计

设计者应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校园环境空间作为师生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对于地域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不论其是以何种载体形式出现,诸如雕塑小品、标识设施、园林建筑、景墙浮雕等,在设计和建设时都必须满足人们的行为需求或心理需求。设计时需要结合环境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美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对受众体验进行揣摩,从而确定相应的形式、比例、尺度、色彩、体量、造型、材料、风格等各方面因素。

4.2 新兴技术材料与文化元素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正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对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校园作为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校园景观的营造上更应从有利于科研和教学角度出发,考虑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实践运用。在材料的选择上,除了石材、铜、木材、不锈钢等传统材料,还可以选择有机玻璃、人造纤维、环保塑木、记忆金属、新型透水混凝土等材料。不同的材料能給人以不同的感受,借助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大丰富民族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开拓民族文化景观新的可能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有机结合,增添校园文化景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3 设计中注意整体氛围的体现

整个校园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设计时既要注意从整体效果出发,还要考虑设计的细节,大到景观建筑、园林雕塑、环境小品,小到道路铺装、井盖图案,都需要考虑每个层次和细节彼此之间的联系。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景观的材质、色彩、体量、尺度等因素,使之与整体的环境相协调,营造出高校独特的文化氛围。

4.4 校园文化景观应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性

人与景观之间的互动强调了欣赏者的体验和感受。互动性和体验性景观能促进入与景观之间的“对话”,将人被动式的欣赏变成主观的能动式参与,激发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间的信息获取,使人积极充分地参与到景观中去,从而更好的强化校园民族地域文化的吸引力。

5 结语

民族地域文化资源不论向纵深的追寻,还是向横广的拓展,都有许多潜在的设计元素可以挖掘。民族地域文化景观的营造对高校校园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地域性文化景观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如何将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理论的研究运用到实际建设中,仍值得继续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彭翠.审美与超越民族传统文化视域中的民族高校文化建设——兼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校园文化景观[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8(4):78-81

[2]洗宁,彭会会,王洋.高校校园文化景观的营造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6):70-71

[3]丘德珍.高校景观的环境文化教育功能及其利用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景观营造广西高校
广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路径探析
旧城改造中城市河道的景观营造
论广西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广西高校图书馆网上资源荐购服务调查与分析
壮族红色廉政文化资源与广西高校反腐倡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