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凌燕
(总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归省(xǐng) 不惮(dàn)
撺掇(chuàn) 蕴藻(yùn)
B.恬静(tián) 晦暗(huì)
冗杂(rǒng) 幽悄(qiǎo)
C.怠慢(dài) 烙印(lào)
家眷(juàn) 伛偻(lóu)
D.戏谑(xuè) 粗犷(kuàng)
作孽(niè) 屈从(q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翻来覆去 抑扬顿挫 五脏六腑 疙瘩
B.装模做样 屏气凝神 谈笑自如 玩耍
C.叹为观止 鸦雀无声 余音绕梁 喝采
D.嘎然而止 大彻大悟 左右逢源 皓齿
3.下面语段中,每个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4分)
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②古人写信,内容包罗万象,把天气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③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尝诗文、训诫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等。④所以,书信不知不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 与 互换位置。
(2)第②处结构混乱,应将 删去。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把 改为 。
(4)第④处成分赘余,应删去 。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书法家张旭的话。
B.这次文艺演出,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
C.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D.他打扫卫生不认真,学习不努力,不团结同学,不尊重老师,等等……真应该被好好教育。
5.根据课文《社戏》内容,选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2分)
A.小说写船头看戏的感觉,表现“我”对社戏的陶醉;写月夜归航的情景,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摇船的本领。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小说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看社戏”。
C.课文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双喜和六一公公。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6.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
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
7.请根据上下文内容,参照画线句子进行仿写。(4分)
入团那天,春光融融,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校园里开满鲜花,团旗映着我们的面颊。那一刻,在我的心里,蓝天如同浩瀚的海洋,白云
,鲜花犹如我们灿烂的未来,团旗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你该记得贝多芬的故事,有一回他弹完了琴,看见听的人都流着泪,他哈哈大笑道:“嘿!你们都是傻子。”艺术是火,艺术家是不哭的。这当然不能一蹴即成,尤其是你,但不能不把这境界作为你终生努力的目标。罗曼·罗兰心目中的大艺术家,也是这一派。
这段文字摘自傅雷1954年11月23日夜写给儿子的信,信中他希望儿子达到“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指的是:
。
二、综合性学习(10分)
9.你校正在开展以“保护传统文化,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6分)
(1)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对联,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这是自古以来的习俗。请你写出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副春联。
上联:
下联:
横批:
(2)下图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的两幅获奖作品,你喜欢哪一幅?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60字。(4分)
三、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6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0.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
(2分)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6分)
老 屋
这一辈子,不管自己身居何处,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有走进乡下的那栋老屋才叫回家。
我家的老屋,只是傍山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靠西头的几间,至今还盖着稻草,山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可是岁月的磨蚀无情,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好似老人额头遍布的鱼尾纹。
老屋真的“老”了。落日衔山时分,我站在村口远远望去,它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
我默默走近老屋。夕阳下,风如佛手,柔柔地摩挲路边的草木,没有声响;鸟儿慵倦地栖落在树上,伸出尖尖小嘴巴梳理自己的羽毛,没有鸣唱。也许它们此刻一如我的心情——轻轻抚摸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它的梦。
梦里有我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落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我,还有鸡们、鸭们、牛羊们,朝同一个方向——炊烟轻笼的老屋,踏碎了一路残阳。我难以自控地抬眼望望,屋顶的炊烟仿佛还在,柴火饭的香味仿佛还在,飘飘拂拂,又落到了我的鼻尖上。此刻,我真想再像孩提时那样,一路飞跑进屋,猴急火急拈起一块香喷喷的白米锅巴塞进嘴里,再听一声母亲骂我“馋嘴猫”……
老屋是心的归宿。当我终于抬脚跨进门槛的一刹那,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真的到家了。
