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诗歌艺术特色探讨

2019-04-01 02:14肖卓娅
牡丹 2019年5期
关键词:七绝王昌龄诗人

王昌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其创作的七绝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也被称为“七绝圣手”。研究和分析王昌龄诗歌艺术特色,透过诗歌揭示王昌龄所处的唐代社会风气及相关历史背景,对现代诗歌创作具有指导作用,本文结合王昌龄创作的诗歌作品,发掘王昌龄诗歌中的情感及艺术特征。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及政治家,其一生仕途坎坷,常年处于颠沛流离的生活状态,见证了唐朝由兴盛逐渐走向没落。王昌龄创作的诗歌呈现出现实主义风格,大多描述了其人生经历和社会背景,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本文通过选择王昌龄180余首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探究其中蕴含的艺术特征和创作风格。诗歌是我国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其主要兴盛于唐代。唐诗在传统文学中独树一帜,《毛诗》对诗歌这一体裁概念和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指出“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即诗歌要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反映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王昌龄诗歌造句艺术表现:高度集中,典型概括

王昌龄的诗歌以七言四句为主,一首完整的诗歌想要充分表达社会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情况,需要诗人具备优秀的概括能力,能够用寥寥数字塑造意境,向人们传递深刻的主题和情感。七言绝句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的韵味,王昌龄正是七言绝句的集大成者,其创作的诗歌具有鲜明的特征和风格,能够将其所看、所思、所想用精辟的字词表达出来,具有鲜明的概括性和集中性。在阅读王昌龄诗歌时,人们往往通过阅读诗句就能够引发深刻的情感共鸣,沉浸在诗人创作的意境中,如其创作的边塞诗从军行系列,从描写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到表现将士们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再到战争时烽火遍布的边疆场景,充分表现了唐朝强大的军事力量,感叹戍边将士的的艰辛和不易。

例如,《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用简短的七个字为人们构建边疆恶劣的自然环境,“孤城遥望玉门关”点明当时的战争场所,一个“孤”字透露出战争局势的紧张和激烈,透露出边疆将士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尽忠职守。下段则由场景描写直接转化为情感表达,“黄沙百战传金甲”,高度概括和还原戍边将士漫长的战争生涯,“不破楼兰终不还”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决心和壮志。通过分析王昌龄的边塞诗可以发现,王昌龄的诗词创作中有着优秀的概括能力,其创作的诗歌整体呈现出环境与情感高度结合的特征。

二、王昌龄诗歌中的形象艺术表现:比喻贴切,描写细腻

王昌龄的诗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较大,唐代以后大量的文人学士推崇王昌龄诗歌创风格,指出王昌龄诗歌具有“绪微而思清”的表现风格,即王昌龄诗歌中情感表达细腻,寄托了诗人自身的真情实感,同时其诗歌创作中往往借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侧面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闺怨诗,借助描绘命运凄惨、久居深宫的女子形象,用细腻的文字抒发她们的悲情哀怨,用以揭示当时残酷的社会制度及女子悲惨的命运,在艺术上呈现出精心雕琢的形式美。

例如,《西宫秋怨》把西汉著名女辞赋家班恬成为汉成帝的婕妤后而遭冷落的凄苦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首先,诗歌的第一句借助“芙蓉”这一形象衬托班婕妤的清丽脱俗,并用“水殿风来”“珠翠香”表达美人居住的环境十分优美,从外部环境描述中可以发现这是一位居住在深宫中的女子形象,后面一句则直接表达了美人的处境,用“谁分含啼掩秋扇”等细节动作呈现班婕妤盛装装扮,等待君王临幸的期待心情,最后一句“空悬明月待君王”直接表达了空等待的失望之情。王昌龄诗歌中关于闺怨诗的描写有很多,如《宫词》《闺怨》等,都借助具有深意的外物来烘托氛围,用以细腻地刻画人物形象,借以表达封建制度对女子的约束和迫害。

三、王昌龄诗歌中构思意识表现:想象奇特,寓意新颖

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不仅需要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更加需要具备新颖、独特的艺术构思,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从而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对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王昌龄诗歌之所以能够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离不开其精巧的构思和意识表达,其在总结创作过程时提出“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可以看出其十分重视詩歌的构思和灵感创作,任何经典的艺术作品往往都具有新颖的构思。

结合王昌龄的诗歌作品,人们可以发现,其大部分诗歌都借助独特的意象和别出心裁的构思,以吸引人们的阅读兴趣。其创作的送别诗在艺术构思上有别于传统送别诗抒发离别愁绪之感,更多的是借送别诗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侧重描写重逢后的美好场景,以冲淡离别之情,呈现出无恭维、无应酬,以抒情、写人见长的意识表现手法。例如,其著名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整首诗歌前面描绘场景,后面抒发情感,展现出诗人高风亮节的美好品质,全文中借助“寒雨”“送客”“夜”“孤”等字眼表明送别的场景,下阙突然转折“洛阳亲友如相问”,借以抒发诗人面对离别时的豁达心态,诸如此类的表现手法是王昌龄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经常用简洁、明快、含蓄的词汇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想法。

四、王昌龄诗歌结构表现手法:出语常新,深入刻画

诗歌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七绝诗句,整首诗歌固定只有短短的28个字,不仅要求押韵,还需要具有深刻的意蕴和内涵,是诗歌创作的重点和难点体裁。王昌龄作为“七绝圣手”,其创作的大部分诗歌属于七绝诗句,无论是在思想表达上还是语言句式构造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呈现出平仄严格、押平声韵、首尾相联的特征,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一定的韵律美。

在诗歌语言的运用上,我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非常严谨的规则,其诗词中的一字一词都是经过精心推敲而成,改一字都会破坏诗歌的整体美。王昌龄诗歌中经常塑造优美的意境,通过描绘生动鲜明的个体形象,借助对各种动词的合理运用,呈现出动静相结合的协调画面,从而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官。

王昌龄创作的《采莲曲》诗歌系列通过描绘采莲少女活泼的行为和姿态,表达其收获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在第二首诗歌中,第一句话借助“荷叶”“芙蓉”两种意象细致地刻画美丽活泼的采莲少女形象,而后半句则将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结合起来,起到相互衬托、相互影响的艺术表现。例如,“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通过“入”“看”“闻”等动词的运用,打破原本静止的画面,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将采莲少女活跃的场景呈现在读者眼前。

五、结语

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其诗歌创作中的艺术表现具有鲜明的风格,高度统一的概括能力、细腻真实的情感表达、创意独特的比喻手法等,都是王昌龄诗歌创作的特色。阅读和欣赏王昌龄的诗歌,能够使人产生“有弦外音,使人神远”的艺术效果,因此探究王昌龄诗歌创作艺术表现手法,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层次,还能够进一步帮助人们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学习价值。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肖卓娅(1978-),女,贵州威宁人,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七绝王昌龄诗人
Poesía En la frontera
七绝一首
[唐]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出塞①二首(其一)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积素凝翠(七绝)
圣洁(七绝)
永恒(七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