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4-01 02:03张玉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年2期
关键词:满意率例数心肌梗死

张玉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前 言

在内科常见的急症当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即为其中一种[1]。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发生心脑血管的几率也随之增加,主要的发病原因有用力排便、压力大、暴饮暴食及过度劳累等[2],患者若未进行及时的治疗,很容易引起各方面的相关并发症,情况严重者甚至死亡。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日常行为不当,易导致疾病出现复发情况,严重影响生命安全。本文选取了我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其进行护理方式的研究,旨在分析行为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具体过程及结果见下文展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 料

选取我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间为2017年3月30日-2017年7月30日。按照“简单随机”方式分组,每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性别比例方面,男女比例为,男:女=33例:17例;年龄区分方面,最高年龄为(76)岁,最低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为(55.69±4.48)岁。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性别比例方面,男女比例为,男:女=36例:14例;年龄区分方面,最高年龄为(74)岁,最低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为(55.67±4.23)岁。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3]。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无其它合并症。(3)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2)不能配合完成研究的患者。(3)住院期间死亡的患者。

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上述性别比例、年龄区分等资料,结果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

1.2 方 法

1.2.1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方案 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的基础的护理方法及用药指导等。

1.2.2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方案 (1)行为护理。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行为护理。

(2)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期间,往往会出现较大的心理负担,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其心理变化进行密切观察,有效疏导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负担。

(3)饮食行为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应进食无刺激、清淡、产气少及低钠等食物,少吃多餐,有半流质食物至普食。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告知患者多吃水果、粗纤维食物及水果等,禁止吸烟饮酒,在饭后两个小时减少活动量。

(4)运动行为干预。以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程序为基石,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住院期间按康复程序尽早活动,出院后对其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并为其制定康复活动计划,进行适当的生活方式的调整,采取健康的运动方式,如骑车、慢跑、打太极拳及散步等。叮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如打篮球、拔河等。

(5)用药行为干预。指导心肌梗死患者按量、按时用药,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告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可随意对药量进行增减或停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急救措施。待患者康复后,叮嘱患者进行定期复查。

(6)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口头讲解、定期电话随访及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健康宣教,让其对急救措施、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纠正其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且叮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主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1.3 观测指标

对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访一年,测量一年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指标数据。

1.4 统计方法

研究所采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22.0版本,其中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指标采用“%”形式来表示,用卡方来检验。若P小于0.05,则说明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指标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指标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例数1例、心力衰竭0例、休克0例,并发症发生率2.00%,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例数4例、心力衰竭1例、休克1例,并发症发生率12.00%,实施行为护理的观察组结果均优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数据

2.2 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指标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很满意例数33例,满意16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98%;对照组患者很满意例数21例,满意22例,不满意7例,总满意率86%,行为护理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指标数据

3 讨论

在临床中常见的危重急重症当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其中一种。该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且患者往往会伴有心律失常、心衰及休克等并发症,是患者发生心脏猝死的重要原因[4]。根据相关资料表明,每年约有一百五十万人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情况,其中约有四十五万人出现再次心肌梗死[5]。若患者在有效时间得到及时的治疗,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且能减少心肌梗死的范围。在治疗方面,尽早开通阻塞的血管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转归、病情发展以及预后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影响[6]。在临床上,除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基础的治疗之外,对患者的不健康的行为进行纠正十分关键,行为护理在饮食行为、用药行为等方面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纠正,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在本文中选取了我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分组对照的方式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行为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例数1例、心力衰竭0例、休克0例,并发症发生率2.00%,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例数4例、心力衰竭1例、休克1例,并发症发生率12.00%,P<0.05,此结果表明了行为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患者很满意例数21例,满意22例,不满意7例,总满意率86%,观察组患者很满意例数33例,满意16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98%,P<0.05。此现象表明,相比较常规护理模式,行为护理能够很好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

总而言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行为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改善效果佳,且护理满意度指标效果理想,行为护理模式值得医院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满意率例数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