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加开放的措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19-03-31 09:24张军
军工文化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人才工作

张军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将人才强国战略定义为国家基本战略,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国家形成了识才聚才用才的科学体系和良好氛围,把党内外、国内外各方面优秀人才汇聚到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人才引进和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我国迎来人才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这个历史机遇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卓有成效的人才工作积累。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抗战时期,党鲜明地提出,“虔诚欢迎一切科学技术人才来边区,虔诚地愿意领受他们的教益”。对广大人才在政治上高度关心,工作上大胆使用。

从1937年至1942年冬,奔赴圣地延安参加革命的有4 万多青年,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知识青年、学者和各类专家。他们中,有的不远万里,历经月余,归国抗日,奔赴延安。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推动边区工业生产的进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未来的新中国培养一批科学技术干部,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了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北理工)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在李富春、徐特立等老院长的领导下,在爱国青年中遴选优秀学者、专家担任教师。党对这批教师充分信任、关怀备至,知人善任,鼓励百家争鸣,使这些学者工作心情舒畅,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延安自然科学院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无产阶级的科学技术干部,他们在新中国政治、科技、教育、军队等各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党中央对人才的关心与尊重、理解与支持、信任与依靠始终不变,将人才工作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推动我们党成为更加精心爱惜人才、放心任用人才、用心聚集人才的政党。

当前,我们正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定迈进,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必定是全球人才向中国源源不断高度集聚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

全球人才向中国集聚有其必然性

人才的流动和发展也遵循自身规律。事实上,人才流动总是从人才发展受限的贫瘠生态,流向人才政策环境更先进、更稳定、可持续的绿色生态。优秀的人才环境和土壤必将吸引大批优秀人才,支撑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才加快向我国流动提供根本动能,全球人才向中国集聚具备了历史必然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建成了较高水平的科研、教育、产业体系,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教育事业已经从跟跑、并跑进入部分领跑的阶段,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建设,使各类人才都有了用武之地。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形成了一批国际化城市集群,为人才集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和适宜的物质生活条件。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社会不断转型升级,国家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需求空前迫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在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应当积极应对,采取更为有效的引人措施,促使优秀人才向中国流动、为国家服务。

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育,对服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至关重要。当前,高等教育界也处在引智热度最高、成效最好的时期。以北理工为例,学校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注重体系化、战略性地开展海外引智工作,既求人才为我所有、也求为我所用。学校全职引进了日本籍专家福田敏男教授来校工作,福田敏男教授具有蜚声世界的学术影响力,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20 年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总主席,在他的带领下,北理工培育了国际微纳米机器人和医工融合领域的顶尖科学团队,在高端医疗诊治机器人方面做出了重大创新研究成果。10 年来,由他推荐、培养,已有多位著名专家在北理工全职工作,形成了突出的高端人才引领和聚集效应。福田敏男教授和广田熏教授均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此外,北理工非常注重全球引才聚才,深入开展与国外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与莫斯科大学深度合作,在深圳建成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与鲍曼技术大学联合成立北理- 鲍曼学院,搭建了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引智高端平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大社区。

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地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目前,国家人才工作进入内涵提质的改革“深水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政策碎片化、标准同质化、渠道单一化。如何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长得好,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是值得持续探索的重要命题。

新时代,应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遵循人才规律,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地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局面。

要构建更加开放的海外人才引进体系。在海外引才工作中进一步扩大视野,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鼓励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是扩国别视野,扩展人才遴选的重点区域,从美国扩展到俄罗斯、以色列、东欧,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范围内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二是扩专业视野,在加强对“前沿科学”“卡脖子技术”和“尖端方向”等科学技术领域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的基础上,扩展工业设计、经济金融、文化艺术等领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度,兼顾人才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三是扩国籍视野,将引人用人的关注点从华人扩展到非华裔,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才优势,增设个性化的引才专项。四是扩工作视野,使引进人才的布局从高精尖领域扩展到基础学科、工程技术和交叉学科各领域,满足各类各层次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五是扩地域视野,依托我国驻外机构,如中资机构、大型央企、民营企业等,在海外建立若干科研机构,引进国际人才为我所用,以产学研合作打造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成长平台。

要构建更加高效的海外人才使用体系。进一步建立柔性引才、多元化聘任机制,建立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灵活转换机制,设立快速转换通道,吸引海外人才以多种形式来华工作。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国际标准的人才跟踪评价机制,摒弃重引进、轻考核,重使用、轻发展等现象,定期跟踪评估各用人单位的海外人才引进和使用成效,跟踪海外人才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建立权责统一、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海外人才引进管理服务体系,指导设计引才路径,开展人才工作学习生活等支持政策的保障与评估,使我国的引才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

要构建更加完善的海外人才保障体系。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打通人才工作“最后几公里”,围绕如何让人才“长得好”,做好全方位服务保障工作。可进一步消除海内外人才成长“国籍壁垒”,进行中外趋同化管理。实施全球卓越科技研究计划,在基金申请、课题申报、经费使用、成果评价等方面实现海内外人才规则同一化。可探索设立“一站式”海外人才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出入境、户籍、医疗、教育、经费等人才服务业务。逐步打造外国专家“生活圈”模式,在北京、上海等外國专家集中的区域,试点建设集教育、医疗、商业、服务等设施为一体的海外人才集中生活社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生活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使海外人才长期在华工作无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人才工作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共几个人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不工作,爽飞了?
智珠
毛遂自荐
选工作
为国家选人才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