老屋是父亲耗尽心血的杰作。我小时候,常听父亲说起,他和一家人是在赤日炎炎的酷暑下挥锄破土,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沙石,直至北风呼啸的严冬圆垛上梁。[A]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了这个属于自己的窝。[B]那时候,每当亲友上门,父亲总会喜形于色地拍拍门窗,或者指指屋上的椽皮、横梁,夸他这房子坚固耐用。一个秋日,村里来了位摄影师,平日不爱照相的父亲,突然换上他仅有的一件中山装,拉着一家人在老屋前照了张相;还一再叮嘱我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几十年岁月蹉跎,转眼间物是人非。奶奶和父亲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也随我住进了城里。夜深了,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堂屋里,孤灯只影,满屋的冷清。
窗外的上弦月,瘦瘦的。也许是我与它相隔太久,彼此之间已经陌生,它刚刚露出半张脸,一转身,又躲进了薄薄的云层。我突然想起,儿时老屋的月亮似乎不是这样。那时,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我至今记得奶奶一直坐在床沿,边给我打扇边哼童謠: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迷迷糊糊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我的梦里。今晚,我可用记忆的碎片还原全部细节,却再无法听到奶奶的歌声。只有墙角那张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某种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这里曾经的天伦之乐。
而这一夜,我久久无法入睡。
第二天一早起来,太阳刚刚露头,温煦的阳光投射在老屋的房顶,染成一片熟悉的金黄。我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每走一步,仿佛都可弯腰拾起儿时的一段记忆。门槛上,父亲抚膝而坐,眉飞色舞讲“三国”;杂屋里,母亲筛糠剁菜喂猪仔;后山竹林中,我与儿时伙伴追追闹闹捉迷藏;屋前小道上,小孩高举火把,紧跟大人去看电影……在我眼里,老屋是一本贮满情与爱的大书,翻开任何一页,都会找到生命之源的温暖。
吃过早饭,我站在老屋门口与亲友们闲聊。邻家小侄劝我拆除老屋,盖幢时尚气派的“小二层”。
我摇摇头:不拆!他哪里知道,没了老屋,我的灵魂只能浪迹天涯。
(作者周克武,选自《精美散文百篇》,有删改)
12.本文叙述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3分)
站在村口远远望去→( )→( )→默默地坐在堂屋里→( )→站在老屋门口
13.细读第二段,说说作者描写老屋时蕴含了怎样的感情。(3分)
14.文中的描写细腻感人。参考示例,从第七段描写父亲的A、B两个画线句中选择一句加以品析。(4分)
示例:夏夜,奶奶把在外纳凉的我抱上床,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口跟进来轻抚着我的脸。
品析:“轻抚”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月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及给予“我”的心灵抚慰。
15.第九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耐人寻味。怎样理解“奶奶的歌声”落在“我的梦里”?(3分)
16.你对结尾处作者不拆老屋的决定如何评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6分)
冻年货
“上冻了!”奶奶说这话时,我便知道,哈尔滨的冬天真的来了。看吧,天冻裂了,漏下朵朵晶莹的雪花;地冻厚了,上面的新雪盖着下面的旧雪;松花江冻硬了,流动的水结成了锃亮的冰场,连小姑娘手里的冰糖葫芦也冻得嘎嘣脆了。
这时候,奶奶也要忙着冻年货了。奶奶有七儿一女,一大家人,虽不富裕,但生活从不单调,不管是什么食材,到了她手里,总能变成一桌美味。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听到女儿唱这童谣,便会想起奶奶的枣馒头。每到年前,奶奶都会悄声早起,把一大盆雪花粉和成面团,再把面盆放在炕头,盖上厚厚的棉被,然后便是静静地等待了。等到面团涨得胖鼓鼓,便铺开案板,端来洗净的红枣,开始做花馒头了。奶奶的手真巧,光滑的面团在她手里揉搓、翻转、按压,一会儿变成美丽的玫瑰花,一会儿变成盘旋的飞龙,一会儿变成层层叠叠的宝塔,一会儿又变身呆萌的小刺猬……看了都忍不住流口水。当清新的麦香伴着枣子的甜香飘来,我们便知道馒头蒸好了,于是团团地围着奶奶。奶奶拿出一些给我们尝尝鲜,但大部分要端到屋外,冻起来,留着过年吃,也取个“蒸蒸日上”的好彩头。
过去,哈尔滨冬天水果很少,再加上交通不便,外地的果蔬运不进来,想要过个丰盛的年,是要动些脑筋的。冻水果,便是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法子。瞧吧,不管是梨子、柿子还是海棠果儿,只要天一上冻,奶奶便赶紧去早市买了,一股脑儿地冻上。寒冷的室外,就是我们天然的大冰箱。还别说,当娇嫩的果子经住了冰雪的考验,凝聚了天地的灵气,吃起来,味道更鲜美,也更独特了。
当然,冻水果也是有些讲究的,比如冻梨,奶奶首选花盖梨。这是我们当地产的梨子,据说它耐旱,又耐寒,开花时,花白如雪,很合哈尔滨人的心意。说来奇怪,一提到花盖梨,我也会自动脑补出“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诗意的画面。
出门一看,花盖梨黄色的果皮已经冻成了乌黑透亮,摸上去也是杠杠硬了,这便是冻好了。想吃时,提前拿进屋,放到凉水盆里解冻,我们称之为“缓”,缓到梨子周遭只剩一层透明的冰壳,敲碎冰壳就可以吃了。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过年时,爷爷和爸爸他们总要喝上几盅,酒过几巡,奶奶便会端来冻梨,既帮着解酒,又有助于消化。
这些冻出来的美味,在别处是吃不到的。长大后定居北京,我也试过用电冰箱做,可怎么也冻不出老家的味道。幸运的是,如今九十多岁的奶奶依然身板硬朗,听说我们过年回家,她又开始张罗冻年货了。
(作者王彦,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3月15日)
17.“而我更难忘的,是冻水果。这可是严冬赐予东北孩子的一道‘特产。”这句话是从文中哪段的开头抽取出来的?请说明理由。(4分)
18.“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此处的感叹号饱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9.请具体说一说,奶奶是怎样使“生活从不单调”的?(4分)
20.奶奶忙于冻年货,甚至九十多岁还张罗着冻年货。对奶奶而言,为家人冻年货究竟意味着什么?(4分)
四、作文(50分)
21.回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就如一个剧本,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其实生活也是回忆,每一個细节也终将变成回忆。
请以“回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50分)
要求: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③不少于600字;④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作文。
(参考答案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