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郭宏斌
摘要:园林地形提供其造园元素、材料立足生根之地,也只有各项元素相互配合好,全园方可熠熠生辉。阐述了园林地形的作用,分析了设计园林地形考虑的因素,提出了如何堆山及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园林地形;设计;考虑因素;注意事项
在园林绿地中各种起伏形状的地貌称之为地形。在规则式园林中,一般表现为不同标高的地坪、层次;在自然式园林中,往往因地形的起伏形成平原、丘陵、山峰、盆地等地貌。在设计中可利用不同的地形地貌,设计不同功能需求的景观和场所,满足各类人群需求,所以,园林地形在园林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园林地形的作用
①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提供干、湿,以至水中;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②利用地形自然排水,所形成水面提供多种园林用途,同时具灌溉、抗旱、防灾作用;③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④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
2 设计园林地形考虑的因素
园林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园林地形设计又不能局限于原有现状,而要充分体现总体规划的意图,做好必须的工程措施。所以每个园林工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挖湖堆山”,这里要考虑几方面因素:
2.1 山、丘的多少、大小
其和容人量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到因堆山而挖湖所减少的陆地面积并不小,明计成在《园冶》里有-段话“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徐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沦,栽竹相宜”。
2.2 经济因素
用1:2.5的坡度堆一个高10m的山,山顶上留地面30m2,就要用土13000m3。据估计,单是土方价约近50万元。如果堆高20m,土方就达10余万m3。因为高度增加1倍,土方量增了8倍。要掌握“山”的数量和高度,主次分明,画龙点睛。
2.3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造地形
例如滨海人工森林为改善种植条件和景观而挖鱼塘堆山;闵行区和环线指挥部计划利用七宝附近垃圾山作公园,都是因地制宜好例子。
3 合理堆山
掇山叠石是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的精髓所在,具有传统的高超技艺,堪称世界造园-绝。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就在于将大自然的景色融入于其中,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
在设计中,小范围内的山,或是大山主峰的余波-丘陵。地形一般超过人的视线1.5~2.5m,就可以起到组合空间的作用,做到峰回路转,而所用土方不一定多。这是大部分地区常见到的情况。山峰,这里是指超过人水平视线,呈仰角状态的地形。以登高眺望的要求看,人登高后的视线,要超过山麓下树木的生长高度;从山外远观的要求,是林冠线要有起伏变化。一是“形”,一是“势”,有势而后有形。一般来说,城市内有7-15m高的山峰,就可以成为构图中心。余下的陆地多是平地。这里的平地,并不是一马平川,一览无遗,而是要有5%~15%的不同起伏坡度,在边缘地方,还可以有些小转折,才添趣味。
上面说的高度,是一个相对数量问题。因为不管堆多高的山,总是不可能达到自然山川的高度。尤其是上海,土地和土方资源宝贵,要通过地形、道路、种植的巧妙配合,使人通过对比,联想到山的高耸雄伟,而不是追求绝对的高度,更不能重蹈20世纪60年代几个公园互比山高的历史。一盆山水盆景,虽小在咫尺,却可以表现高山大川,就是因其浓缩了山水的精华。我们所提倡的要求,是“神似”而非“形似”。
4 园林地形设计要注意的事项
4.1 安全
过高、过陡的山,超过各种土壤的不同休止角和地面承载力,就易冲刷、塌坍;自身不稳定的同时,游人攀登也不安全。尤其是假山石料的倾斜翻滚,极易造成事故,早有先例,要十分注意。一般山坡在1/3以内,山峰陡而山麓缓,愈远愈平是比较合适的做法。
4.2 功能
地形除了有排水、灌溉、改善种植条件的要求,还可以塑造小气侯的环境。群山环抱,气势雄伟,放在西北面,可以遮挡冬天的风;而舒坦的向阳面,增加了种植地面。左边流水潺潺,右边盘旋大道,前面荷塘清池。这是中国风俗里风水:“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渭之玄武,为最贵地”。
4.3 形态
地形要符合自然规律,方能体现自然山水之趣。故要深入研究自然山水形成规律,在限定的空间内,让地形在各个不同方向以各种不同坡度延伸,产生各种不同体态、层次、分汇水线,形成人工山林趣味。正如苏轼写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对山形最好的描述。“青龙要高大,白虎不抬头”,和画家“众山拱伏,主山始尊,群峰瓦盘,祖峰乃厚”,是一般人心目中的群山格式。
4.4 经济
4.4.1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地形现状,精确计算挖填数量运距,减少工程量和运输量;尽量做到土方平衡,减少外运内送土方量。
4.4.2 充分利用原地表熟土。必要时应在设计中注明保存熟土的施工顺序要求,对原河塘腐泥,也应清塘利用,计算在土方工作量上。
4.4.3 准确选定水位。在设计前要取得当地高、低、常水位和沟管标高、土质等资料。
4.5 密切山与水、建筑、道路、绿化的关系
4.5.1 绿化种植时要烘托山形。山上种植高大乔木,山下要控制树木生长高度,或者留部分疏林、草坡,景观比例上就會有很大变化。
4.5.2 山水关系。利用港汉、溪涧、瀑布引水人山,使水有源,利用石矾、汀步、小岛、洞壑引山人水,使山水缠绕。同时注意边岸要曲折近水,且使山环水抱。对于水口要“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淆,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即水口有2种:一为水流人之处,要开敞;一为水流出之所,要封闭。
4.5.3 道路。道路要在整个地形之中,峰回而路转,跟着地形、地貌上下曲折盘桓;而不是地形在道路两旁,互不关联。曲折蜿蜒的道路、人口,在自然山水中符合人们的审美趣味,延长了游览长度,也符合山区避风、安全防御的习惯心理。切勿以捷径为目的,追求节约。在新设计的地形,道路的路面材料要考虑沉降和左右曲折的问题,也有先做路基的。注意山路如坡度太大时(6%以上),应顺等高线方向作盘山路上升,坡度再大时(10%以上),则应做台阶。
4.5.4 建筑。建筑要依山傍水,在绿丛之中,勿喧宾夺主,勿破坏山形。因为建筑,即使是小型亭廊,在其高度要占到人工山形1/3以上时,产生一个比例问题:人和建筑是真实比例,山形却要求是自然山川的缩影。因此山峰是否安亭,往往是争论最多的焦点,而焦点的关键也是精髓所在,是否把绿丛考虑进去。建筑要借物抒情,指点江山使山色情景交融。同时要留出风景透视线,或隐或现,组成轴线,结合全园,有独特的韵味。
在实际中,一定要慎重处理景观竖向界面及景观构筑物,尤其要注意它们自身的高度、体量以及对园林环境的影响。同时要注意景观空间的节奏组织,对于园林中的景观节点与景观空间尽量要谦卑一些,景观空间的侧界面要控制适宜,空间的强度也要适宜,以利于园林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机的承接,而整体的景观系统则要注意适时地用比较柔化的界面对园林的总体空间尺度进行修饰,最终使园林的自然环境和谐地与景观共生。园林地形提供其造园元素、材料立足生根之地,也只有各项元素相互配合好,全园方可熠熠生辉。古代有人把此形象为:“龙者何?山之脉也……土乃龙之肉,石乃龙之骨,草乃龙之毛”。园林里常比喻为:山——骨骼;水——血脉;道路——经络;建筑——眼睛;树木——毛发。这里把大自然比拟成通人性的有机体,按人的比例地位组合。这种环境空间的有机观念,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密切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