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是人类音乐审美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创作与欣赏中间的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音乐表演的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音乐表演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音乐表演的形式与内涵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探究音乐表演的产生、发展及社会作用为抓手,试论音乐表演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找出当下社会音乐表演的不足,为未来音乐表演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音乐表演是音乐活动的中心环节,它的形成反映着音乐创作者的创作水准,代表着欣赏者的审美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众的审美程度与审美取向,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时无刻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
一、音乐表演概述
(一)音乐表演的产生
自音乐产生起,音乐表演便相应而生,关于音乐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如劳动说、异性求爱说、巫术说等,它的具体溯源人们无从考究,但根据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中发掘的16支距今8000年的骨笛可以推测,音乐表演自原始时期就已存在,延续发展至今。
(二)音乐表演的发展演进
音乐表演是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西方音乐史中,它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最初的时候,作曲家往往也就是其作品的直接演奏者,由于音乐创作者与表演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作曲家的创作范围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原因在于他只能创作出自己能够演奏出来的东西。第二个阶段大概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音乐的创作者与音乐的表演者开始分离,有专门从事音乐创作的创作者,也有专门从事音乐表演的表演者,即“音乐表演的相对独立,标志着音乐艺术的成熟,有效地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繁茂”。在中国音乐史中,音乐表演的发展与历史、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例如,原始时期,音乐表演存在的价值就是以实用性为导向,到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成为象征统治者身份地位的附属品。与中国音乐表演进程相类似,西方音乐表演的发展与其历史、政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社会生活中音乐表演的重要性
(一)音乐表演的“审美功能”
音乐表演是处于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的中间环节,是音乐的再创作活动。通过乐器的演奏、人声的歌唱以及包括指挥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段,人们将乐曲用具体可感的音响表现出来,传达给听众,以发挥其社会功能。没有音乐表演,音乐创作就没有意义,就不会存在音乐欣赏。音乐表演是非语义性的,它是抽象的艺术,其抽象性留给听众巨大的想象空间,听众可以按照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来进行遐想,能够极大地开发听众的想象力,故音乐表演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艺术无法替代的审美功能。高雅的音乐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让听众的情绪通过聆听或观赏音乐表演而得以宣泄,同时将听众带入到某一情境中,让听众的情绪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变化,带给听众相应美的体验,丰富听众的情感和想象力,提高听众的审美能力。
(二)音乐表演的“实用功能”
音乐表演的实用功能伴随着音乐表演的出现而产生。原始时期,人类为了驱逐野兽而发明了一些打击类乐器。为了协调劳动,人们创造劳动号子,其都具备实用性,即使是追求礼乐结合的西周乃至之后的隋唐时期,统治者也看到了音乐表演的实用性,通过音乐来更好地统治国家,到了近现代,音乐(特指音乐表演)的实用功能则体现得更为多样化,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医院治疗精神疾病患者时,常常会放一些轻缓、柔美的音乐来安抚患者的躁动情绪;对于抑郁症患者,轻快、明亮的音乐能减轻患者内心压抑的情绪。又如,音乐表演的实用性还体现在家畜饲养方面,尤其是在家畜进食时,播放轻柔的、舒缓的音乐能够增加家畜的进食量,从而达到增加饲养家畜生长速度的目的。
(三)音乐表演的“文化功能”
音乐(音乐表演)隶属于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过去还是当下,音乐总是与社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笔者认为,文化引领音乐,音乐则反作用于文化。西方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形式与内容上也与宗教相贴合,如清唱剧、神剧、受难曲等,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音乐家大部分在教堂工作,他们的音乐创作以及表演要服务教堂、服务贵族。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尤其是到浪漫主义中后期,由于受到欧洲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自由、民主思想的影響,加之不依附于教堂音乐家的出现,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与音乐表演开始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富有幻想性,带有自传的色彩。
到20世纪,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快速发展,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观念,社会化的大生产、经济的迅速增长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在这样的大社会环境下,音乐也开始出现多元化,作曲家们强烈地追求个性、追求自我;同时,音乐逐渐地削弱了传统的思维模式与创作方式,作曲家们开始探索新的创作手法与音响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民族主义音乐、序列音乐才得以诞生。
在我国,音乐创作与表演也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原始时期,音乐以实用性为主,春秋战国时期以及秦汉唐宋时期,受到孔丘的“礼乐”思想的影响,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注意到音乐表演的教化作用,所以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占据主流地位,而民间音乐则地位低下。到了近代,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音乐则以左翼音乐为导向,这一时期的城市音乐以及其他纵情享乐的音乐形式受到极力的批判。综上所述,音乐表演的内容及形式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文化,不同时期的音乐表演形式具有相应的文化功能,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音乐表演”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音乐表演”现状概述
音乐表演是将音符转化为实际音响效果的过程,音乐表演包括声乐表演、器乐表演以及以演奏、演唱为核心内容,包含舞蹈、舞美、文学艺术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中国当下的音乐表演形式有很多,如交响乐演奏、西洋歌剧表演、民族歌剧表演、器乐独奏与重奏、声乐独唱与重唱等,既有照搬西方的表演形式,也有中西方融合的表演形式,还有中国的民间音乐表演形式,可谓百花齐放,但优秀的表演形式在传承与发展的同时,笔者认为,应注意低俗表演形式对大众音乐审美的影响。
(二)中国当代“音乐表演”存在的不足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国当下的音乐表演仍然存在缺点,存在糟粕的东西,并且在时时刻刻同化着人们的思想,比如,优秀的、高雅的音乐表演在当前时代不被大众所接受,反而一些低俗的、无审美标准的音乐表演被大众所推崇。真正优秀的交响乐、管弦乐、歌剧、民族歌剧、民族民间音乐人们不喜欢听,而像一些低级趣味、无聊至极的通俗歌曲反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可见低俗的音乐表演在我国的影响之广泛、之严峻。因此,笔者认为,只有高雅的、达到一定音乐审美水平的音乐表演才会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出其重要性。
四、结语
本文通过梳理音乐表演的发展,论述了音乐表演对文化历史、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浅析我国音乐表演现状及不足,旨在让更多人能够深入了解音乐表演。
(宁夏大学音乐学院)
作者简介:赵雄雄(1993-),男,宁夏石嘴山人,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