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互人”一起走过的日子——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周年成长记

2019-04-01 14:58张瑞雪
法庭内外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合约网络空间法官

张瑞雪

北京互联网法院从2018年9月9日成立至今,有什么事情是最值得回味的?是寒来暑往中,揭露“暗刷流量”灰黑产业链后一字一句皆为担当的那份判决?是春华秋实时,区块链“天平链”技术的应用落地?还是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浩瀚繁杂的网络世界,身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司法者的那份责任?

北京互联网法院是一支由北京市10家法院组建而成的队伍,一年以来,来自不同法院的“个人”,逐渐融合在一起,变成了“北互人”。这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是一段从接受到认可、融入,并为之奋斗的过程。

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正式挂牌成立,坚持“网上案件网上审”的原则,实现诉讼全流程在线,推出“北京移动微法院”小程序,24小时不打烊。一年来,北互累计为当事人减少出行里程2987万公里,减少碳排放量161吨;节省纸张相当于90层高楼,少砍伐35棵树木;平均每人每案节省开支约800元,节省在途时间16个小时。

2019年10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全国率先实现执行案件中运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通过调解书中约定的履行条件,部署线上合约节点,使当事人不再需要按照传统执行立案程序完成申请执行、上传当事人信息和文书等反复步骤,仅需在确认调解案件履行结果并通过智能合约达成条件后,自动触发抓取,实现执行“一键立案”,成为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的落地应用。

北互人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写好一份判决,而是希望能够通过一份司法判决,正确地引导当下网络风气,适时纠偏互联网行业不当行为,体现司法对于互联网时代技术和商业模式变迁的回应与态度。

这一年的成长之于法官,是需要在法律要件和生活事实之间有更多的思考,思考如何通过利益平衡精准司法,妥善划定权利边界。在审理抖音短视频著作权案时,法官会化身为普通网民,反复观看涉案的短视频,最终得出了该短视频因其独创性构成类电作品的结论。

这一年的成长之于法官,是需要直面司法前沿挑战,有勇气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引领产业良性发展。在全国首例“暗刷流量”案中,法官认定双方“暗刷流量”的行为因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应属绝对无效,并判决收缴了原被告双方的违法所得。正如网友评论所说,法槌落下,二人皆输,谁是赢家?是我们每一位网民。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可以说,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年来的成长,也成就了每一个北互人。北互人,一直在思考;北互人,一直在找寻。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年以来不断地发展,展现的正是前进中国的动态图景,是互联网经济的鲜活生机。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北互人将继续坚持以裁判树规则,以规则促治理,继续为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提供北京样本,贡献北京智慧,做好新时代的北互答卷。

继续卖力地生长吧,离参天还很远呢!北京互联网法院这一年多来成长的枝枝蔓蔓,离遮天蔽日,还要等待许久,但未来已来,北互人接续上新的枝丫,会继续卖力地成长!

来访者参观北京互联网法院

猜你喜欢
合约网络空间法官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做“德法兼修”的好法官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当法官当不忘初心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
合约必守,谁能例外!——对“情势变更”制度不可寄于过高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