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金坛县一个商人家庭。
1924年,他从金坛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因家庭贫困,一年後被迫辍学,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当起了学徒。不久,他又身染伤寒,生命垂危。在床上躺了半年之後,病虽然痊愈,卻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当时,他只有19岁,但他不向命运低头,用五年的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9年,华罗庚受僱为金坛中学庶务员,並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誌上发表论文。这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之後,熊庆来了解了华罗庚的经历和数学才华後,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1931年,华罗庚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助理。他自学了英语、法语、德文、日文,並在国外杂誌上发表了3篇论文。他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别人八年才能完成的学业,再一次体现了他非凡的数学天赋。1933年,华罗庚被学校再一次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年正式成为清华大学讲师。一年後,华罗庚被清华大学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在英国两年,华罗庚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数学研究中,为了不浪费研究数学的时间,他甚至放棄了申请学位。付出总有回报,这两年中,他的研究成果逐渐被国际数学界重视,年轻的他在数学界声名鹊起。
就在他刻苦钻研数学难题时,1937年,中国开始了近代史上最漫长的抗日战爭,间接地拉开了民族解放战爭的序幕。在英国留学的华罗庚听闻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後,表现得极其愤慨。次年,华罗庚抱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华罗庚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影响,顺应潮流,投入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当中。抗日战爭胜利後,1946年2月至5月,华罗庚受邀访问苏联。当时的国民政府见识到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後,为了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萌生了研製原子弹的心思,於是派遣当时中国科学界的一些顶尖人物前往美国考察。当年九月,华罗庚同李政道等人离开中国,先後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伊利诺大学担任教授。
1949年,远在大洋彼岸的华罗庚听闻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充满爱国之心的他克服了美国方面的重重阻烧,放棄了美国的优越生活、工作条件,他带着妻儿回到了刚刚浴火重生、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回国初期,华罗庚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潛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高端的数学人才。陈景润、王元、陆启铿等世界知名的數学家,都是华罗庚的弟子。
从1952年起,华罗庚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所长,短短数年内,在科学研究的领域中取得累累成果,並多次参加中国社会活动,同科学考察团出国考察。1978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自1979年开始,他多次到世界上多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将自己在数学上的研究成果毫不吝啬地同国际同行分享。华罗庚也因此受到国际上很多数学家的讚赏。
华罗庚在生前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300篇,解决了一些世界数学史上长期末能攻破的难题,为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更好发挥数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他还亲自到20多个省市普及数学方法。
1985年,华罗庚受到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他前往日本访问。同年6月12日下午4时,华罗庚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进行关於《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演讲,讲学完毕的他準备转身接受日本友人献的鲜花时,突然猝死在讲台上。这位为中国数学研究发展呕心沥血的数学家走完了自己坎坷、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